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2025年高級會計師評審條件 > 管理會計在測定納稅人營業額的應用

管理會計在測定納稅人營業額的應用

一、前言

個體、私營經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自1978年以來,個體、私營經濟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在我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至目前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我國工商稅收的重要稅源之一。據統計,僅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對全國GDP的貢獻率,就從不到1%增加到20%以上;其創造的GDP已占全國的30%,東部沿海部分城市甚至達到了60%。凡是個體、私營經濟發達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就較快,就業壓力就較輕,政府財政狀況也較好。僅2000年,個體、私營企業納稅1,177億元,占全國工商稅收9.3%。在一些省市,個體、私營企業稅收已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如,浙江省溫州市,個體、私營經濟單位所交稅收已占全市工商稅收的72%。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盡管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的補充和推動作用,但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隱瞞收入、偷稅漏稅、靠金錢鋪路、關系搭橋來鉆政策、法律和管理的空子、高超前消費、奢侈消費和愚昧消費等的行為也嚴重影響了國家正常的經濟秩序、侵害了國家和投資者的利益、污染了社會風氣,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危害極大。因此加強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監督特別是稅收、審計監管等就具有重要意義。
  在個體、私營經濟稅收征管方面我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個體、私營經濟單位的偷稅、騙稅、抗稅問題比較嚴重。由于個體、私營經濟具有經營成果歸個人直接支配的特殊性,這就使其經營活動的惟利益性和偷逃稅動機較之其他納稅人更為強烈。從當前的現狀看,我國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除少部分規模大、內部管理較完善外,大多是個人或合伙式或家庭式進行經營的,在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即是投資者同時也是管理者的情況下,為減少經營成本、逃避稅務機關的監管,他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一方面大量進行現金交易,不建帳,也不開發票。即使有一些建帳,也因會計人員素質低、多為兼職,甚至一些根本就不懂財務會計知識等,結果造成出不少糊涂帳、假帳等。個體私營經濟的私有性使稅務機關全面掌握納稅人真實經營情況變得非常困難,讓其及時足額繳納稅款成為一紙空文。如2002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國家稅務局對全國集貿市場進行的稅務稽查顯示,不建帳和違規經營的私營企業比重較高。通過此次抽查,增加建帳戶13萬戶,查補稅款12億元,通過調整營業額新增稅收9億元。
  二是我國現行的對個體、私營經濟采取定期定額征稅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個體、私營經濟由于分布區域分散,而稅務機關人員又相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要準確掌握它們的經營狀況(主要是營業額,即計稅依據)就非常困難。如有些納稅人小門面大宗經營,多銷又不多繳稅。這時,稅務人員只能根據納稅人經營商品種類、門店地理位置、經營規模大小等因素,估算營業額,并按照《稅收法》規定的征收方法??定期定額征稅法征收。這就必然造成所定稅額與實際應繳稅額往往相差很大。這種做法造成的后果是:第一,稅務機關無法對納稅人實施有效財務監控,導致大量稅款流失。第二,由于缺少合理計稅依據,有時會出現稅負不公問題。一些納稅人經常因稅負問題與稅務機關發生爭議,造成稅務人員與納稅人的矛盾激化,惡化干群關系,破壞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為克服稅收征管工作中個體、私營經濟單位不建帳或做假帳對國家帶來的稅款流失,使核實個體、私營經濟單位營業額有科學合理的計稅依據,實現依法征稅和稅負公平,本文引入了管理會計中的“本、量、利”分析理論、物理學中的電功理論和數學中的幾何體體積原理等多學科理論就如何測定個體、私營經濟單位營業額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三種切實可行的測算的方法,期望能為我國稅收事業的有序發展和使國家足額征收稅款、奠定強有力的國民經濟基礎以及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應用“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
