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態理財學”暨“陰態理財目標”是南京大學李心合教授于2009年5月在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分會舉辦的“金融危機與公司財務”研討會上首次提出的。不久前,李教授在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委員會2011學術年會上又一次提出并強調了“陰態理財觀”,并說他撰寫的“陰態理財學”專著不久將要面世。
根據《周易》的理論,世界由陰陽二極組成。陰陽相生相克,此消彼長,互相轉化,構成事物的千變萬化,形態各異。李教授的“陰態理財”講的是企業的理財環境也分陰陽。在陽態環境下,經濟復蘇增長,人們對未來信心滿滿,投資沖動和擴張需求強勁,企業的理財目標是盈利最大化,甚至為此而敢冒風險,不惜高額借貸。以往的教科書和理財學專著均偏重于此,講的都是陽態理財。自2007年美國房地產次貸引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以來,全球經濟至今尚未走出低谷,中國是在政府的干預下通過加大基礎性建設投資來保證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并未能夠從根本上影響世界經濟,并且中國的中小企業和出口加工企業同樣面臨危機。在這種背景下,李教授的“陰態理財”應運而生。李教授認為,企業理財環境也分陰陽。在陰態環境下,經濟蕭條衰退,人們對未來缺乏信心(就連2012世界末日論也有人相信),需求不振,厭惡風險,社會矛盾凸顯(從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運動到美國的占領華爾街行動,從歐洲各國的街頭示威到中國的仇富仇官社會時尚),企業的理財目標再定位于盈利就要脫離實際,所以應該定位于虧損最小化或債務風險最低化,再或現金流動性最大化。這就是陰態理財目標。
企業理財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常識,在不同的環境和路徑條件下,行動的目標是要經常調整的。就我國企業對理財目標的確認,建國以來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并產生了不同的認識,擇其要者如下:
?。ㄒ唬┊a值最大化
這是我國國有企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里財務管理所追求的目標。這既是在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的企業目標,也是企業理財目標。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國有企業在追求這一目標。企業的目標取決于其生存發展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如果上級是根據企業的產值來決定其領導人的前途和資源的供給,企業沒有理由不以產值最大化為目標。即便在今天,如果政府追求GDP的增長毫不懈怠,對所屬企業來說,產值最大化仍然不過時。
(二)經濟效益最大化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伴隨著放權讓利、承包經營、利改稅、廠長負責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國有企業進一步擴大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和與此相聯系的籌資投資決策權。企業開始面向市場,其目標也由追求產值逐步轉向追求經濟效益,但是,人們對于經濟效益的具體表述則呈多樣化,有從投入的節約角度來觀察的,也有從產出的擴大角度來統計的,難于統一。
(三)利潤最大化
由于利潤是按照收入費用配比原則計算的,它反映一定時期企業投入資源的價值(所費)與出售產品和勞務的價值(所得)對比的結果,所以利潤水平的高低表示經濟效益的好壞,比起綜合的經濟效益指標來,利潤指標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再加上國家對企業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不僅把利潤作為考核企業經濟效益的首要指標,而且把職工的經濟利益同企業利潤的多少掛起鉤來,這就使得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理財目標必然要被利潤最大化的具體目標所取代。
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優點是易于操作,但是卻在理論界受到廣泛批評,主要問題是:1.利潤額是絕對數,不能反映所得利潤同投入資本額的關系,不便于進行經濟效益比較,并且片面強調利潤額的增加,易導致企業短期行為:雖提高了當期利潤,卻加大了未來潛虧,引起資產貶值和流失。2.未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投資風險。3.沒有考慮現金流問題,不利于企業保持支付能力,控制財務風險。因為即使是利潤額很高的企業,如果不注意控制現金流,也會發生支付困難,甚至于因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而發生生存危機。相反,一個虧損企業只要能按時償還到期債務,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可見從企業生存角度看,在一定條件下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
?。ㄋ模┕蓶|財富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或稱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頒布為標志,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開始定位于以公司制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制度?,F代公司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企業所有者要承擔最終的風險,因而具有大于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根本權益。為了保障所有者權益,要求公司理財須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由于股東財富可用每股盈余、股票價格等具體財務指標來表現,所以也有人將其表述為“每股盈余最大化”或“股票價值最大化”。據中國人民大學王化成教授分析,“在美國,股東在財務決策中起主導作用,使得美國財務經理非常重視股東利益,而股東財富主要表現為股票價格的上漲,因此,其財務管理目標又轉化為股票價格的最高 ?!?
