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生存環境變得日趨復雜,所面臨的風險變得廣泛,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顯得十分重要。企業必須謹慎地識別各種潛在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將風險管理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在企業中擔當重要的角色和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轉變內部審計模式,突出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參與險管理,要在內部審計模觀念和模式上進行改變。
企業管理層要徹底轉變觀念、增強風險意識,把風險管理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內部審計人員要轉變觀念,盡快實現從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事中審計轉變,從查錯防弊審計、績效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管理審計轉變,通過發現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體制、機制和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突出風險管理;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項目的充分溝通,能有效幫助項目人員樹立風險意識,規范項目部管理。
二、在內部審計程序中融入風險管理
在對施工項目分析、風險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計劃,確定審計項目;結合整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對審計范圍進行一次評估;通過風險因素分析來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對施工項目風險管理狀況進行評價,指出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提出加強管理的針對性建議;通過追蹤審計,確保對于重大的審計意見,相關部門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即將風險管理貫穿于審計項目的確定、審計方案的編制、審計實施、審計整改、審計成果利用等各環節。例如,某建筑企業甲,在企業的一次綜合檢查時,發現第二十項目工程進度滯后、現場管理混亂、工作人員不積極、與建設單位關系不融洽,內部審計部門做好審前調查后,決定對第二十項目進行風險管理審計。針對該項目部編制了詳細的審計方案,內部審計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實施了查閱原始資料、審查經濟合同、查詢問項目人員等多種方法。內部審計報告從工程成本狀況、債權債務、資金缺口等方面,客觀地對項目的風險管理進行了評價,向企業高層領導提供了決策信息,得到高度重視,派出了一名執行項目經理。第二十項目的管理狀況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內部審計將風險管理納入日常工作
內部審計滲透了企業經濟活動的各方面、各環節,將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行為融入內部審計的日常工作。在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等審計過程中,引入風險審計的觀念和方法,以充分揭示審計中發現和存在的風險。施工企業內部審計通過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分支機構內部審計等日常工作,加強內部控制、完善經營管理。如:施工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但是由于企業的綜合考慮和需要,對項目經理進行更換或調整。內部審計部門要參與,除對項目已完成工程形象進度、發生費用、債權債務進行確認,更關注風險,與項目部共同分析管理狀況,進行必要的風險評價,幫助項目和企業及時采取措施防患未然,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效率、效果和經濟性。
四、推廣過程審計,強化風險管理
施工企業多在工程竣工后,對整個工程生產經營的管理效果、經濟效果進行客觀的審計評價,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查。
對工程進行階段性過程審計,能防止企業效益的非客觀性流失,減少工程項目成本,避免生產經營中的風險,能為項目部提示風險,從而防范風險和化解風險,強化工程項目過程管理意識,促進工程項目加強項目的過程控制。在過程審計中,主要的審計內容為資源合同管理、建設單位材料認價情況、資金使用合理性和成本費用控制等,整理掌握的資料,預測潛在風險,找尋風險產生的原因,制訂切實可行的風險控制方案。
上述建筑企業甲,在對一項目進行過程審計時,突出審計重點,查閱和核對鋼材、水泥的進料單等原始票據、現場進行物資盤點,對鋼材、水泥的供應量、需用量和盤存量比較、分析,發現了異常情況,提出了富有價值的建議。企業評估可能發生的風險后,采取有效的風險對策,果斷地與合作方解除了合作關系,規避了企業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
總之,內部審計是施工企業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內部審計越來越關注風險,成為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介入風險管理,在企業的風險管理中發揮更有力的作用,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識別風險、發現風險、降低風險和化解風險,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