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余價值論傳承了“超額收益論”的很多觀點,雖然它們有不同之處,但是也存在許多實質上的聯系?!笆S鄡r值論的提倡者認為,商譽是企業總體價值與單項可辨認有形資產和無形價值的未來現金凈流量貼現值的差額。商譽本身不是一項單獨的資產,而只不過是一項特殊的賬戶。
商譽反映了企業各項資產的合計的總體價值與它們個別價值的差額,換句話說就是整體大于組成整體各個局部的合計。白創商譽的計量方法正是基于超額收益論和剩余價值論,因為自創商譽也正是企業通過不斷地經營活動所積累的超過其行業平均收益的那部分利潤。
此理論為后文自創商譽的計量方法提供了依據。有利的地理位置、良好品牌效、特權和一流的經營管理等因素可以形成良好的商業的合作、融洽的員工氛圍和顧客對企業的很高的忠誠度,而這些都是無形資源。當企業的整體價值超過各種單項資產價值總和時,超額支付的部分就是這些無形資源。而商譽的構成要素都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可靠計量入賬的,比如:有利的地理位置、企業的品牌效應、良好的社會形象、優秀的員工和良好的經營管理等。
而“無形資源論認為商譽的實質就是這些無法入賬的無形資源,而這些因素可以在相應的其他無形資產的價值中體現出對企業效益的影響。商譽是由于顧客對于企業的高忠誠度、商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及企業內部良好的工作氛圍這三個方面產生的。而顧客對企業的好感而形成對于企業較高的認同和忠誠,這種好感主要是由于企業擁有的優勢產生的,比如:優越的地理位置、某些特權以及高水平的管理水平等。
好感價值論的合理性在于,企業獲取超額收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的印象對人們的確有好壞之分,因而這個理論的價值就很能體現于此了。但也有其缺陷,用貨幣去計量對企業好感的價值是很難做到的,對特別講究計量的科學會計學而言,將是非常嚴重的缺陷。上述無形資源論和好感價值理論分別為自創商譽和外購商譽存在可比性起到了理論的支撐。
因為基于這兩種理論,可以看出,無論是自創商譽還是外購商譽,它們的構成要素都表現為:良好的經營團隊、優越的地理位置、高水平的管理以及與企業與外部良好的關系等等,而二者具有的共同構成要素使得自創商譽和外購商譽具有同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