?。ㄎ澹┢髽I價值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觀點尚未成為主流意識,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呼聲又起,并且后來居上,成為當今中國財務理論界的權威觀點。根據財政部會計主管部門的觀點,“投資者建立企業的重要目的,在于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這種財富首先表現為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不是賬面資產的總價值,而是企業全部財產的市場價值,它反映了企業潛在或預期獲利能力。投資者在評價企業價值時,是以投資者預期投資時間為起點的,并將未來收入按預期投資時間的同一口徑進行折現,未來收入的多少按可能實現的概率進行計算?!云髽I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其優點主要表現在:1.該目標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2.該目標反映了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3.該目標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4.該目標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該目標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操作,對此,人們存有異議。
?。┢髽I運行健康化
如果換一個角度,從企業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經濟主體的角度來看問題,就不難發現,企業從完成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在以后的生命歷程中,它的目的是生存與發展。過去,國有企業背靠國家,不慮生死。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到位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生死存亡問題將每日每時呈現在企業的決策者面前。把生存與發展作為企業的目標在現實中是可以操作的。從理財的角度,要保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使企業運行健康化,這既符合理財者穩健的秉性,也符合企業在做強的基礎上做大的追求。將企業運行健康化作為企業理財的目標,就是要保證企業能夠以收抵支,在具有足以償還到期債務的現金支付能力的基礎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決策的有效財務信息、籌措所需資金、加速資金周轉、提高投資效益。
按照這個觀點,可以將陰陽理財觀納入其中,并且可以看出企業理財目標具有如下性質:
一是動態性。首先,企業在其生存發展的生命歷程中,要歷經不同的階段。對于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來說,其管理目標和業績評價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其次,企業的外部環境處于不停的變化之中,管理者要據此對企業的行動方向和行為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后,企業是有關各方利益關系的契約集合體,是各類利益主體根據其責權條件的變化進行博弈的結果,必然體現為企業的利益追求和業績評價方面的差異。
二是系統性。企業是一個系統,企業的運作必須通過不同責權層次和不同分工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來進行。因此,其管理目標亦是不同層次、不同側重、不同作用的目標集合。
三是辨證性。首先,是價值目標與使用價值目標的對立統一:價值目標是各種具體的使用價值目標的綜合,沒有價值目標,就失去了投入產出的比較標準,不僅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經營,而且資源配置的優化也無從談起;使用價值目標是價值目標的基礎,離開了使用價值目標的支撐,價值目標就要落空。其次,是抽象目標與具體目標的對立統一:任何具有可操作性的財務指標都不可避免地有其優缺點,利潤如此,每股盈余如此,每股現金凈流量甚至每股凈現值皆如此,想要從中找出一個十全十美、綜合程度最高的財務指標很難,即使研究出一個,如企業價值最大,卻又不可操作,最后也成了抽象目標。再次,是相容目標與相斥目標的對立統一:一味追求穩健會喪失盈利機會甚至削弱盈利能力;反之亦然。最后,是大目標與小目標、主導目標與輔助目標、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模糊目標和清晰目標的對立統一。總之,價值目標、抽象目標、大目標和長遠目標的綜合性、概括性強,覆蓋面寬,影響時間長,既能集中體現各利益主體的共同愿景,又可牽引企業健康地生存發展;使用價值目標、具體目標、小目標和近期目標針對性強,容易操作,能清晰表達對責任主體的工作要求。過分強調前者,易失之空泛,不能落地;過分強調后者,易流于瑣碎,難于協調。所以宜有機結合,不可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