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進行技校生的會計知識教學前,需要有明確定位,以此來進行教學規劃。作者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索的總結,對技校財會教學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技校 財會教學 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躍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企業經營方式的改革,既為會計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也對會計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從社會需求角度來看,社會在迫切需要高層次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同時,對實務技能型的會計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中技財會專業教育是為彌補能力型會計人才培養的空缺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為社會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實用型會計人才是技校財會教育的立足點。中技財會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受社會上會計專業學生已“普遍飽和”、“過?!钡乃枷胗绊?,各技校財會類專業普遍存在專業 “萎縮”,專業招生數量逐年下降,專業硬件配置經費不到位的情況,教學中目前仍多以理論課為主,重理論輕實踐,實訓課因各種原因而不能完全達到培養目的。以上諸多因素影響了中技財會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實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導致中技財會專業就業渠道不暢。作為技校的會計課教師,在實施會計教學之前,必先充分把握技校會計教學的定位,據此遴選教材,實施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亦有些許體會和感悟,小結如下:
一、削枝強干,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由于學生認識能力所限,技校的會計課更側重于基礎部分。好比要在學生心中樹立一棵會計的大樹,由于客觀原因的限制,細枝末節允許模糊,但主干脈絡一定要了然于胸。這就要求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主次分明,切忌依照教材平鋪直敘,面面俱到。會計課雖然不像數理化一樣要進行復雜的推理和演算,但有著嚴格的方法體系和對應關系,這是本課的要點又往往最難把握的地方。為了不干擾初學者對整體體系的把握,對非關鍵性內容在初學時可不要求太過精細,或暫且靠后,待學生建立起整體的會計理論體系后再去學習。舉個例子,如果學生分不清“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可先不作強求,只要求明白都是負債;但像“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這樣的關鍵概念就不容許搞混。
二、結合技能考核,抓好對學生財會基本功的培養
知識技能考核是學生實踐技能考核的基礎 財會專業學生必考的珠算證、會計電算化證、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構成了檢驗財會專業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在考證教學中,要改變以理論傳授為中心,以考證合格為目標的傳統教學觀念,要將實踐技能內容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以考促學,能夠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掌握財會業務知識基本功,并對財經制度法規有相當的認識,為會計實務綜合實訓打下良好的基礎,并為“上崗”拿到必要的通行證。
會計實務實踐考核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學生到企業、商店去實習,要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在學校開展會計實務實踐教學是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橋梁和紐帶。在長期的會計教學中,學生只學到課本上空洞的理論,到實際工作中則一籌莫展,結果錯漏百出。所以加強會計實訓教學是突出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會計實訓教學應給學生選好實訓資料,現在有比較成熟的會計實務模擬實習資料,應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選擇真實的業務資料,同時備好各種規范、仿真性強的空白憑證、賬簿報表以及各種實操用具。
會計實踐考核應采用先分模塊實習考核,再進行綜合實訓考核的辦法。分模塊考核,即從原始憑證的填制、審核、簽名、蓋章,到記賬憑證的編制,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的登記,報表的編制,對賬,結賬等等,通過分階段的日常檢查、考核,完成每個模塊相應的實習教學目標。在分模塊實習中,老師手把手地教,示范、分析、講解是完全必要的,是幫助學生從對會計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使大部分學生能掌握細致、扎實的專業基本功的重要技能訓練環節。在分模塊考核達到目標之后,再用一套完整的賬務處理業務進行綜合考核,包括實用憑證填制、實用賬頁登賬,實用報表編表的具體操作完成,這時要結合啟發式教學,結合小組討論式授課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和獨立思考分析業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通過會計綜合實訓考核,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又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會計核算的綜合應用技能和形成內化的會計專業能力。
三、教學內容多樣化。
對技校生來講,在走向社會之前,學生需要知道更多的經濟知識,如理財、證券、投資、稅務、財務分析等。這些雖不是規劃的教學內容,但能拓展知識面,豐富課堂內容,引導學生聯系現實認識社會,活躍氣氛。因此,筆者并拘泥于教材,而是以教材為基準,在不影響會計教學主線的同時,根據多年來的經驗積累,隨機加入部分其他相關內容。另外還不止一次組織學生到校財務科參觀,翻閱一些真實的會計資料,感受實際工作氣息,嘗試簡單的電算化會計系統操作,體驗職業角色。參觀時還鼓勵每個人至少就實際會計工作提出一個問題,如電腦記賬與手工記賬的不同,在現實中會計電算化應注意哪些問題等,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調整財會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
課程設置要適應技校學生的特點,不應追求財會專業課程的多而全,不能拿本科會計專業課程要求來指導中技專業課程設置,如《管理會計》、《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審計學》等。在學生對財會基本知識尚不能理解運用的情況下,這些課程只能增其困惑,形成“全而不實”的不良后果。課程體系設置應以“理論夠用為度,強化操作技能訓練”為原則,突出專業教學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實現由注重傳統理論教學向突出操作技能的轉變。應調整課程課時,強化基本業務知識和技能,縮減理論課教學課時,將實踐性教學階段提前,并將實踐訓練融入理論課教學當中,在專業課的教學大綱及考核方式中增加實踐性環節內容,使學生得到階段性課程模塊實習和整體模擬實習的機會。同時在基本技能實務課的安排中,應考慮到工作的實用性及普遍性,除了會計實訓內容外,還應強化點鈔等基本技能和出納工作實務,還可增加倉管工作實務等等。
五、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模擬實習
在模擬實驗室進行模擬實習可以采取三種形式:
(一)階段性模擬實習。它是指按照教材的章節順序,分階段安排實習內容。這一方式可以使模擬學習貫穿于整門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章節的內容。如憑證的填制、登記帳簿、成本的計算等。
(二)綜合性模擬實習。它是對模擬對象經營活動核算的全過程,按照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安排實習內容。其特點是實踐性較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實習效果。模擬某企業財務部門一個月的經濟業務,將其濃縮于事先設計好的會計模擬實驗資料中,由學生在財會模擬實驗室內,以財會人員的身份,按規定獨立完成企業會計核算,即處理相當于實際工作的會計業務,可以根據會計業務量的多少,讓每位學生一人多崗,貫穿始終,獨自完成一個會計循環;或者一人一崗,互相配合完成一個會計循環。這種形式的優越性是使學生將所學理論與會計循環各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
(三)電算化模擬實習。即將模擬對象的經濟業務在計算機上進行會計處理,在會計電算化課程結束以后,將原來用手工操作的主要內容進行電算化實驗?!抢秒娮佑嬎銠C會計模擬實習軟件系統,對各種不同的模擬實習資料進行會計核算的模擬訓練。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室的模擬學習,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將原來課堂上學到的抽象概念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對書本知識的。
參考文獻:
[1]石彬.試論中等專業學校財會專業教學改革[J]. 昆明大學學報,2004,(01) .
[2]邱蓉.根據技校特點抓好教學管理[J]. 職教通訊,2004,(04)
[3]趙春香.淺談高等職業教育中財會專業教學的改革[J]. 中國冶金教育,2002,(02) .
[4]吳英姿.加強財會專業實踐性教學力度的探討[J].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