1.“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基本原理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工商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目的。但受市場競爭和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工商企業也有可能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如果這種狀態長期不發生變化,以至于連已投入的資本都要賠進去時,即企業的本金都要被虧損時,該企業就會自動停業或者宣布破產。這也就是說,任何企業經營活動最起碼要求應當是保本經營,否則這項經營活動就毫無意義。
由于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至少都必須是保本經營,這就意味著每一個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個保本點,即盈虧臨界點,即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中所耗費的成本與通過市場交換所獲得的收入相等時的數量點。若產銷量小于該點一個單位即企業變為虧損,大于該點一個單位,企業則變為盈利。故人們稱該點為盈虧臨界點。而在該點上,企業則處于保本狀態,即企業正好不虧不賺,也就是“所得”等于“所費”或“銷售收入”等于“銷售成本”,企業的生產成本通過銷售實現了補償。這個保本點的銷售額就是企業保本經營應達到的營業額,也是企業保本經營時最低的計稅依據。
個體、私營經濟單位銷售額(營業額)的具體計算步驟分為如下:
銷售額-銷售(生產)成本=銷售毛利
銷售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凈利
保本經營不賠不賺,凈利假定為零。這樣,我們可以根據“本、量、利”分析理論容易得到:
銷售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銷售毛利÷銷售額=(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銷售額
毛利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銷售額×100%
銷售額(營業額)=(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毛利率
2.“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應用分析
   不同行業的毛利率是不同的,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也不盡相同。大量的實際工作表明,一般來講,日雜業的毛利率為12%、綜合業為10%、百貨業為16%、飲食業為30%、建筑業為12%。具體的毛利率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運用。
   在稅收日常征管中,當稅務人員詢問個體、私營經濟單位業主經營費用情況時,他們一般會如實回答;但當稅務人員詢問其營業額情況時,他們總是不據實回答,千方百計報低,以便少繳稅款。為了盡量避免他們漏稅,稅務征管人員就可以根據納稅人每月的各項費用之和除以行業毛利率,進而比較準確的測出納稅人每月理論上可達到的最低營業額,然后用所測定的營業額而非個體、私營經濟單位業主報告的營業額作為計稅依據,然后再根據其所處產業或行業選擇相應的稅率,最后將測定的營業額與該稅率相乘,即可得到納稅人每月應繳的最低稅額。
   以一家私人開辦的小餐館為例。該小餐館屬商業服務業。對商業服務業而言,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每月大體一致,相當我們平時所說的固定成本;行業毛利率基本上保持不變,相當我們平時所說的貢獻毛益率;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一般包括不計入生產成本和商品采購成本內的運輸費、保險費、工資、折舊、房租、水電費、工商費、衛生費等。這些費用每月大體相同。由于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毛利率基本確定,因此,就可計算出該餐館的營業額和應納稅款。
如由調查得知,該餐館每月房租2,000元,雇工及業主工資1,000元、工商費100元、水電費200元、保險費60元,其它日雜費240元,則該業戶銷售(經營)費用及管理費用(SF+MF)共為2000+1000+100+60+240=3600(元);由于飲食業的毛利率為30%、則該業戶保本經營時的最低營業額R為3,6003×30%=12000(元);又由于飲食業的營業稅稅率為5%,則該業戶每月應納營業部稅額T為12000×5%=600(元);
3.“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的優點及其局限性
