
財政學作為一門經濟管理類學科的主要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學生的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屬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的范疇。盡管從我國的學科劃分來看,財政學屬于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下的一個二級學科,但由于財政學研究政府收支管理問題的復雜性,財政學實際上是介于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和管理學等多個學科之間的一門學科。隨著經濟理論的發展,財政學的研究內容、方法和工具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國內的財政學教學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當前國內財政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國內財政學教材的內容相對落后。作為經濟學一個分支的財政學,其學科的發展與經濟學基礎理論發展緊密相關。傳統的財政理論是為國家的財政計劃和管理服務,主要是進行國家財政收支管理的研究。隨著經濟學的發展,西方財政學理論融合了福利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理論等多種經濟學理論,主要是以社會效用最大化為目的來研究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或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公共選擇理論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財政學的研究范圍和豐富了財政學的研究方法。另外,我國從改革開放至今已有30多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國家的政治體制和各級政府的職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財政學作為研究政府收支活動的學科,其研究的范圍和方法也應該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相適應。而國內的財政學教材基本上維持了“收、支、平、管”框架{1},沒有反映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和國內各級政府職能的變化,不僅與國際上通用的財政學教材的體系相差甚遠,而且也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其次,財政學教學中理論聯系實踐不夠。財政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兼有經濟學、政治學和管理學的屬性,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而且還有一定的實踐性。但目前國內財政學教學中過于重視書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而輕視財政學理論知識的實踐。教師教學上是滿堂講,而學生是滿堂記,使學生在聽課時常常倍感枯燥乏味,對一些財政學的基本理論常常是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夠深{2}。不少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主要講解財政概念和職能以及財政收支管理,而對于理論與實踐連接點的財政政策講授的比重過小。很少有教師能夠很好地講解財政實際業務處理流程和操作方法,以及利用財政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去分析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因而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使學生難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的財政學理論知識。
再次,財政學的教學目標不明確。財政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生的主干課程,不僅是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而且內容比較龐雜,所以對于不同類型的院校和不同專業的學生應該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目前我國財政學的教科書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數的教材都是追求內容全面而顯得重點不突出。有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出適合的教學目標和講授不同專業學生所需要的相關財稅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內容上的“缺位”和“越位”。這對于學生隨后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以后的社會工作都是不利的。
二、優化當前財政學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首先,加強財政學教材的編寫,教材內容既要考慮中國的國情也要與國際接軌?,F代財政學理論與現實的社會經濟問題關系密切,其必須回答政府如何通過財政資源的分配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就業水平的提高,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以及促進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國際收支的平衡等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3}。因而當前的財政學教材的內容要能夠反映西方財政學理論的最新變化,不僅要借鑒福利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而且還需要利用博弈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的相關知識來分析各國面臨的財政問題和充實現代財政學的理論知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推進,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進一步明確,確定各級政府的相關職能也應該是我國財政學需要重點探討的內容。而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不同,我國的政府活動不僅包括傳統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兩個環節,而且還應該包括國有財產管理這一重要的環節,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國有財產是國家財政不可推卸的責任{4}。所以相對于西方財政學教材的內容,我國的財政學教材是應該增加國有資產管理等相關理論內容的。
其次,財政學的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基于財政學不僅與經濟學基礎理論關系密切,而且分析的諸多問題又同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是一門主要揭示政府的社會經濟行為的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因而財政學的教學應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和強化實踐教學,以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一,教師上課時可以提出一些現實經濟中的熱點財經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這不僅僅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其二,要加大課程中案例教學的比例,在講解基本財政理論的過程中要輔以一些典型案例的講解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相關財政學理論的理解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財政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其三,要增加財政實驗課程和加強實踐模擬教學。有條件的高校要完善財稅實驗室及實驗課程建設,使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計量統計軟件對課堂上的教學結論進行驗證性實驗,也可以對預算編制和政府會計等具有明確管理流程的業務進行仿真模擬型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5}。
最后,財政學教學需要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教師在選擇財政學教學內容上要充分體現出各專業的特點和差別,針對各專業的特點和實際需要來確定講授的內容。對于高校財稅專業的學生,其要求應該要高些,講解的內容也要更全面些,而且要側重理論分析,重點講解公共產品理論、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財政收支理論和政府間的財政分配關系等。考慮到財稅專業的學生還有很多后續專業課程,例如財稅專業的學生一般都需要上國際稅收課程,所以財政學中國際稅收部分可以先進行簡單講解或者不講,待學生上該門課程時再詳細講解。對非財稅專業的學生,需要針對各專業的特點來選擇講解的內容。例如,對于工商管理類的學生而言,為何消費地稅在全球資源配置上要優于產地稅的理論推導可能不需要掌握,只需要掌握結論就足夠了,但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就需要詳細講解了。另外,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側重于公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相關內容的講解,而對于工商管理學類專業的學生則要求其重點掌握稅收的理論和稅收制度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只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要,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與自身專業相關的財政學知識。
總之,鑒于財政學在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中的重要地位,為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財政學教學需要進一步改善國內財政學教材相對滯后的內容,在教學中加強財政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并對不同專業實施差異化教學來提高財政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優化經濟管理類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