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醫學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意義
醫院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業成本法,具有如下意義:
(1)通過作業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更加合理。作業成本法能夠客觀地評價各類病種或者特定治療過程的成本水平以及成本特征,與收益數據相聯系就可以客觀評價其贏利水平。通過作業成本法來歸集的成本數據以作業分析和成本動因為出發點,能夠更加客觀地體現成本目標對資源的消耗。因此,醫院能夠更加合理地制定價格。
(2)通過作業成本法使醫院成本核算編制以及業績考核更加科學。成本編制預算是醫院管理的突出環節,其中作業成本法的采用能夠使預算的編制建立在充分的作業分析基礎之上,使得預算更加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成本是考核醫院部門和個人的重要指標,合理運用作業成本法就可以建立更加科學的考核體系。
(3)通過作業成本管理使得醫院作業流程優化,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作業成本法是在分析作業的基礎上,通過成本動因來歸集成本目標的成本信息。因此,除了提供某項成本目標的成本數據信息以外,還能夠提供作業本身的相關信息,借此可以對作業流程本身進行管理,減少甚至消除運營過程中冗余的作業以及消耗資源過高的作業,最終實現整體作業流程的優化。
二、醫學實施作業成本的成本項目劃分與分攤
應用作業成本法,醫院的醫療服務活動過程可被分為若干作業,這些作業分別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耗費資源為病人提供服務。所耗用的資源費用,可以按費用要素或成本項目進行劃分。按費用要素可劃分為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公務費、業務費、藥品材料物資費、折舊費、維修費、其他等;按成本項目可劃分為人員費用、公務業務費、藥品材料物資費用、折舊費、維修費、其他費用等。根據醫院的行業特點和實際情況,首先要把醫院有關科室進行合理分類,確定成本中心,具體可分為直接成本中心和間接成本中心,直接成本中心包括醫療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藥品科室,間接成本中心包括一般輔助科室、門診輔助科室、藥輔助科室、行政科室等。
三、醫院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注意問題
醫院在建立作業成本管理模式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應充分考慮醫院自身的特點。在建立作業成本管理系統時往往需要投入相當的成本。根據作業成本法的一般特點,作業成本法相對比較適合間接費用比重較大,成本目標構成比較復雜的組織(如規模較大的綜合性醫院),對于那些作業相對簡單,間接成本比重不高的組織(規模較小的醫院),在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礎上,則可能不宜采用作業成本法。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技術平臺,普及電算化,因為作業成本法相對于傳統的成本方法而言,需要歸集整理數量更加龐大的數據信息,因此,需要提供技術上的硬件和軟件的必要保障。三是要全面提高人員的素質,并且在全院范圍內強化作業成本法的概念和流程。為了實現從傳統成本管理向作業成本管理的過渡,財務人員的素質提高是一個先決條件,但是,作業成本管理需要各個重要環節建立信息收集信息并且在整個流程進行管理,這需要全員的配合。
四、建立醫院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驟
建立醫院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建立:一是進行醫院成本目標的劃分,如醫院可以按照不同類型的病人劃分為不同的成本目標,則醫院一系列成本的耗費都可以視為完成這些目標(治愈病人)而發生的。二是建立醫院資源庫,按照一定的標準將醫院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歸類管理(如醫療設備、藥品、醫護人員的勞動等等),醫院成本的消耗最終體現為這些資源的消耗。三是建立醫院作業庫,即按照一定的標準將醫院中的進行的各種作業(例如藥品的使用、醫護人員的具體服務、醫療設備的使用等等)進行歸類整理,這些作業的實際發生是直接針對成本目標的實現,并且成為醫院資源消耗的直接動因,即成本動因。四是對作業鏈進行描述,即通過對各種成本目標的完成過程的分析,以一種客觀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對整個作業過程進行描述,為實現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歸集和分配奠定基礎。五是在作業鏈劃分的基礎上,制定成本目標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的分配標準,即某一特定的成本目標消耗某類作業,一定數量的作業會消耗多少資源,最后根據各種資源的價值最終確定某一成本目標耗費的成本。六是所反映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各項作業消耗資源是否合理,并努力減少不增值作業,通過作業成本管理優化醫院作業流程,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優化醫院作業流程,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