   對商業及服務業來說,由于經營者每月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大體一致,汗液的毛利率也容易確定,因而,“本、量、利”分析比較適宜測定商業及服務業的營業額;但對于以電力作為動力的工業及加工業來說,由于每月各項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起伏較大,忽高忽低,若以“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每月測算的營業額與實際營業額相比,相差懸殊,因而,“本、量、利”分析法不適宜于測量從事工業及加工工業的個體、私營經濟單位營業額。這也就是說,用“本、量、利”分析法測定個體、私營經濟單位營業額在任何行業都是適用的。要確定其他行業從業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營業額還需要采取其他測定方法。
  另外,需要加以強調的是,“本、量、利”分析法測定出的業主營業額,只是從理論上測定納稅人保本經營時最低的營業額,并不是納稅人實際營業額。要真正掌握業主的實際營業額還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
4.對實際工作的意義
   以“本、量、利”分析測定的營業額,只是在無帳可查情況下,測定出的納稅人保本經營時應達到的營業額,只是作為計稅依據的理論參考值,但這些無疑支對稅收征管工作帶來很大方便。稅務機關會輕而易舉根據測定的營業額,核實納稅人應納稅額,避免了因缺少合理計稅依據,就稅負高低問題,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經常發生的爭議,密切了稅企關系。用“本、量、利”分析測定的營業額,核實納稅人稅款,既防止納稅人少報營業額,造成國家稅款流失;又使納稅人感到稅負公平合理,減少了稅務機關征管工作量。用“本、量、利”分析理論測定納稅人營業額是稅收征管工作中應提倡的一種核實稅款方法。
三、以電費測定營業額
1.以電費測定營業額基本原理
   相對而言,工業及加工業大多以電力作為主要動力,每月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波伏很大,用“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十分麻煩。為了提高稅收征收速度和效益,對該行業從業者的營業額的確定就應引入新的思路。這里我們發現,由于工業及加工業主要耗費的是電力,電力是它的主要動力,因而,從電上作文章也可找到測定其營業額的途徑。通過深入的研究,我們引入了物理學中的電功原理,并最終找到了以電費測定營業額的這一極簡單又省時的辦法。
  由電功原理知道,電功=電費總額÷每度電單價
  電功=電功率×用電時間 即w=pt
  用電時間=電功÷電功率 即t=w÷p
  工業及加工業用戶的動力用電度數(W)可以從電力部門開具的電費單中查知,電功率(p)大小也可從電機說明書及品牌介紹得知。由于用電度數和電機功率等的數據可以很容易的獲得,于是,通過它們也就很容易計算出知道業主生產產品的時間。根據業主的產品生產時間(t)與每小時生產量(g)之積可得出納稅人總生產量(TQ)。用總生產量(TQ)乘以該產品社會平均單價(P),可得出納稅人工業總產值(TP)。
  一般而言工業及加工業產銷率(r)在90%左右。工業總產值與行業產銷率之積就是納稅人的營業額R。也就是下面的公式。納稅人營業額為:
電功÷電功率×每小時生產量×社會平均單價×行業產銷率
2.以電費測定營業額應用分析
  例如有一小型米線加工戶,每月電費560元,動力用電每度0.56元、電功率7.5千瓦/小時、每小時生產米線130斤、每斤米線0.8元、產銷率90%、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6%。則
  該加工戶每月的電功:W = 560÷0.56=1000(度);
  該加工戶每月的用電時間:t = 1000÷7.5=133.3(小時);
  總生產量:Q = (1000÷7.5)×130(斤);
  本月營業額:R = (1000÷7.5)× 1300.8×90%=12480(元);
  本月應繳增值稅稅額:TX = 12480×6%=748.80(元)。
  該業戶城建稅稅率為5%,教育費附加率為3%,則該業戶應繳城建稅CT和教育費附加ET分別應為:
  CT = 748.80×5%=37.44元;
  ET = 748.80×3%=22.46元。
3.以電費測定營業額方法的特點及與以“本、量、利”分析測定營業額方法的比較
   以電費測定營業額的方法不但測出了納稅人的營業額,也解決了在地稅征管工作中,長期無法準確計算納稅人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的問題,對增加財政收入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需要加以說明是,工業及加工業對業戶測定營業額時用的電費是扣除一定照明用電后的電費余額;每小時生產量是在設備正常生產情況下,扣除一定廢品率確定的;社會平均產品單價是根據市場一段時間變化,該產品的市場平均單價確定的;行業產銷率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是不同的,我們采用一年作為一個周期,一般是在約為88%至94%之間,大多數企業和行業在90%左右,這個數字是參閱了國家統計局年度工業企業統計報告的有關數據得知的。
  以電費測定營業額關鍵要確定準每小時生產量、社會平均單價、行業產銷率,這就要求我們對以上數據測算要進行詳細的調查核實,只有這樣測定出的營業額才會接近實際,以電費測定的營業額比以“本、量、利”分析測定的營業額更精確,更讓人信服。這里是對以電力作為主要動力的工業及加工業而言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如何在無帳可查的情況下,采用一種科學方法,測定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營業額,為稅收征管工作提供方便。這是以電費測定營業額的出發點。

