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鑒于鐵路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的特點,其一般由國家與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但是,無論是公益性鐵路還是經營性鐵路,基本都是以鐵路部門為主體,承擔其從設計、融資、建設、運營到投資回收和還本付息的全部工作。在這種模式下,會導致投資風險的無限延伸,使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環境的日益復雜化,基建投資項目實際運營量與預測數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預期投資收益率難以實現。
筆者擬從實際出發,首先對當前鐵路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成因進行深入剖析,而后就此提出下一階段鐵路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的具體改進策略,以供業內同仁借鑒和參考。
一、當前鐵路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成因
1.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
隨著高鐵時代的日益來臨,國內的鐵路投資建設進入一個高潮期,目前正在建設、規劃建設的高鐵線路已遍布全國,計劃投資規模已達數萬億元。但是,鑒于鐵路運營建設的特殊性,較長的投資回收期決定了其不宜采取密集型的投資策略。與此同時,當前鐵路運營的壟斷性質決定了高鐵建設的出資需由鐵路部門為主體完成,后者對其承擔全額或最低51%的出資與建設義務。截至目前,鐵道部的負債規模已超過萬億元,部分銀行已停止對其的貸款發放,雖然近期有所松動,但從長期來看,巨額信貸造成的壓力將嚴重威脅其資金鏈安全。
2.資金監管嚴重缺位
當前,鐵路部門資金管理的不善也會誘發較大的財務風險,總部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與內部多級法人資金分散占用的現實矛盾,已成為現階段鐵路企業資金管控的突出問題。例如,就某些鐵路企業而言,多頭開戶已成為普遍現象,資金多分散于各個賬戶之中,沉淀嚴重,使用率低下。與此同時,總部不得不以高額的資金成本對外籌借大量資金,使其自身背負了沉重的還貸壓力。另外,部分鐵路建設企業挪用、擠占資金工程款的現象時有發生,巨大的資金缺口導致其鐵路建設項目的遲緩甚至停工,并由此引發嚴重的質量問題,備受關注。
3.多元化經營的壓力
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熱潮的影響,各地鐵路企業興辦了許多多種經營項目和第三產業項目,從目前來看,由于投資前的市場調研并不充分,投資項目評估不合理,事前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加之運營后的監督機制不健全,從而導致大多數投資項目無法產生預期效益,虧損嚴重,并逐級向上傳遞形成較大的投資風險。當前,由于投資多元化經營的資金多是由鐵路主業資金轉移而來,前者經營的不力必然會對后者形成較大的資金壓力,由此嚴重影響鐵路企業主營業務的健康發展。
4.對外擔保連帶風險
近年來,全國范圍內與鐵路企業相關聯的擔保案件頻繁增加,這一方面是源于鐵路企業部分決策者法律意識的淡薄,觀念落后,另一方面則具有收受賄賂、腐敗的性質,決策者明知故犯對部分瀕臨破產倒閉的企業給予擔保,由此使企業背負了沉重的連帶責任。一般而言,若被擔保企業無力償還債權人債務時,法院只能依法追究擔保企業的連帶責任,扣押和折價變賣擔保企業的抵押物。而若仍然不足以彌補時,則需對擔保企業的銀行賬戶進行凍結,強行劃撥存款。實際上,每年鐵路企業都會有某些責任人受此類案件牽連,遭受上級審查。
二、鐵路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防控策略
1.健全完善內部控制機制
首先,在現有的內部控制體系下,各鐵路企業應明確規定授權審批的范圍、程序及審批人權限和職責,以確保企業的各級管理層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使各項經濟業務均遵照授權審批制度規定程序予以辦理;其次,鐵路企業還應建立有效的內部牽制制度,以不相容職務分離為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工作崗位,并明確企業會計工作的職責及權限,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相互牽制的工作機制。
2.明確資金管控的嚴肅性
為了加強對鐵路企業的資金管控,各鐵路企業應嚴格按照總部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定期執行資金的歸集、撥付、轉付與預算工作,從下至上形成統一的“資金池”體系,充分緩解總部的資金壓力。與此同時,各鐵路企業的賬戶管理應提上日程,各單位應對歸集銀行以外的賬戶進行撤銷、歸并同一賬戶內只保留基本戶以及專款戶,其他賬戶無需保留。此外,鐵路企業還應嚴格執行資金預算管理的規定。
3.提升決策機制的科學性
從理論上說,決策機制是否科學,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所秉行的公司治理結構相關,若改善其決策機制首先需調整公司治理結構。當前,鐵路的國家主管部門應順勢而為,加大對國有股的減持力度,吸引外部資本介入,通過釋放股權集中度、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加機構投資者等措施,來逐步改善其決策層結構。在此基礎上,各鐵路企業也應以此為契機,加大對決策程序的優化力度,任何決策的制定不應以少數人意志為轉移,任何決策實施前都需出具可行性研究報告,任何決策實施的短期、中期、長期成效都需經得起社會中介機構的審計。
4.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作為一種可診斷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工具,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以量化的數學模型為基礎,以企業的各項財務數據或指標為判斷依據,通過對風險加以量化來及時發現企業財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防范、化解其財務風險。從理論上說,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為ERP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通過嵌入該體系內,獲取后者多元化的財務或經營信息,來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出合理判斷。就鐵路企業而言,其財務數據充分反映了鐵路運營行業的特點。因此,可由總部統一構建該系統,各鐵路企業通過遠程登錄進行使用,實時檢測、防范風險。
5.制定風險防控策略規劃
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下一步,各鐵路企業應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風險管理人員,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進行全面梳理,制定風險防控的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步驟,對威脅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財務風險進行檢測處理。例如,針對當前國內信貸環境的急速變化,鐵路企業應對其現有信貸規模、還本付息壓力進行重新度量,對于期限較長、貸款利率較高的長期貸款規模加以控制,籌資策略的重點應積極轉向信托產品、中長期債券、融資租賃、中短期票據、IPO等方式,以降低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保持企業資金鏈的穩定性。
三、結語
實際上,鐵路企業現存的財務風險并非一朝一日形成的,其防范與控制策略的時效性也應經得起考驗。在上述策略的基礎上,鐵路企業應適時轉變經營發展戰略,有計劃、有步驟地壓縮其投資計劃,實施從緊、謹慎性的融資策略,從源頭上控制風險,防止風險態勢的進一步惡化,而從更深一步講,鐵路部門應積極轉變鐵路建設經營必須全資或控股的思路,積極優化資本結構,釋放資本空間,將沉淀資產通過市場運作充分流動起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