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生產經營管理帶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企業財務管理面臨嚴峻考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各方面都應圍繞知識經濟進行創新與發展,通過采用分散聚合分析完善的方法,增強企業競爭力、謀求健康迅速發展及國家經濟發展。
關鍵詞:知識經濟;財務管理;創新
前 言
知識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而言的,它是以科技信息、知識、智慧為基礎的經濟。人才及其知識、智慧、技能是社會經濟的第一資源、第一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可稱之為知識經濟或人才經濟。知識經濟是創新經濟,在經濟時代,創新是企業之間進行競爭的利劍,知識創新、利-學創新、管理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
一、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新特征
(一) 企業財務管理日標呈多元化趁勢。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呈現多元化的狀態,其內容包括:
1.利益追求主體多元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知識資本、信息與創新能力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知識擁有者成為企業生產經營中最重要的人。因此,企業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不再僅僅歸屬于股東所有,而是歸屬于由企業家、股東、債權人、公司員工等相關的利益主體。他們都為企業投入專用性資本,都對企業做出了貢獻。所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利益是各種要素所有者的共同利益,其財務管理目標要考慮各相關主體的利益。
2、社會責任得到企業的充分重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由于知識的可共享性和可傳播性,使得企業與社會的聯系較之工業經濟時代更為深入而廣泛。企業的社會目標在企業目標結構中的地位得到重視和提離。企業對知識的應用將更加取決于知識對社會的貢獻度,要求企業更加重視其社會責任,重視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等。
(二) 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占據主體地位,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以無形資產為中心。無形資產的擁有程度和質量高低決定著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企業資產結構改變,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總資產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在生產經營中發揮若重要的作用,成為企業收益的決定因素。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對象,企業對無形資產投資的重視和提高,必然要求企業財務管理進行相應的變革,調整舊的投資決策指標,增設反映無形資產投入狀況及其相關情況的決策指標體系。
(三) 人力資本所有者成為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主要參與者。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物質資本的增值來源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比物質資本更具有增值性,智力因素是企業成功的主要條件。因此,人力資本所有者即使沒有直接的物質資本投入,也應成為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參與者。
二 財務管理目標的創新
(一)利益追求主體多元化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知識資本、信息與創新能力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重要作用,知識擁有者成為其中最重要的人。企業歸股東、企業家、股東、債權人、公司員工等相關利益主體所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僅要考慮實物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債務人的償債能力、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社會公眾的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更要考慮知識資本的所有者薪金最大化和參與利潤發配的權利。新制度學派認為,企業利益是簽約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僅是股東的利益。如IBM公司目標“為員工利益、為顧客利益、為股東利益”。故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實現企業相關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 財務管理目標綜合化
企業追求財富最大化和知識最大化。知識最大化目標可減少企業股東以外的人員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抵觸行為,防止企業不顧經營者、債權人及職工的利益去單純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它不排斥物質資本的作用,是有形物質資本和無形知識資本在最短時間內最佳組合營運的結果[2];它能兼顧企業內外利益,達到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統一。
(三) 社會責任加強化
由于知識的共享和傳播,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深入廣泛。企業的社會目標在企業目標結構中的地位得到重視和提高。企業是社會網絡的重要聯結點和中繼站,社會性日益突出,要求企業高度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如保持生態平衡、支持社區文化和福利事業等。企業要通過財務管理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提高經營效益,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條件。企業因利益驅動只重視自身發展而忽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導致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竭澤而漁。這與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相違背,因此企業的社會責任急待加強。
三 財務管理內容的創新
工業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對象主要是物質資本運動,內容主要包括物質資本的籌集、投入、收回與分配及日常管理等。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對象是知識資本,它的內容也必將發生巨大變化。
(一)融資管理創新
在工業經濟中,由于資本的特殊性,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很大,企業運用財務杠桿理論來融資,形成自有資金和借入資本構成的二元資本結構。而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的特殊性形成含有“知本”的三維結構。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推進融資管理的創新,籌集物質資本與知識資本并重,并向知識資本傾斜。知識資本逐漸取代傳統金融資本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本,發達國家將科技和管理人員的知識資本量化為企業產權已成為現實;企業經營范圍的擴大,經濟趨向全球化,拓寬了融通知識資本的空間;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運用,加快知識資產證券化的步伐,為企業融通知識資本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工具。
(二)投資管理創新
首先,投資與“投知”并重。與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活動,需相關的投資、員工、技術、市場等。企業生產需要投資,首要的是智力投資;需要的技術是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海洋、環境和管理八大高新技術體系中的技術;需要管理的是網絡組織結點創新的矩陣管理等。這一切均以員工的知識能力為基礎。
其次,要改變現行投資方案的評估。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性資產將是企業投資方案評價的核心,且其內容將超出現行無形資產的基本范疇,如企業商譽、企業管理能力等將越來越重要。投資方案的評價應從企業全局、長遠利益出發,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的積累和素質提高、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的動力為標準。
(三)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
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占資產結構的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決定企業未來收益及市場價值,因此企業必須增設切實反映其投入狀況及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知識資本價值指標。它由人力資本(反映學知識、掌技能、創造性等)和結構性資本(企業所有制、治理環境和結構、領導層的領導力、數據庫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設備結構、產品品牌等)兩個部分構成。發達國家企業的研發投入,一般占其銷售額的3%,高技術企業則達5%以上,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達10%,有的甚至達20%以上;而我國過去10年的企業研發經費僅占銷售收入的0.18%~0.3%,表明我國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相當弱小,需迎頭趕上。
(四) 風險管理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風險是影響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因素。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面臨更大風險:①信息傳播和反饋的速度更快。企業的內外對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時,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選擇和利用。②知識積累、更新的速度加快。③“媒體空間”、“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使得資本流通決策加快,貨幣形態發生質的變化。④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加大存貨、產品設計、開發風險。⑤無形資產投入速度快,變化大,加大投資風險。企業要追求不斷創新發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這就涉及風險管理方法的創新。首先,要對風險的各種表現形式進行有效識別,確定風險管理目標;其次,要建立風險的計量、報告和控制系統,采取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企業應從控制現金流量和綜合評價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兩方面構建企業長期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參考文獻:
[1] 朱洪蕊.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J].湖南經濟,2002年5期
[2] 紀偉.論知識經濟與企業財務管理創新[J].商業會計,200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