四、以體積測定營業額
  1.以體積測定營業額基本原理
我們也可將數學中的立體幾何有關體積計算公式應用到測定營業額的工作過程中。對于容積呈幾何體形狀,從事工業生產及經營加工的納稅人,根據幾何體有關體稅公式計算出產品總體積,以總體積除以每個產品的單位體積,便可測定出產品總產量。用總產量乘以該產品社會平均單價和行業產銷率,便可測定出該納稅人營業額。
  對于一些液體型或氣體型產品,我們也可根據幾何體形狀計算出該產品總容積,以總容積乘以相應比重,測定出總重量。用總重量乘以社會平均單價和行業產銷率,便可測定出該產品營業額。
  當然,對于形狀復雜幾何體,也可用高等數學中定積分計算總體積。如旋轉體體積可用V=∫ π【f(x)】×2dx計算;已知平面截面積的復雜幾何體體積可用V=
  ∫ A(x)dx計算等。這里就不再贅述。


2.以體積測定營業額實用分析
  以體積測定營業額應用起來十分簡便。譬如一個小型個體醋坊,每批裝甕500只,甕的形狀近似圓臺樣。用尺子量得甕的上半徑0.4米,下半徑0.25米,高為1米。則按照圓臺樣幾何體的容積計算公式
將上述實測數據代入上面的公式可得每只甕的容積V應為:
1/3×πh(r×r+r×r’+ r’ ×r’)
V =(1/3×3.14×1×(0.4×0.4+0.25×0.4+0.4×0.4) = 0.33755立方米;
由于醋的比重為0.9噸/ ,則每只甕醋的生產產量q為:
q = 0.9×0.33755=0.3038(噸)=303.8(kg);
若1公斤醋市場平均價0.5元,則每批醋的總產值TP為:
TP = 500×0.5×303.80=75950(元);
在醋的行業產銷率為90%的情況下,該納稅人的營業額R就應為:
R = 90%×75950=68355(元);
由于小規模納稅人工業及工業增值稅征收率為6%,則該納稅人每生產一批醋應繳增值稅稅額TX為:TX = 68355×6%=4101.30(元)。
再如有一輪窯,其幾何體形狀呈梭臺體。用尺子量知其下底邊長40米,寬20米,上頂邊長為30米、寬15米,高為2米。梭臺體積的計算公式是
利用梭臺體積的計算公式可計算出該輪窯的總體積V為:
1/3×h(s+ss’**2+s’)
V = 1/3×2×[40×20+(40×20×15×30)**2+15×30]= 1233立方米;
用尺子量知每塊磚長0.24米,寬0.12米,高0.06米,則其體積為:
= 0.24×0.12×0.06 = 0.001728立方米。
由此可知,每次輪窯生產的磚的總數Q應該是:
Q = 1233÷0.001728=713541(塊)。
若每千塊磚市場平均價格為100元,一塊磚市場平均價格為0.10元,則每次輪窯的總產值TP為:TP = 713541×0.10=71354.1(元)。
在磚的行業產銷率為90%的情況下,可計算出該輪窯每次營業額R為:
R = 0.9×71354.1 =64219.69(元),
由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6%,則該納稅人應繳的增值稅稅額TX為:
TX =64219.69×6%=3853.12(元)。

3.以體積測定營業額方法的適用范圍及優缺點
  以體積測定營業額主要適用于對不以電力作為主要動力、生產設備不以機器設備為主、容積的幾何體形狀呈一定立體幾何形態的固體、氣體、液體而言的產品生產者。
這種方法非常簡便易行,準確度也較高一些。這種方法測得的營業額與實際營業額難免出現誤差。因為這些產品的季節性強,市場價格有大起大落現象,測得的數據只是我們實際工作理論參考值,但這畢竟給實際稅收征管工作,在測定納稅人真實營業額時提供了方便。該法是稅務機關核準納稅人應繳稅款的一種好方法。


五、結論及其建議
   以上運用多學科理論和實際工作中總結的經驗探討了對于無帳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營業額測定的方法問題。這些方法雖然對稅務機關和稅收人員合理確定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營業額、防止和減少國家稅收流失有重要作用,但所有這些也都只是權宜之計。因為企業經營在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的情況下,這些方法的局限性表現的也很明顯,而且它們各自也僅僅是對特定行業或產業有重要意義,并不適應所有產業的稅務征管。要準確把握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納稅人的營業額,促使企業全面建帳才是根本之策。只有當所有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建立了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稅務機關才能真正掌握納稅人營業額,稅收征管工作也才會走上規范化、科學化軌道,從而做到應收盡收,堵塞漏洞。
  要讓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全面建帳,首先必須規范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財務管理,配備具有會計任職資格的財務人員,設立帳簿,進行會計核算。其次稅務機關可對財務制度不健全的納稅人的財務人員集中培訓、集中建帳、集中結帳。稅務機關也可聘請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對納稅人及其財務人員進行稅收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方面輔導,幫助他們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再次,培養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自覺納稅和依法納稅意識,真正做到納稅人自覺定期向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及時足額繳清各項稅款。最后,稅務機關應嚴格依法征稅,實現公平稅負等。

參考資料:
1、張火炎主編,中國新稅制,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版
2、景致信,左志堅主編,實用管理會計,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3、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室,立體幾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4、吳直雄,夏明華,制約個體私營經濟稅收征管的因素及對策,南方經濟,2002,(9):46-47。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