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有色金屬工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其內部控制過程中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如內部機構設置不合理、會計信息失真,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不健全,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不強等。因此,有色金屬工業企業需建立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來加強和完善其內部控制,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有色金屬工業;工業會計;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是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隨著我國加入WTO,來自外界的激烈競爭,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我國金屬工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絕大多數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原屬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套本行業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扎實,管理程序嚴格,政策性規章制度貫徹執行得較好。多數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現已經改制為股份制公司,目前的組織結構基本是脫胎于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整個組織機構信息溝通不靈,反應遲鈍,不利于發揮內部控制的職能,特別是內部會計控制弱化,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具體表現在。
1.1 機構設置不合理
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目前財務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是基于組織機構來設立的,構建時并沒有過多地從如何加強內部會計控制來考慮。會計機構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財務科,負責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成本核算及分析工作,編制本單位的財務報表,各部門不單獨進行財務核算。第二層次為各個控股公司財務科,負責本公司的日常財務核算。兩個層次的財務部門在事實上分別屬于不同的利益主體,雖然在業務方面存在著上下級關系,但在管理上卻對所屬財務機構缺乏必要的約束力和控制,這些財務機構基本上是從本單位的利益出發,并未從全局的利益角度考慮問題。
1.2 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系統是每個單位建立溝通的重要管理系統和控制工具,經營人員和會計人員不但掌握和控制著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源,而且控制著企業內部管理情況的信息源。但是,一些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卻未能有效保證信息溝通,許多會計信息系統由領導隨意控制,資金有時被無計劃挪用。同時制定的會計制度的可選擇性和不確定性也給領導和會計人員留下余地,成為實施內部人控制的有利條件。
1.3 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不健全
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管理層次雖然不多,只有兩層管理機構,但是第二層次的部門科室之間的信息基本沒有溝通,不利于整個企業在發展方向上保持一致,既影響了工作效率,也影響了內部控制制度作用的發揮。同時企業自我防范、自我約束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習慣用一般財經規章制度代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用經驗代替制度,重大事項決策和執行程序有一定隨意性,在經濟業務的具體處理過程中,以強調靈活性為理由而不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己經建立的內部會計制度成了一種形式,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1.4 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不強
內部審計是經濟監督的再監督,通過內部審計,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檢查與評價,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的有力保障。但是內部審計工作在部分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從而造成了內部審計的作用基本流于形式,極大地影響了內部會計控制功效的發揮。
2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構建措施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會計改革過程中,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在遵守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應從本企業會計工作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和強化自身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
2.1 組織機構控制
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應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它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一是公司治理結構,公司下應設董事會及與董事會并列的監事會,主要監督檢查董事會的決議執行情況,董事會下設經理層;二是內部管理結構,經理層下設的管理部門應涉及供應、生產、銷售、技術、人事、財務、監督等部門,各部門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如匯出一筆采購貨款,規定應由采購經辦人填寫請款單,供應部門負責人審查請款數額、內容及收款單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計劃,會計人員審核請款單的內容并核對采購預算、編制付款憑證,最后由出納員憑手續完整的付款憑證辦理匯款,前后須經4人分工負責處理,從而保證了企業的資產安全。
2.2 會計信息控制
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應對各種自制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賬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2.3 內部控制制度
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的主要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準、業務經辦、財產保管、會計記錄和審核監督職務。授權批準職務與業務經辦職務分離,業務經辦與財產保管、會計記錄、審核監督三職務都要分離,財產保管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規定管錢、管物、管賬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如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銀行票據的簽發印鑒,必須有兩人分別掌管;向銀行提取較大數額現金時,必須兩人以上,對領款、點驗安全入庫的全過程共同負責;倉庫材料明細賬要設專人稽核或另設記賬員記賬;管錢、管物、管賬人員因故離開工作崗位或調動工作時,規定應由主管領導指定專人代理或接替,并監督辦理必要的交接手續或正式移交清單。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屬于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范疇。
2.4 內部審計控制
企業要建立獨立的審計部門,審計部是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匯報工作。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部門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根據工作需要可增加會議頻率。內部審計負責人與審計委員會有直接的匯報關系。審計委員會負責內審負責人的任命和薪酬。審計委員會審閱和批準內部審計的預算、人員級別和內審計劃,并在全年定期獲知內審計劃的執行情況。內審人員不執行任何業務或管理職能。內審部門根據公認的行業審計標準,采用適當的審計方法開展審計工作。公司內審部門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和內部審計文書格式。內審部門建立完善內部審計程序,包括建立內部控制、系統審計等的審計程序和內部審計報告程序,同時在各個層面建立了正式的質量控制程序,以確保高質量的審計工作,例如:單個報告的審核,審計負責人的定期審核,年度部門評估或定期外部評價。內部審計機構對單位財務、經營數據的真實性,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情況,公司資源使用的效益和效率,主管領導安排及相關部門委托的其他事項實施審計并出具報告。
參考文獻:
[1] 陳少華.內部會計控制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2] 莫少鵬,謝曉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第三輯[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5.
[3] 李洪翠,邱巖.淺談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J].財政金融,2006,7:163-164
[4] 劉艷紅.當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M].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6:50-51.
[5] 付榮彪,劉賀男,姜杰.淺談如何建立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J].農業經濟,2005,12:59-60.
[6] 王文娟.試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幾個問題[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