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信息需求職能是指一事物所固有的功能。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原本就存在的功能,通常表現為記錄和反映生產或再生產的數與量。同時,會計的職能往往還因人們的需求而發展,它負責向人們提供生產所需求、管理所必需的經濟信息??梢哉f,會計從一開始產生時起,無論是作為生產的附帶工作,還是由于分工變成了一項獨立的職能工作,它首先發揮的是記錄和反映的職能,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們對會計信息的進一步利用,它又間接地發揮了監督、控制、決策、預測和分析等職能。
一、我國會計職能研究概況在我國,存在有“二職能論”
(即反映和監督)、“三職能論”(即反映、監督、參與決策)、“五職能論”(即反映、監督、預測、控制、決策)、甚至還有“七職能論”(反映、監督、預測、控制、決策、分析、促進)等多種提法。但多數學者還是采用“二職能論”來闡述會計的基本職能,即按照馬克思關于會計是作為“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的論斷,將會計的基本職能概括為反映和監督。可以看到,上述各種觀點都認為反映是會計首要職能;而其他諸如監督、控制等職能是否是會計的基本職能,學術界尚有爭議。本文將對會計的幾個職能作如下分析。
二、對會計各個職能的分析
1.監督職能所謂會計監督是依據一定的法規政策進行檢查和督促。
這有三層意思:
第一,會計監督是對經營活動的反映監督。如果僅限于對經營活動如實地記錄和反映,這種監督只是會計確認而不是會計監督。
第二,會計監督是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等的檢查。這種檢查只有在管理當局授權的情況下才能在企業內部有效開展,否則只能由外部行政或司法機構進行。
第三,會計監督是對會計人員的監督。會計工作的主體是會計人員,如果會計人員同時進行核算和監督工作,這種自我監督毫無意義;如果由會計人員以外的人來進行,就不是會計基本職能意義上的“監督”,而是其他意義上的監督。顯然,通過會計確認所實行的會計監督不是會計本身固有的,而是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社會主義國家賦予的。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必要職能,卻不是它的基本職能。
2.控制職能會計系統是整個經營組織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只能為經營活動提供信息,“使經營活動過程與會計活動過程遵循經濟活動規律及經濟活動規范運行”。要使會計信息對經營活動起到控制作用必須通過經濟決策,會計信息系統不包括“決策”這一極其重要的控制環節。任何一個信息系統都只能通過信息的輸出去支持決策,而后才能實施控制。不論財務會計或管理會計,反映總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職能,而控制作為管理的一部分則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
3.其他職能(決策、分析、預測等)從提供經營活動信息和進行會計信息的分析的角度來看,可以認為會計具有為決策服務的功能,但不具有對經營活動直接決策的職能。分析功能是對會計反映信息的科學化的要求,反映會計信息功能的自身包含了一定的分析活動,因此筆者承認會計有分析功能。而預測實際上是分析功能的必然結果,有了正確的分析,便可以進行準確的預測??傊?它們的前提都是準確可靠的記錄和反映會計信息。 三、從會計信息需求角度看會計的基本職能會計是因為社會生產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對會計信息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人們對會計的信息需求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而變化。
具體來說,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經歷了從內部需求向外部需求的發展階段:
1.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管理學大師法約
爾曾經說,會計“是企業的視覺器官,它能夠使人隨時了解企業處于什么狀況并向何處發展,可以對企業的經濟形勢提供真實、清楚而又準確的情況?!币虼?,企業要實現其經營目標,就必須對于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重大問題進行正確的決策。而正確的企業決策必須以客觀的有用的數據和資料為依據,會計信息在企業決策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企業外界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會計信息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所需要的,還是企業外部有關決策者所需要的。
(1)企業的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在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情況下,企業投資者需要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重要的決策,例如:是否應該對企業投入資金;企業的經營成果怎樣;企業的盈利分配政策(如股利政策)如何等。有關年度財務報告、季度財務報告是滿足這些需求的重要手段。向股東提供這些報告是會計記錄和反映職能的基本體現,投資者利用這些報告反映的會計信息來進行決策。
