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財會2001.9
淺議會計信息失真
劉廣耀 王禹
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
經濟信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會計信息質量在我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大大影響了其正常作用的發揮。本文擬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預防會計信息失真談一點看法。
一、會計信息的作用
(一)幫助企業外部各有關方面了解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處于錯綜復雜經濟關系中,投資者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要了解企業資產的保管、使用情況,監督企業有效地運用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債權人出于對自身債權安全的考慮,也需要了解企業的運行情況,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和債權投資風險做出判斷。這就需要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二)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內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內容側重于財務預測,如現金凈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財務報告所提供的關于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成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
(三)有助于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國家通過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情況,對國民經濟運行狀況進行判斷,從而制定正確合理有效的調控和管理措施,促進國民經濟協調有序地發展。
(四)有利于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把分散的信息進行加工,形成系統的、準確可靠的信息資料——會計信息,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以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采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單位負責人違法干預會計工作。某些單位負責人為謀取私利、小團體利益或粉飾領導政績,指使或強令會計人員處理不實業務,篡改會計數據,填制虛假會計報表,直接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有的企業還沿用計劃體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親的情況,致使素質差的下不去,素質高的上不來,企業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不夠重視,致使其素質、技能較低,容易發生操作性、原理性錯誤,如隨意改變賬戶對應關系、亂用會計科目、會計確認及計量工作混亂等。
(三)會計工作中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嚴重。雖然我國在會計法規體系的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許多問題只是調賬或輕微罰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會計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導致了許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縱容了代理人在會計信息上作假。由于執法不嚴,使代理人作假所承擔的風險相對于其從中獲得的利益來說很小,因此客觀上縱容了他們冒險作假的行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對于一些社會上的丑惡現象懲處不力,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成為當前時尚,從而影響到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影響到受托代理人員時,會計信息也就難以達到應具有的真實性。
三、預防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一)強化單位領導人在會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即必須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完整,并且對偽造、變造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或者利用虛假的憑證、賬表進行偷稅、漏稅,損害國家、公眾利益的行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加強對《會計法》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那些嚴重違反《會計法》使會計核算不真實的當事人、責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二)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并熟悉會計處理程序,精通會計法規,會計制度,能及時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
(三)完善立法,國家除應盡快制定《會計法》實施細則外,還要制定有關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法規,對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員的責任與權力以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懲處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為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四)建立以強化內部管理為中心的會計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制定財務監察及內部稽核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嚴格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種財產物
資、財務收支的審批、領報制,為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奠定一個良好的會計基礎;建立總會計師制度,從組織上為發揮會計反映、控制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哈爾濱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哈爾濱電纜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