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內外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
(一)國內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 2001年底科技部、國家計委、財政部、經貿委聯合發布《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行課題制管理的規定》,各高校開始采用課題制進行科研經費的管理,以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目前,我國各高校開始實施課題制管理科研經費,但是該制度在我國發展才剛剛起步,表現為一種名存實亡的狀態。在制度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首先,盲目追求高額項目經費,卻無法保證科研項目的質量。目前,各高校積極開展科研立項工作,以向政府申請科研經費,最終造成科研立項工作盲目跟風、科研項目創新性降低等現象。其次,該制度與財務制度相脫節。因為財務制度尚未按照課題制做相應的完善,致使財務體系內無法對科研經費經費進行實時監控,降低了科研經費的管理水平。再次,間接費用尚未加入項目預算費用。我國雖然與美國類似,實施課題制對科研經費進行管理,但是我國尚未將間接費用加入項目預算費用中,使得項目預算與項目執行過程存在較大的經費差額。
(二)國外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其科研水平的發展,并在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以美國高校最具代表性。美國各高校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正確指導下,在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建立了與政府間良好的優勢互補關系,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首先,美國高校科研經費的來源呈現多樣性。除政府撥款之外,還采用發放基金債券、慈善資助等方式獲得經費,有利的降低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保證高校有充裕的科研經費。政府對以其他渠道取得的科研經費,規定減免了一些費用,以降低科研經費的使用成本。其次,嚴格制定科研項目經費預算并執行,嚴格的項目預算和項目執行,是科研經費合理、高效利用的提前和保證。最后,將部分間接費用納入項目費用。美國政府規定,間接費用按照一定的比例納入項目經費,并做出嚴格的間接費用預算。該間接費用是維持科研項目所產生的費用,包括條件設施和管理費用。
二、效益審計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文獻綜述
在國外效益審計的研究領域,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研究時間較早,并已形成了較為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大多數研究成果集中于對審計內容、效益審計和財務審計的關系等角度進行研究。著名學者Ping,Charles J.(1993)提出對高校管理過程以量化指標進行考核。他使用縱橫交錯的方式對高校管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并按照各指標評定高校管理的好壞,同時也包括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情況。但是在各高校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較難確定指標體系標準,繼而降低了該研究結論的可比性和可行性。著名學者Banks,W;Fisher,J;Nelson,M(1997)提出將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相結合進行披露高校管理現狀。他們通過考察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大學在1992-1994期間的年度報告中發現,其在披露經營管理責任時是利用效益審計和財務審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披露的。另外,也有學者提出將平衡計分卡的評價原理運用到效益審計中,以提高效益審計的可操作性。
雖然我國學者對效益審計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著名學者鄭培斐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中,提出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經費管理不合理的現象,并認為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體系,以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該學者主要是從建立審計環境的角度闡述分析。閻寶志在《高校資金效益審計模式的探索》中,通過對效益審計對高校科研經費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從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內部控制層面分析對效益審議下對科研經費的作用。陳娟、王賢斌在《高校教育資金效益審計問題研究》中,分別從資金投入的經濟效益、資金管理的效率和資金產出的經濟效果進行分析,并構建了高校教育資金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支廣東在《高校效益審計的基本思路》中,從縱向層面和橫向層面對該問題進行分析闡述。縱向是從科研立項計劃、科研項目實施和科研結項報告三個層次;橫向是從資金效益、管理控制效益、管理與服務效益、環境效益等幾個層次進行分析。筆者較認同支廣東學者的觀點,并在其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擴充橫向層次的各個指標,以提高該問題研究的可操作性、可比性。同時為增強效益審計下科研經費的管理效果,提出相應的意見措施,為建立完善的效益審計模式提供幫助。
