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戰略管理會計綜述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定義
戰略管理會計以管理會計為手段,以取得整體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以戰略觀念審視企業外部和內部信息,強調財務與非財務信息、數量與非數量信息并重,制訂、執行和考評企業的戰略及戰術,揭示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及其發展前景、建立預警分析系統,提供全面的、多元化的信息而形成的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融為一體的新興學科。
(二)戰略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1.戰略規劃管理。戰略管理會計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及其所在行業的特點對各種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做出及時反應,并制定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
2.戰略成本管理。戰略管理會計在成本管理上應考慮產品生產各個階段發生的成本,并且強調在進行成本管理時要關注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
3.經營投資決策管理。戰略管理會計應以戰略的眼光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全局的、長遠的與決策相關的有用的信息,并以現金流量為基礎,反映企業投資的實際業績,為企業發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的編制必須以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為基礎,根據戰略目標所確定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制定當期計劃。
5.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激勵員工,以獲取最大的人力資源價值,使企業能夠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6.風險管理。企業的任何行為都帶有一定的風險,風險越大,報酬越高,但當風險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戰略管理會計為了有效管理風險,專門采用預警分析技術,對影響企業經營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科學分析,預測其趨勢變化,做到有備無患。
7.戰略性業績評價體系。從戰略管理會計的角度看,業績評價是連接戰略目標和日常經營活動的橋梁。良好的業績評價體系可以將企業的戰略目標具體化,并能有效地引導管理者的行為。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綜述
(一)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涵義
米切爾于1997年,將利益相關者的定義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凡是能影響企業活動或被企業活動所影響的人或團體都是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雇員、供應商、消費者、政府部門、相關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周邊的社會成員等。第二類:凡是與企業有直接關系的人或團體才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排除了政府部分、社會組織以及社會團體、社會成員等。第三類則認為只有在企業中投資的人或團體才是利益相關者。本文所涉及的是上述第一類定義的利益相關者。 (二)利益相關者利益差別分析
利益相關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由于他們在企業內外所處的位置不同,他們的效用目標必然不同,下面對利益相關各方對企業的利益要求進行了分析。
1.股東。股東作為企業的出資人,期望獲取投資回報和資本的增值,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主要關注公司利潤的最大化、剩余收益最大化、剩余風險最小化、公司能夠持續經營等問題。
2.雇員。根據他們在企業中的行政隸屬關系不同,可以分為經理人員和一般雇員。經理人員希望企業的業績提高,從而體現出他們在企業中的價值。一般雇員則希望他們的工資報酬能夠增加。
3.債權人。債權人和公司是一種契約關系,他們主要關注債權資本的風險性、保證借出資本能夠按期收回本金和投資收益。
4.供應商。供應商是公司生產經營所需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供給者,他們主要關注公司的銷售收入最大化,如果存在商業賒欠,還要關注能否定期收回貨款。
5.消費者。公司價值和利潤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的選擇。而消費者主要關注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和偏好。
6.社區居民。公司的經營對所在社區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他們主要關注公司的經營能否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是否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以及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7.政府。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就是:運用經濟、法律等政策和手段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并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調控不同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政府主要關注稅收的最大化、企業經營的合法性等問題。
三、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
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研究戰略管理會計,也就是研究采用何種會計方法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從企業環境角度分析
環境對企業發生雙重的影響,一方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另一方面又制約著企業的經營活動。戰略管理會計必須根據企業特點及其所在的行業特點,關注宏觀環境的變化,研究與判斷宏觀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機會與威脅,提供相關信息,并對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議,使企業戰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分析的基礎之上,從而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二)從企業價值鏈角度分析
戰略管理會計可以根據企業的價值鏈,分析每一價值活動所涉及到的相關利益者,并采取特定的方法使他們獲得最大利益。企業的價值活動可以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包括了采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主要的活動。輔助活動并不直接表現為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它們為企業提供了物資的、技術的和人力的基礎。
(三)從企業競爭對手角度分析
戰略管理會計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了解目標市場提供相似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經營具有相互替代性的同類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在市場上試圖改變或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傾向的企業,他們的產品的成本和銷售價格。分析產品價格差異產生的原因,評估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為制定本企業產品價格戰略導向提供充分的信息,使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得以保持或提升,從而增強企業的獲利能力。
(四)從企業決策角度分析
企業管理的重心在于經營,經營的關鍵在于決策,而經營決策的立足點在于能否實現對企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企業管理者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制定短期的經營策略和長期的投資決策。在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企業的主客觀條件出發,制定正確的計劃和科學的決策是搞好企業內部管理,實現企業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礎。在企業高管理者做出決策的過程中,戰略管理會計可以對企業會計部門所掌握的大量會計信息進行計量、加工,并對現實經濟、技術條件下的被選方案的預期效益進行分析評價,然后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意見,從而使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利益。
綜上所述,從企業利益相關者角度來研究戰略管理會計,是對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對會計研究有重要意義。由于本人對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不深,所以本文存在一定的狹隘性。
參考文獻
[1]袁天榮,戰略管理會計的體系內容,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1,1
[2]劉冬梅,實施戰略管理會計的探討,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6
[3]李英才,利益相關者理論淺議,新選擇,2006,2
[4]舒蓮枝,企業戰略管理會計內容探索,商場現代化,2006,8
[5]王斐斐,對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思考,學術論壇(理論月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