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經營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己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這種共識的形成,為抓好企業管理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也對財務管理工作者轉變概念提高管理水平提出更高更緊迫的要求。故此,本文試對如何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財務管理 企業管理 核心地位
引 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碰到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因此受到影響。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努力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快速、準確的服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保障。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除了需要加強財務基礎工作和內部監控工作外,還需要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這是形成科學的管理機制,推動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
一、現代企業管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現代企業是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成為競爭的主體,必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使社會資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業而最終達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資本不斷運動和增值,這就迫使企業注重運用資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而財務管理的工作對象是資金運動,只要有資金運動就離不開財務管理。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外乎供、產、銷三個環節,這個過程始終貫穿著資金運動,只是在各個環節上資金的表現形態不同罷了。可見,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的各項工作之中,財務工作與其它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財務管理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
1、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影響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管理環節。從國際經濟發展史上看,自從出現了一定規模的企業,便與之相適應地出現了財務管理,并且,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和其逐漸現代化,財務管理也與之相應地提高和加強,其發展趨勢是:企業越發展,財務管理也必然越加強;財務管理越加強,企業也必將得到越健康地發展。這是必然的內在辯證關系。國內外很多企業興衰的歷史充分說明,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誰重視并加強了財務管理,誰的企業就有好的經濟效益,就能夠獲得發展;反之,就會導致企業虧損、破產,被競爭的大浪所淘汰。每個成功的企業家,盡管他們成功的共同之處就是在他們的身后都有一個或幾個精明的財務主管,及時地輔佐他們牢牢把握企業興衰的主動權,有效地把理財功能與投資功能完善的進行結合,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風險,不斷擴大企業利潤和股東權益。因此,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企業興衰。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搞活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振興中華經濟的今天,應對財務管理予以高度重視,以便更有力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
2、財務管理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首先,財務管理是企業經濟效益的直接“測試器”。企業之所以能生存,能發展,關鍵是有效益,而且,效益越大,發展越快,否則,必然走向“萎縮”直至倒閉。其次,財務管理是維護企業利益的直接“監視器”。企業的效益來自內、外兩個方面,企業利益可能受到的損害也來自內、外兩個方面。來自外部的損害,主查營銷不善和涉外經濟活動中的失誤。例如,合同不嚴密,或措施失誤,或受到詐騙,或來自外部強加給企業的經濟負擔,等等。來自內部的,主要是不應列入成本的開支,內部財產流失,特別是來自負責人等管理人員的任意揮霍和貪污等。再次,財務管理是實現國家稅收的客觀依據。沒有國家的強大和足夠的財務,就沒有企業的充分自立和發展。企業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然而,如果企業因財務管理混亂而經營不善,國家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稅收;如果企業有交稅能力,而卻因財會管理不科學,或是有意不真實,作假帳,偷稅漏稅,國家也不可能得到應得的稅收。國家財力消弱,公用設施無力加強,投資環境不利,對企業發展又有何利?因此,實行科學、嚴格的財務管理,可把國家稅收建立在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利國、利民、利企業。
三、建立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體系
1、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大力拓寬財務管理領域。我國加入WTO后,金融市場以及產品市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財務管理將在許多方面增添新的內容,如金融風險管理、人力資本管理保險管理等。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已不再僅僅是局限于籌集資金、使用資金、和被動地向外界提供財務報表的小圈子了,而是已經轉到研究國家法規、政策的運用,重視資金結構的平衡,對長期投資的驗證和測算,對短期投資的控制對企業不同時期經濟效益的規劃,對可預見風險的可靠性分析及生產經濟要素的動態調配等全面調控的位置上來,以便及時、準確地提供經營決策依據。其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分析、財務預測決策、計劃、資金籌集管理、投資產品成本管理、收入與利潤分配等。
2、以人為本,提高素質
首先應轉變觀念,樹立起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的新觀點,上至企業領導,下至企業職員,都要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財務人員不僅要懂得會計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財,能夠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財務人員除了應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熟悉圖家的各頊經濟法規,對市場經濟有一定的觀察力和預測能力。也就是說,財務人員既是“專人”也是“通才”。
3、理順財務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職能關系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根據產權明晰的原則和企業財產委托經營制度的要求,財務部門與會計部門應該分設。財務部門是理財側重于企業內部管理;會計部門是會計核算,側重于對外提供會計報表。財務部門還要明確劃分與生產、供應、銷售、技術等部門之間職能關系。形成以財務管理部門為核心,分工明確,相互協調的企業管理體系。
4、搞好內控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起以指標考核機制為中心的財務管理制度。具體內容包括:①資本保值增值指標,防止企業行為短期化;②凈利潤指標,將稅前利潤、主營收入、主營成本、期間費用等指標應按商品結構或分管部門進行分解,將管理責任落實到部門,到人頭。③資金指標,其確定原則是與保值、增值和凈利潤完成率掛鉤。二是生產管理以預算為中心。企業應建立財務預算、營業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等項預算制度,并且使全面預算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保證企業盈利目標的實現。三是抓住資金管理大動脈,為企業的綜合管理提供保證。要建立“資金管理責任制”,加強對資金投入、使用和回收整個過程的控制和管理,通過全面預算,嚴格對資金流量進行控制,經常召開資金平衡會,資金調度會,資金分析會,進行資金預算,資金調劑,并且根據分析、評價、考核資金的使用情況和經濟效益。四是以成本管理的環節控制為中心,成本管理必須按照設計成本、采購成本、生產成本的順序進行有序的分別控制,把財務管理滲透到會計核算的全過程。五是非生產性開支以期間費用管理以技改投資管理為中心,嚴格制訂并執行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開支標準和開支范圍,強化管理,提高效益。要加強對企業技改的管理,對投資的效益論證、資金的投放時間、方式和規模、技改項目的驗收和評價、技改投資回報率等進行跟蹤考核,充分發揮技改投資的使用效益,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六是促銷管理以資金回籠為中心。銷售部門應根據崗位責任制的要求,規定每個銷售人員對每一筆銷售業務,必須從簽訂合同開始,到回籠資金的整個銷售過程負責,徹底改變銷售部門只管銷售,不管回籠資金的作法,減少三角債,降低經營風險,加速資金周轉,促進資金循環。
總之,要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轉變傳統的觀念和模式,樹立適應市場發展的現代理財觀念,真正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財務管理是正確決策的科學依據,決策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正確的決策,可使一個企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錯誤的決策可使企業萎糜衰落,甚至頃刻垮臺。如果沒有各個企業強有力的財務管理,沒有企業真實可靠數據的匯集和統
計,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中觀或宏觀決策,就無法建立在真實可靠的數據基礎上,就無法做出正確的中觀或宏觀決策,那對地區,對國家,對企業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