(2)企業的債權人:債權人對公司的信譽、償債能力以及企業的未來展望是非常關心的。公司的財務報告是這些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通過這些報告債權人可以做出有關的決策。
(3)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如稅務機關)需要了解關于公司利潤和向國家繳納所得額的信息;社會保障機關需要有關企業繳納各項社會保障金的信息;對國有企業,還須向國家財政、審計機關提供財務報告,以便接受經濟監督。
(4)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職工與工會、顧客、研究需要等):企業的職工與工會主要關心企業是否按正確的方向從事經營,企業的福利待遇有何變動;企業的獲利情況怎樣。企業的顧客雖然不參與企業資源的配置,但在許多方面與企業存在著利益關系。一些研究機構、學者等也需要得到準確的信息,從而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果等。從以上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分析來看,無論是對會計信息的內部需求,還是外部需求,會計記錄和反映會計信息的基本職能在不同的時期是沒有改變的,惟有其實現的深度、廣度、精度會因企業經營活動的特點和管理要求不同而逐漸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在政企職能分開、兩權分離的條件下,企業面臨著如何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企業經營管理以及投資者、債權人等對會計信息需求的現實。企業會計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會計記錄和反映成為企業會計活動的中樞,是企業會計的基本職能。
四、會計的基本職能——記錄職能和反映職能綜上分析,筆者認為記錄和反映是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通過會計記錄和反映職能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會計信息都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決策。
會計記錄是指對價值運動過程中,經過確認而能進入會計處理系統的數據,通過一定的賬戶,按復式簿記的要求在會計信息的載體——原始
憑證、記賬憑證、賬薄及會計報告等上進行登記。馬克思關于會計是“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筆者認為應該理解為:會計是能夠反映信息的記錄。按照傳統會計的觀點,會計的核算工作過程是從對經濟業務的初次確認開始,通過計量、記錄、形成憑證和賬簿,經過再確認編制成財務報告。經過會計記錄,既對價值運動進行了詳細與具體的揭示,又對數據進行了加工分析的,通過這一過程,會計才能生成對決策有幫助的會計信息。無論需求者出于何種目的和利益使用會計信息,都離不開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記錄這一基本前提。因此,可以
肯定記錄職能是會計原本固有的最基本職能。會計的反映職能是通過記錄職能發揮作用的。因此有理由認為,雖然反映職能是記錄職能的派生職能,但是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能,是生產活動管理和經濟管理活動更需要的職能。反映職能是將會計工作的結果向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內部和外部以及現實和潛在的信息使用者)進行充分揭示和披露。反映的客體是會計工作的記錄結果,反映的最終載體是會計報表,通過這些報表可以全面、充分地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記錄和反映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記錄表現的是一個過程,反映是記錄的結果;反映是通過記錄發揮作用的,又是記錄的目的;記錄是一個具體的工作過程,反映是一個抽象的揭示行為。記錄職能和反映職能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會計的基本職能。
五、結束語會計的最初目的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國家政策環境等的不斷變化,會計職能也將會不斷擴展,以適應新條件下的需要,但其基本職能是不變的,即記錄和反映經濟活動。通過記錄和反映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國家、投資者的管理、宏觀調控、投資決策等服務。正確認識會計的職能,對于正確提出會計工作的任務,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充分發揮會計工作應有的作用,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文蓮:會計新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
[2]郭道揚:論會計職能[M].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7.03
[3]郭道揚:世界會計職能論研究[J].財會月刊,1997.02
[4]葛家澍 劉 峰:會計學導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
[5]謝滌宇:論現代會計的本質和職能
[J].邵陽學院學報,2004.10
[6]李定清:會計基本職能探析[J].財會月刊,2003
[7]郭永清:對會計基本職能的再認識[J].廣西會計,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