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
.綜合性
企業的財務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活動,財務風險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也是十分復雜的,所以,企業財務風險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特點。
.客觀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活動過程是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也具有客觀性。企業只要從事經濟活動,就會涉及財務活動,無論企業是否想冒風險,財務風險一直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中。
.損失性
風險總是與損失聯系在一起的,無論這種損失是隱性的還是現實存在的,無論這種損失是能夠量化的還是不能量化的,風險都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穩定性,并進一步威脅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收益性
財務風險和收益會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雖然風險是可能會出現的損失,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反而會有效地避免損失的發生,獲得較高的收益。這是因為風險并不是危險,危險是指某種活動只會失敗,不可能成功,但是風險不同,風險孕育著收益的可能。風險與收益在一般情況下是成正比的,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不確定性
財務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一方面,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是不確定的,另一方面,財務風險的結果是不確定的;盡管人們意識到了某項財務活動可能發生風險,但是這種損失最終是否會變為損失卻還是一個未知數。
二、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業內部管理的原因,也有企業外部環境的原因。同時,不同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
當前,市場經濟不斷完善,企業經濟活動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也增大,但是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對各種財務風險缺少足夠的認識,認為只要管理好資金,企業的財務就會萬無一失,缺乏風險控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缺乏對財務風險發生的警惕性和敏銳性。風險意識淡薄是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
.財務管理活動沒有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
企業的所有財務活動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下并受這些環境制約的,影響企業財務活動的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等,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對于企業來說,可能是一種機會,但是也可能是一種威脅,而且這種機會和威脅是難以改變和預料的,這樣就必然會影響企業的財務活動。加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基礎比較薄弱,沒有市場概念以及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外部市場的變化反應滯后,不能及時采取有力措施,財務風險產生就是必然的。
.資金管理不力
很多企業資產長期地被債務人所無償占有,嚴重影響了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特別是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失控,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潛在財務風險。企業資金管理不到位的主要表現為:銀行賬戶過多,資金過于分散,對外投資的決策性較為隨意,缺乏應有的控制;對占用的資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給企業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
按照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規定,企業不僅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還應該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系統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財務系統的高效運行。當前,雖然我國有些企業已經設立了相關的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其功能不夠完善、內部審計不到位,在財務監督的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夠嚴格,尤其是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合二為一,沒有建立資產損失的責任追究制度,很難對其進行有效地監督,極易發生財務風險。
.財務決策缺乏足夠的科學性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相關要求,企業在進行重大業務和事項的決策時,應該實行集體的決策審批,任何人都不能單獨決策或者改變集體決策。現階段,很多企業的財務決策大都存在著主管決策和經驗決策,由此導致的決策失誤現象經常發生,這也是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業實施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和建議
企業要想生存并長遠地發展下去,就必須要擁有一個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和財務風險控制系統,其中,控制資金風險和資本營運風險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強財務危機管理,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具體來說,企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
.轉變財務風險觀念,強化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
將風險意識逐步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培育良好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將企業員工的職責與績效相掛鉤,將風險考核和職務晉升結合起來,要讓企業的全體員工意識到財務風險控制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從而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參與財務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在提升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工作人員風險防控意識的同時,要著重提高財務人員對風險的敏感性以及準確判斷財務風險的職業判斷能力。
.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夯實財務風險防控基礎
一方面,根據我國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要求,真正做到“制度先行”,制定并完善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對重大投資項目要在進行效益預測的同時,還要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嚴格制定集體決策制度,對決策失誤者要追究其責任制度,從制度上和源頭上監測防范財務風險。在企業的資金管理上,應該健全企業的職責分工、現金及銀行存款、印章及票據的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監督制約制度,給資金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較為完善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企業應該完善其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物資采購制度、預算管理制度、應該賬款管理制度、成本費用管理制度等各種內部控制制度,形成較為全面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
.構建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努力提高財務風險的防范水平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是指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功能體系,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所在。一方面,企業應該建立對財務風險全過程進行控制的機制,在對某一財務方案進行決策時,既要考慮方案的收益狀況,也要考慮方案的風險。對財務風險存在的原因進行客觀分析,根據分析結構制定出具有一定余地的管理措施,保證在風險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應對。
.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一方面,企業可以在財務部門內部設立結算中心,集中管理企業各所屬單位的現金收入,各個單位所需要的貨幣資金由結算中心進行統一撥付,幫助企業解決資金沉淀問題,能夠加快企業整體的資金周轉速度,降低資金的占用比例,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應收賬款是資金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還應該加強控制應收賬款回收的風險??梢灾粚δ切﹥攤芰?、信用狀況良好的客戶采取賒銷方式,對這些客戶采用風險較大的結算方式,有利于購銷雙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收賬款回收政策,及時地催收貨款,將催收責任落實到個人。
.加強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部審計能夠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對財務風險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報告并防范財務風險。企業應該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的內部審計人員。建立健全以財務管理、審計監督和監察監督為主體的監督體系,對企業的物資采購、產品銷售以及合同履行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監督控制,使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化、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