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理解、全面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本質要求,對于做好我國會計改革和會計準則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會計準則的改革、建設和發展必須遵循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應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向前推進。
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它決定和影響著各項具體政策的制定、各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是在制定具體政策和解決具體問題之前必須樹立的觀點??茖W發展觀需要戰略化、統籌化,更需要具體化、實踐化,這就需要我們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會計工作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會計領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于我國實現可持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這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會計領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于我國實現可持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會計準則體系在許多方面都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和總體要求。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有利于貫徹第一要義是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引導社會合理配置經濟資源,關系到國家正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關系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關系到維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會計信息效用為目標,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同時,根據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新會計準則體系特別強調會計信息應當真實與公允兼顧,適度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要求企業提供更加公允和有價值的財務信息,這有利于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強化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利于投資者做出理性決策,對提高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對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落實第一要務是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新會計準則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新會計準則更加強調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如公允價值的采用、商業實質和現金產出單元的判斷、合并商譽以及總部資產減值的處理等,都需要財務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對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有利于促進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推動會計人員的全面發展。新會計準則明確了職工薪酬和辭退福利業務的會計處理,從會計核算上維護和保證了企業員工的根本利益。新會計準則規范了企業為獲取職工提供服務而授予的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利于企業對核心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合理的激勵,充分肯定他們創造的價值,切實創造尊重人才、鼓勵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新會計準則在體系構架上,既體現了與國際慣例趨同的原則型要求,同時考慮到我國會計實務工作人員的習慣,保留了會計科目與主要賬務處理的內容,并給企業較大的自由空間,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便于廣大財務人員的實務操作。
新會計準則的貫徹實施有利于企業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會計準則不僅僅是規定和條文,它涉及到對利益相關各方的利益分配,是平衡和協調各相關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會計政策對貫徹落實全面協調持續的發展觀,對實現企業、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科學長遠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br />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有利于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防止短期行為。首先,新會計準則對成本核算項目和方式做了進一步完善,有利于企業實現全面協調科學發展的目標。比如:從事采掘行業的企業,在確認資產時應當考慮預計環境恢復時發生的資產棄置支出,同時確認相應的負債,把確認的資產棄置支出分期計入成本費用,將企業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引入到會計系統中,避免企業超前分配,有利于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實現企業、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新會計準則確立了資產負債表觀,特別強調資產負債表在報表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企業嚴格按照資產負債的定義,夯實資產負債信息質量,及時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不高估資產價值;要求企業合理確認預計負債,不低估負債和損失。只有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增加了,才表明企業價值得到了增加,股東財富實現了增長,有利于弱化傳統的單純利潤考核的概念,引導企業更加關注資產負債的質量,優化資產和資本結構,避免短期行為,促使企業圍繞著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謀劃。
同時,新會計準則在會計政策選擇方面,按照國際慣例,引入了研發費用資本化制度,改變了以往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的做法,從會計政策上鼓勵、支持和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升級。該政策的順利實施將改善高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研發投入較大的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業績水平,為這些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此外,新會計準則規范了職工期權激勵的處理方法,這不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同時也對于激發科研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促進經濟發展與科技發展的緊密結合,提高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新會計準則體系建設過程中秉承了統籌兼顧的工作思路
新會計準則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國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切實把握統籌兼顧的原則,妥善處理了會計準則建設的中國特色和國際趨同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在:在國際準則趨同的大環境中,新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實質趨同,突破了傳統的以歷史成本作為會計計量屬性的觀念,在一定范圍內引入了公允價值等計量模式,既符合會計原理,也符合會計的發展方向,為未來在外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在更大范圍內對資產和負債采取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提供了條件。這種做法,遵循了會計本身的規律,合理采用可以使會計信息更加公允,有利于會計準則體系中不同具體準則之間的協調統一,有利于實現會計準則的科學發展和國際趨同。與此同時,新會計準則建設過程中,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實際情況,體現了中國特色。而且,新會計準則在非同一控制企業合并、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等領域的會計準則制定上實現了實質突破,為會計準則建設的國際間互動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新會計準則體系在具體準則與基本準則之間實現了統籌兼顧和有效協調,比如,規定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資產交換應以公允價值計量,改變了以往為限制個別上市公司利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造假而強制規定采用賬面歷史成本計量的做法,不再以會計職能來代替或削弱監管職能,有利于促使證券監管部門切實加強和改進監管方法,統籌兼顧各部門改革,實現協調發展,提升行政能力。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范圍上,考慮到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暫在上市公司以及符合條件的企業執行,以確保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穩妥實施。以上各方面都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在新會計準則的建設過程中,切實把握了統籌兼顧的原則要求,為高質量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制定和平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會計準則的執行、建設和發展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會計準則的執行、建設和發展工作,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正確把握我國會計準則建設和發展的方向,并貫徹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做到在建設中發展,在發展中建設,實現會計準則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性發展。
對于企業來講,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1、要切實按照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貫徹、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各項工作
對于企業來講,首先要研究制定新舊準則轉換實施方案,做好新會計準則的培訓工作。在這方面,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細致扎實的工作,實現了新會計準則的平穩過渡和順利實施。具體做法包括,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新會計準則轉換實施方案,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全面修訂了《中國石油會計手冊》,在公司范圍內統一了會計政策、業務處理流程和業務處理方法,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初步構建了標準化的中國石油財務會計培訓體系,幫助會計人員掌握新會計準則的要求,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和業務技能,進一步提高會計核算水平,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收到了積極成效。其次,在做好會計人員培訓工作的同時,企業應積極采用先進的信息系統和技術手段,簡化會計核算流程,優化會計報表編報層次,為財務人員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提供先進的技術手段。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自2000年上市以來,積極借鑒國際大公司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穩步開展以財務會計一級集中核算為目標的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目前正在開展的公司級一級核算,將大大減輕會計人員編制、匯總財務報表的工作量,使會計人員有更多精力開展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工作,積極參與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向生產經營過程延伸,向決策支持延伸,對于有效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實現會計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企業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和質量,切實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將有積極的意義。
2、以企業財務會計帶動管理會計和稅務會計以及內部控制的全面協調發展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和內控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企業應當以執行新會計準則為契機,切實加強財務信息系統建設,以會計信息系統為支撐和手段,逐步向管理會計和稅務會計延伸,推進企業管理會計、稅務會計建設進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實現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全面、協調和同步發展,為企業提高內控風險控制能力,提升財務管理國際化水平,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統籌兼顧,做好國家、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利益分配
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和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企業要統籌兼顧,認真研究合理的激勵政策,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統籌考慮平衡和協調國家、企業以及員工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激勵公司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積極關心公司的經濟效益情況,適當分享公司發展帶來的利潤增長,最終實現社會經濟、企業和員工的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
4、積極參與并推進會計準則的穩妥、協調和科學發展
會計準則建設無止境,會計準則的建設不僅僅是政府、準則制定機構、中介機構和專家學者的責任,也是會計準則的具體使用者——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形勢下,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大環境下,按照會計準則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同步的要求,企業要堅持有所為的觀點,積極參與會計準則建設的國內、國際交流,參與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進程,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影響力。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新業務和交易,并結合自身的最佳實踐,積極參與并影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與其他相關方共同推進會計準則的穩妥、協調和科學發展,實現會計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引導、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