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事業單位的逐步走向市場,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隨著國家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因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本文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標
為了保證事業單位公益性活動的正常開展和滿足不斷擴大的公益需求,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財務資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事業單位已經從單純依靠財政資金,轉向多渠道籌集資金。目前,事業單位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業務活動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其財務管理不應再局限于預算資金收支的管理,而應采取以績效為導向的財務管理模式,圍繞績效最大化的目標開展成本管理。事業單位正確確認和計量事業活動的產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構成內容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業成本,提高事業單位財務資源的使用效率。事業單位投資是指事業單位對資金的使用和投放,不僅包括事業單位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還包括對外長期股權投資等。
因此,事業單位的籌資管理目標是以較低的籌資風險和較少的籌資成本獲取較多的資金;成本管理的目標是以較低的事業成本,取得最大的事業績效;投資管理目標是以較低的投資風險與較小的投資成本,取得較多的投資收益。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不規范,賬務處理不嚴謹,財務手續不健全
⒈填制的記賬憑證不準確
有些單位到月底結賬時,將當期發生不同經濟業務的多張原始憑證填寫在一張記賬憑證上,使一張記賬憑證所附的原始憑證數量過多,業務記錄亂而不準確;在年終結賬時,有的單位制作會計憑證不是將收入和支出結轉“結余”科目,而是將收入和支出相對轉,不符合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使“結余”科目不能正確、完整地反映核算單位的結余狀況;填制會計憑證內容不完整,如編制人、出納、稽核等相關人員不簽字蓋章。
⒉編制的財務報告不全
不少單位財務報告只有報表,沒有報表附注及財務狀況說明,財務報告內容不完整,表賬不符,單位會計出納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規范,內部會計管理失控,給違法違紀行為造成可乘之機。
⒊收受的原始憑證不規范
有些財務人員對原始憑證審核不認真,原始憑證規定的內容填寫不全。如購買實物發票不填數量和單價;手續不嚴密,購買實物的憑證只有領導簽批,沒有驗收人或經手人簽字。
(二)票據管理較為混亂
票據主要來自財政部門的發票,也有單位自購或自印的發票,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票據主要是用于規費的收取,也有用于往來方面的收款收據,在票據管理中存在普通性的混亂現象。主要表現在票據認購、票據領用、票據核銷上存在監督的漏洞,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給國家資產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
(三)賬戶設置不全、帳簿使用不規范
一些單位沒有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賬簿,個別單位不設置總賬,無法對各明細賬進行核對、控制和平衡賬戶;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混用或一本賬多年度使用,賬簿在啟用時不填寫“經管人員一覽表”和“賬戶目錄”,會計人員調動時間和經管人員責任不清;賬簿登記發生錯誤時更正不規范,出現一些涂抹、刮擦,數字書寫錯誤。
(四)貨幣資金管理有漏洞,資金安全存在隱患
有些單位的會計、出納不相容職位沒有嚴格分離,有的崗位互串;單位對出納監督不夠,很少對庫存現金進行盤點;大額開支用現金支付,白條抵庫、公款私存現象在部分單位仍然存在。
(五)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固定資產管理不嚴。有的單位長期以來沒有對固定資產進行清理和盤點,沒有按照會計憑證進行登記,或者是固定資產不入賬,形成賬外資產,致使總賬與明細賬不相符、賬面資產與實際資產不相符;有的單位未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或是新購置設備等及時記入固定資產賬。
(六)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
規范的財務行為必須要有相應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約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徑。雖然大部分事業單位都有自身的財務管理辦法,但辦法本身內容過于簡單,側重于經費支出審批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忽視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職能作用。
(七)資金使用計劃性不強,費用開支不透明
財務管理中不規范的原因:一是,執行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制度的意識淡漠、財務人員審核報銷時把關不嚴、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業務檢查指導不夠、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二是, 缺少正常性的會計監督,有的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由一把手抓財務,實行一支筆審批。作為財會人員,監督機制成為“形式主義”。同時,會計主管部門也缺少日常的會計指導;三是,部門之間的會計人員缺少橫向交流;四是,對發票管理辦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關管理部門沒有對票據使用單位進行指導和監督。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一)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
在財務隊伍中普及法律知識,強化財會人員的法律責任;加強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水平;實現會計電算化;加強培訓,抓好繼續教育;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樹立新觀念。各單位要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強化對人的激勵和約束,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提高財會人員整體素質的根本保證。
(二)加強票據管理
財政收費票據和稅務發票是行政事業單位收費的合法票據,應由各單位財會部門統一領購和管理,其他內設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購買。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使用稅務發票的,必需先報財政部門備案后方可購買使用。嚴禁使用不合規票據收費。加強票據繳銷管理工作,實行繳銷收費票據與稽核財政資金同步,做到票面收入與征收入庫額度相等。經費支出應取得真實、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據,否則,單位財會部門應拒絕報銷。
(三)強化預算管理
科學合理地編制部門預算,實行預算內外綜合統籌,進一步細化收支項目。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堅持按項目、按時間、按進度支出,不準隨意變更預算項目、超預算安排支出。要堅持以收定支,確保年度收支平衡或略有結余,禁止出現紅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預算或追加支出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報批。
(四)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財務制度建設
建立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強經費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職責等;建立單項的管理制度,如加強辦公費、電話費、郵資費等管理制度;建立相關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車輛管理制度等。這樣,從單位內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推廣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制度
會計集中核算是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實行“集中支付、統一開戶、分戶核算”模式, 是深化財政支出改革、強化預算約束、加強預算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一項新舉措。此項制度在浙江省范圍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試運行兩年多來,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六)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財政、審計等國家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檢查和審計時,要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為會計基礎工作的基本衡量標準和依據,對會計工作質量進行監督;財政業務主管部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試、考核,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要進一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