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組織的培養教育,使我踏上了漫漫審計路
1986年夏末,一紙調令置換了我的身份,即由一個流通企業會計員轉變為一個國家審計員,帶著一個對“審計”朦朧的認識和對審計職業的憧憬踏上了審計之路,從此確定了我的人生之路。
初入審計門,什么都不懂,除具備有比較熟練的會計實務工作基礎外,什么都得從頭學,一切從零開始。1986年9月,我有幸參加了省審計廳在江西大學舉辦的“第二期審計員培訓班”學習,并在江西財經學院進修為期兩年的會計專業學習。通過培訓學習,對將從事的審計職業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審計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科學,它融匯了財務會計理念與方法,經濟法、高等數學、統計學、計算機、企業管理、心理學、應用文寫作、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市場營銷、哲學以及審計專業技術與方法等知識。感謝組織對我的培養和教育,參加審計的初始,就為我提供了如此優良的學習環境,所以,我便暗下決心,決不辜負組織上的信任和期待,一定要以優良的成績來報效審計事業。
初試牛刀,堅定審計敬業的決心和信心
第一次參審,是配合省審計廳的“江西省百鄉村級財務管理情況審計調查”項目,調查了古陂鎮所屬李田、天光、楓樹等7個村級財務管理情況。當時的農村交通不便,騎自行車下鄉,正逢春雨綿綿季節,山路崎嶇、田埂泥濘,下大雨時泥巴糊在車輪上,只有肩扛自行車才能前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時要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回駐地,接著要整理資料,核對數據,要忙到凌晨才能上床休息。在歷時一個月的審計調查工作中,我們堅持與群眾“三同”,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和要求,詳細地審查和公布村委會的財務賬目,解答群眾的疑惑。審計調查工作結束后,對調查發現的問題,如農村財務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財務管理制度混亂、財經法紀觀念淡薄”等問題,都一一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對于群眾所反映較大的疑點等問題通過梳理,都向當地黨政和有關部門作了反映。從而得到了當地黨政機關,特別是廣大群眾的一致稱贊,他們非常感謝審計組。說審計組像當年的土改工作隊,工作扎實,吃苦耐勞,群眾關系密切,有的提出了要向我們單位請功。從而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
2006年對某鄉鎮“洪災”專項資金審計中發現,當年8月份有一本會計憑證多記專用資金支出50萬元,導致出納會計憑空多出50萬元現金,乍看應該是虛列支出套取現金,按例應該移送司法部門偵處。但我未輕易下結論,而是認真地研究分析,走訪調查,深入核查校對原始憑證,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結果查明:原來是這本會計憑證少10份原始票據,是出納員交票據時,未分類結算出總支出金額,而會計制作記賬憑證時,按支出總額記賬,忘記按“經費支出”及“發放救濟金花名冊”分類后的金額,分別制作憑證;再是經會計與出納仔細核對賬款,證實是會計忘記在出納交票時的總支出金額中,剔除其抽出10份原始票據的金額記賬,屬會計事務處理不當所致。因此決定免除單位及出納會計的經濟責任,責成其調整相關賬戶,從而避免了一起冤假錯案的發生。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十分感動,對審計人員的客觀公正,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大加贊賞。
在實踐中鍛煉,在交流總結中提高,不斷充實完善審計敬業之路程
我從事審計工作20多年來,由陌生領域進入“自由王國”,在審計業務量大量增加的情況下,能夠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我從審的1 600多個審計項目,都經受了歷史和法律的檢驗,沒有出現過反覆,包括行政復議和訴訟。曾經有十幾個項目,被上級局評為優秀審計項目,同時被縣政府批轉全縣有關部門整改執行;有多個審計項目實現了審計成果的轉化,或以案例或重要新聞,被有影響的報刊發表。如《中國審計報》發表的《38萬元征地費下落何處?》;《中國醫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的《一份審計報告引出政府辦法》、《信豐縣衛生系統藥品采購步入正軌》;《江西審計》發表的《經濟責任審計挖出一窩蛀蟲》等等。