三、效益審計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的應用
(一)建立完善的效益審計指標體系 效益審計是指對被審計單位開展的審計活動有效性進行稽核審計,由該內涵可知,首先,建立效益審計體制是效益審計下科研經費管理的初級階段。其次,應在相應的體制下,規范管理行為使得對其進行合理的效益審計;最后,維系良好的效益審計氛圍,形成適合的效益審計環境。綜上所述,筆者利用效益審計的內涵對每個階段的指標進行分析,繼而構建效益審計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1)資金效益。 資金是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主要環節之一,資金的有效利用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質量。同時對自己效益的審計也是傳統財務報表審計的主要內容。從成本效益理論發出,對資金效益進行審計稽核。其中成本從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個方面去審計,而效益從該科研成果獲得的科研成果方面的收益進行核算分析。
(2)管理控制效益。管理控制效益,是從整個科研項目活動考慮,對科研活動的開始到結束進行控制,以保證科研項目過程中經費的利用效率。在項目立項時要對科研項目經費合理預算,并在科研項目開展中定期復查經費預算的執行情況,以根據反饋信息更細項目預算,做到整個過程的實時監控。利用效益審計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就是將效益審計工作內容合理融入科研項目活動的每個階段。
(3)管理與服務效益。 管理與服務效益,是將科研項目的實際可操作性作為稽核該科研經費的一個環節。高校科研能力不僅代表國家的發展水平,也代表了高校的辦學能力,但是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又是保證科研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只有科研成果具有可實施性、創新性的現實意義,才能確保該項科研項目的價值,而其科研經費的開支也是有效的。
(4)信息系統效益。 信息系統的完善和信息的質量,是使科研項目結論真實、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高校對科研項目建立信息系統的開支,是提供、獲取真實、可靠、高質量信息的前提和保障。效益審議應對支撐科研項目活動的信息系統的開支進行稽核,以保障經費的使用效率,杜絕濫用科研進行不必要的開支情況的發生。
(5)環境效益。環境效益是強調在高校中創建良好的效益審計氛圍,以提高效益審計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質量。
(6)組織質量管理效益。組織質量管理效益是指在科研經費管理中加強對各職能部門各教學單位對科研的管理讓科研經費確實產生經濟利益。
(7)責任效益。 科研部門與各單位和職能部門直接責任與權責分工,利于科研經費的管理與運用。
(8)人力資源效益。 學校各部門的在科研活動過程所使用人力資源的綜合評價以及產出,使科研人力資源能獲得勞動報酬。
(9)管理政策效益。審計中發現,科研經費日常報賬存在著支出不真實問題, 大量的勞務費、餐費、個人或家庭的消費用品等都在科研費中列支, 發票中一般未附實物清單 ,無法知道購買的具體實物,從而無法確認是否用于該研究項目。管理政策效益是指對相關的科研管理政策的整合。
(10)資產管理效益。指科研過程中學校資產管理過程中所得和所費之間的對比關系,衡量好對比關系有利于科研經費的正確使用。
(二)規范合理的效益審計流程 效益審計是社會經濟體制發展下的必然產物,有別于傳統的財務審計,主要從三個階段進行分析,即科研經費的投入、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科研經費(如圖2所示)
效益審計下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中,應從上述三個階段獲取審計信息,以保證效益審計工作的內容完整、全面。
四、加強效益審計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體制 在效益審計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體制,能夠規范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以保證經費的利用效率。同時該制度要保證與財務制度的相互銜接,以落實財務人員的監管職責。
(二)建立良好的效益審計氛圍,提高科研人員對效益審計工作的認識 在高校科研活動中,科研人員對效益審計工作具有清晰、正確的認識,能規范科研人員在經費使用過程中產生正確的行為,繼而減少科研經費的不必要支出。同時,確保建立較好的效益外部審計環境。
(三)加強科研經費的內部控制,提高科研人員的經濟責任 高校內部應明確各個科研人員的職責,做到各個職責間的相互制約,以減少科研經費使用中舞弊現象的出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的改善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支出,而其使用情況關系著我國當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每位科研人員應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肩負相應的經濟責任,以減少外部不經濟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