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深刻理解企業預算管理概念和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績效考核體系,對二者在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在實施財務戰略管理中實現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的完美結合,以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與抵御風險能力。
關鍵詞:預算管理 績效考核 財務戰略
前言
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金融資本市場的不斷健全與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呈現出動態性、多元性等特點。企業能否在經濟的浪潮中穩固地向前發展,關鍵在于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將戰略管理思想應用于財務管理領域,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率,而且能夠提高企業的抵御風險能力以及市場競爭力。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將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與企業各部門的職能有效地結合起來,為企業管理提供了一個操作平臺。企業在規劃未來發展戰略的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來考察評估企業中的各個職能部門的業績。怎樣將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結合起來,共同為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實施奠定基礎,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發展呢?
一、預算管理的內涵及意義
預算管理是企業利用價值和價值形式在研究市場作出科學預測與決策的基礎上,將企業未來的銷售、成本、現金流入與流出等以計劃的形式具體、系統地反映出來,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全部的經營活動,完成企業既定的目標。預算管理最大的特點是將企業管理與生產經營活動連貫結合在一起,使企業從整體上提高一個新的層次。
二、績效考核的內涵及意義
績效也可以稱之為業績、成效等。所謂績效考核,就是通過系統的方法、原理來評定和測量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的行為和效果,同時也是一個企業運營的成果。績效考核管理則是指管理者在整個績效考核過程中應該做到與員工協調溝通,進行績效信息的采集以及對照考核目標來分析員工工作結果,從而明確員工下一步的應該達到的目標,更好得提高員工對工作的熱情,挖掘其最大潛力。
績效考核管理是企業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義在于:
(—)規范薪酬水平,確定合理的薪酬等級規定。根據員工的業績差異給予不同的報酬,以公平、公正地態度對待員工,很大程度上消除由此而引起的糾紛,還能夠對員工起到激勵作用。
(二)有利于人事決策。通過績效考核來挖掘人才,使企業中一些有智慧,有能力的普通員工脫穎而出,并加以培訓考核,使其能夠勝任于重要工作崗位。這一舉措能夠提高整個企業的員工素質,有利于企業進步。
(三)有利于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績效考核管理體系,使管理者能夠直接、有效地得到員工工作上的信息反饋,以便管理者及時發現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好問題,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促進企業整體和諧,提高生產經營水平等。
三、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涵義
企業財務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理財環境的變化和發展趨勢,為實現理財目標,對影響企業全局的重大財務問題所制定的具有方向性的謀略。財務戰略管理是對財務戰略的制定和組織實施方面的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
四、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的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
(一)財務戰略的實施與監控中的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一種主要方法,也是一項具有實操性的基本制度。然而預算本身并不是企業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公司戰略與經營績效之間聯系的工具。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應該首先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也就是企業年度發展計劃乃至未來企業的發展戰略。
2.根據制定的戰略規劃,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也應該針對該計劃策略編制各自的年度運營計劃,計劃中應該囊括成本費用、資源投入、業務活動經費支出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主要目的是輔助企業管理者做好部門間的關鍵績效指標,完善企業總體績效指標,保證其可靠性。
3.各部門之間應該緊密配合,發揮其自主性。結合企業年度運作計劃,各業務部門編制收入預算與費用預算,管理部門根據各個部門的不同來編制生成財務類績效指標,財務部門則在匯總各部門預算指標時總結統計出公司的整個運作預算數據,費用預算好利潤預算。
4.管理者借助各種不同深度、不同類別、不同部門的管理報告來監控其運營進度,經濟效益。通過有效的管理評估機制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處理好已發生或者預見性的問題。對于有必要做更改的預算及績效相關內容,及時調整,使其適應企業經營發展和企業外部的環境變化,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
加強財務戰略的實施與監控,做到有序推進,就必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戰略是目標與方向,政策是推進戰略實施的行為規范與判斷標準,預算控制是將戰略目標與政策規范落實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并使之實現的保障和基礎。制定有效的財務戰略,以此來規范、指引、控制與監督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的財務組織與管理行為。由于全面預算管理的全面和廣泛性,它能將財務預算、生產預算、銷售預算等其他職能預算緊密結合,從而有利于解決與戰略目標相矛盾的問題,如果將全面很好地運用到財務戰略管理中,將能發揮出企業戰略管理整合性的最大優勢,是企業朝著預期的狀態發展。
(二)財務戰略管理中的績效考核與激勵
企業的理財環境是財務戰略管理的出發點,認識理財環境,結合企業財務活動的內在規律與要求從而觀察外在環境的狀況及變化,并通過財務安排、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適應環境是企業實現最終財務目標的核心。現代企業,與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不同,其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委托代理關系,所以會存在一些道德風險,這種風險的存在客觀上要求委托人通過對經營索取權的分享建立財務激勵機制,財務激勵手段包括:
1.股票期權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傳統薪酬分配形式的不足,將管理者的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捆綁結合在一起,使管理者關注企業價值的所在,雙方都能夠達到雙贏。實施股票期權,對企業業績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員工能夠得到相應的福利而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第二、實行結構工資制。結構工資包括基礎工資、崗位工資、技能工資、工齡工資和浮動工資。結構工資制度能夠對員工的整體績效考核做出管理,其具有靈活的調節作用,能夠通過員工的日常業績來進行工資的調整,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財務激勵作用,
2.實行結構工資制。結構工資包括基礎工資、崗位工資、技能工資、工齡工資和浮動工資,它具有靈活的調節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工資構成中各類員工的工資關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財務激勵作用,既能降低現代企業的成本費用,又能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水平。
科學、系統的考核體系是全面預算管理有效實施的堅實保障。在企業預算管理基礎上建立系統的考核體系不僅是對預算管理成果的進一步升華,同時也是對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保障。只有通過績效考核體系對企業日常經營行為進行約束和激勵才可能使企業員工按照全面預算管理目標努力。確立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運營機制,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溝通是有效的績效考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財務管理方式是以溝通為途徑,雙方不僅是語言上的溝通,實質上也是在精神上很好的交流。良好的溝通機制,是企業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績效計劃中任務的很好實施,才會有效防止問題產生。
現代管理理念中,企業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投資。在此之前,應該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進行可行性分析,從多個角度分析投資項目的成本、收益及風險等,同時,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來鼓勵、提高企業職能部門之間的業務水平,使企業管理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楊林.基于企業預算管理系統中的績效考核問題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9.(9)
[2]孫金水.報業集團的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J].中州大學學報.2008.(1)
[3]于清治.中小企業財務戰略運用與實施的探索.商業經濟.2008(4)
[4]顧菁.試論財務戰略管理與企業發展.市場周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