這些年來,我參與了各有關部門舉辦的紀檢、財務會計等人員培訓班,講解核算技巧、財經法規、查錯防弊等專門知識,如:針對縣紀檢委對基層紀檢人員培訓班中講解“假賬甄別技巧”;對縣公安局舉辦基層派出所會計人員培訓班中講解“罰款與收費、專用票與通用票的性質、特點和使用范圍”;對縣財政核算中心會計人員講解“核查假賬(錯賬)的基本常識”;對縣教育系統核算中心報賬員培訓班講解“報賬員基本職責與工作紀律”等。從而不僅拉近了審計與被審計之間的感情和認識,提升了單位同行、戰友以及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而且自身也得到了不斷地充實和提高,深深地受到了教育,并為不斷地充實和完善我的審計敬業之路起了積極的作用。
以上兩件事,使我深受教育,使我深深的感覺到,做一個審計人員責任重大,職責光榮,審計事業偉大,前途無量,為此奠定了我一生從事審計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一干就是幾十年,歷經風雨不回頭
參加審計工作20多年來,參與或由自己擔任主審,經歷的審計項目有1 632個,查出的有問題資金達8.6億多元,追繳財政違紀款400多萬元,查出違紀違法案件18起,有的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有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為維護國家財經法紀和反腐倡廉發揮了積極作用。如:2001年由我主審的我縣贛南水泥廠(轉制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時,查出14套賬外賬,收繳賬外資金140多萬元,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三人,同時消除了該廠轉制職工準備集體上訪的重大事件,該項目由省審計廳作為通過高級審計師的實例。2002年對某鄉鎮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審計發現,單位負責人涂改入賬發票套取現金2萬元,我們按照規定的審計程序,運用審計技巧,通過內查外調,查清楚了套取現金購車的真實情況,并連同“小錢柜”違法案移送檢察院偵處。1998年,與其他同志一道,審計查出小江水泥廠會計貪污93萬余元,法院追究了會計的刑事責任;同年,與審計事務所一道,審計查出了烏家嶺生產小組會計、組長等侵占集體征地費38萬余元的大案,由法院追究了2人的刑事責任。
堅守職業道德,堅持審幫結合,服務為重
“一審二幫三促進”,既是審計的總要求,也是審計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20多年來,我堅守職業道德,嚴格執行審計紀律“八不準”,在審計中堅持審幫結合,服務為重,取得了一個個審計豐碩的成果。
如我主管企業審計近20年來,都能積極貫徹黨和國家對企業改革、改制等的方針政策,為企業改革保駕護航,積極執行縣市關于制止對企業的攤派,減輕企業負擔,使企、審關系更加融洽,使我縣的企業審計工作不斷地蒸蒸日上。如在金融審計中,發現農行對林業部門的政策貸款,隨意提高利率,多收利息130多萬元,最后農行按照審計決定退回了多收的利息,縣林業部門非常感謝,向縣局贈送書寫“企業衛士、保駕護航”鏡匾一塊。1997年,與縣局及內審人員一道,針對藥品市場的回扣風進行專題審計調查,后由我為主對該項調查審計,全程進行了后續審計,并提交了后續審計報告。縣政府根據審計調查報告的建議,很快出臺了《信豐縣藥品購銷管理暫行辦法》,規范了藥品市場秩序,遏制了不正之風,全國來人來函索要資料多達11個省22個縣(市)。企業審計中與縣局各業務股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對企業的攤派風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對攤派者和支付攤派款物的企業,都進行過嚴厲的查處,經過三、四年的努力,制止企業攤派達200余萬元,為企業減輕了負擔,為遏制社會不正之風起了積極的作用。
審計,不僅是以維護國家財經法紀為天職,而且對于黨政領導以及群眾所關心的熱點、重點問題,我們也義不容辭地積極地參與,并運用審計的權威,為黨政的中心工作和群眾服務。如:2004年11月18日,按照縣局的安排,指令我帶審計組,陪同小江鎮黨委書記何達成同志,去該鎮解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群眾上訪的問題。原來小江鎮政府組織柳塘、蕪壩、井塘、山香四個村的村民籌資修建“鐵石口至柳塘”的公路,后因公路尚有1.43公里未完工就宣告結束,于是有132個村民準備上訪,懷疑是:“路沒有修完,集資款哪里去了,是否有人貪污挪用了?”針對村民關注的問題,我們通過深入走訪群眾,詳細審計有關憑證,寫出了實事求是的審計報告,群眾十分滿意,從而消除了村民的疑惑,和村民準備上訪的隱患,當地黨政領導十分感激審計在關鍵時刻的出手相助,解決了一個黨群關系的重大問題。
回首20多年來的審計之路,有過歡樂,有過痛苦,有過迷惘,也有過欣慰,但是對審計事業的忠誠從未改變,從未支援,那就是我――一個基層審計工作者對審計事業的不了情!(作者單位:信豐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