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會計學專業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自教育部2007年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培養應用型、實用型會計專業人才更是成為各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管理會計學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與財務會計等傳統會計課程相比,管理會計課程強調學生通過整理、分析會計數據資料,為管理者提供科學決策依據,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也要求學生在學習管理會計時能更加主動地學習,以期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企業實踐中。然而,在當前的管理會計教學中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習結束后,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將有關知識應用到管理會計實際工作中。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改變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能夠主動、積極地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進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習風格與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分析
教學效果是學生和教師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模式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與對象,其學習風格會影響自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進而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確定與學生學習風格相匹配的教學模式,才能夠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ㄒ唬W習風格理論 對于學習風格,長期以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界定。西方許多學者從各自的角度闡釋學習風格的內涵。較有代表性的是Kolb(1999)依據其所提出的經驗學習理論,發展了學習風格理論及量表,即以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主動驗證來區分學習風格類型。Keefe(1979)從信息加工角度所確定的學習風格定義:“學習風格由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情感和生理行為構成,它反映學習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并對之做出反映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式”。此外,Felder和Silverman (1988)把學生分成了五種類型:感覺/直覺、視覺/語覺、歸納/演繹、沖動/反思、以及序列/整體。通過分析以上學者有關學習風格的論述不難發現,學習風格涉及個體的認知能力和思考習慣。
?。?)認知能力。一般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它通常是指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況、情緒狀況和意志狀態等方面的情況。
?。?)思考習慣。一般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并發展,成為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思考習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思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學習風格受認知能力和思考習慣這兩個因素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改變學生的思考習慣。事實上,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主動認知、積極思考,進而改善學習風格,對教學效果起到推動作用。
(二)學習風格與教學模式的匹配分析 教學模式受到學習風格的影響,所以不同教學模式可以看作是認知能力和思考習慣這兩個因素的函數,即:
Mi = f(Si , Hi) (1)
其中,Mi 表示具體的教學模式,Si表示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Hi表示學生不同的思考習慣,f(・)代表了相應的對應法則。令Si =Sp,Sn ,其中Sp表示學生主動認知;Sn表示學生被動認知。Hi =Ht,Hn ,其中Ht表示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思考;Hn表示學生在學習中不進行思考。在式(1)中,由于Si , Hi 分別有兩種不同的取值,這就對應了四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1)當M1 = f(Sn , Hn)時,為傳統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對書本上的內容進行講授,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書本中的知識,同時在教學中,也不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地思考,只要將所學知識記住就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屬于記憶性學習。傳統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點,即有利于教師主動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也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無法適應以后工作的要求。正因為有這些缺點,因此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當M2 = f(Sp , Hn)時,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習知識的講授,而且也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更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3)當M3= f(Sn , Ht)時,為培養學生思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其重點不是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而是學生對于有關知識的思考。通過這種思考,有利于學生對現有知識的舉一反三,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
(4)當M4= f(Sp , Ht)時,為培養學生全面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地思考;而教師的講授則成為教學中的輔助手段,僅是對學生學習知識的補充。這種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徹底改革,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進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盡快適應畢業后的工作要求。但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要求較高,如果學生之前沒有接受過類似的訓練,有可能出現不適應,甚至是適得其反的效果。
三、學習風格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進
針對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創新,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教學模式和培養學生全面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我校會計教研室對本學期管理會計這門課進行了教學改革,在課堂中分別引入學習點津、老總講座和秀課等教學內容,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ㄒ唬W習點睛 為了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我校引入管理會計的輔助教材――學習點津。學習點睛主要包括了教學安排和背景知識兩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學習點津中的內容進行預習與復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與傳統教學大綱相似,學習點睛也包括了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所不同的是,其中還包括了預習內容、背景知識、思考內容等,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可以說,學習點睛構成了管理會計教學新的授課邏輯框架。依據學習點睛,學生在課前就能清晰地把握管理會計的流程,并能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
?。ǘ├峡傊v座 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管理會計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本課程對全面預算這一章設計了老總講座。所謂老總講座就是將企業財務總監請入課堂,為學生就某一塊管理會計內容做具體的教學講解,以增強實用性,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為此,專門聘請了浙江某著名制藥企業財務總監給學生講授全面預算。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學生對全面預算相關知識有前期了解,授課教師還要向學生進行基礎理論講解,使學生能夠掌握全面預算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公司財務總監根據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時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向學生進行具體講解,同時,還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通過這一教學方式改革,能夠使學生對全面預算的相關內容進行反復思考,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秀課 為了培養學生的全面學習能力,我校在課程中加入秀課環節。秀課是在學習點睛與老總講座基礎上開展的。所謂秀課,是指針對管理會計某一模塊內容,教師不在課堂上進行相關課程的講授,而是在班內形成小組,讓學生自己搜集與此模塊相關的知識。經過組內資料搜集、分析與討論,形成對某一模塊相關問題的統一認識。在此基礎上,各小組選派代表在課堂上為其他同學講解該模塊的內容。針對本學期的管理會計課程,我校所選定的秀課內容是某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分析報告,教師通過側面引導學生制定可行性報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考習慣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校所采用的具體改革措施與教學模式創新的契合可由圖2表示:
四、結論
為了克服以往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應重新設計教學模式,進而使之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風格,最終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筆者以管理會計教學為例,通過設計學習點睛、老總講座、秀課等學習風格導向的教學內容,確立了學習風格導向的教學模式,希望通過改善學生的思考習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全面學習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受時間限制,本課程教學模式剛剛采用了一個學期,尚處于改革實驗階段,教學效果正在通過問卷形成反饋,初步分析發現,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然而,還沒有形成量表形式的系統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一些教學內容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更新,但隨著該教學模式在今后的進一步運用及深化,將會得出更具針對性、更有意義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