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體制和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財務工作與整個學校的發展、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等工作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同時,學校各項工作對財務工作的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素質的優劣是教育系統會計工作得以開展的先決條件,是保障資金安全的關鍵性環節,也是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
第一,普教系統會計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是對會計隊伍建設重視不夠,缺乏培養優秀會計人才的機制。長期以來,很多會計人員大部分是從教師隊伍里出來的,缺乏會計基本理論知識,一時較難適應財會工作,且本著主管部門沒有強制性的措施,特別是會汁集中核算以后,單位的財務核算由核算中心進行,部分領導認為主辦會計是打雜的工作,有無資格證與財務工作能力無關緊要,報賬會計隨意任命,導致會計人員專業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總體業務素質偏低。
二是會汁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培訓不足。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綜合能力有待提高,職業道德有待加強。大多數會計人員平時對財經政策法規、財務制度以及宏觀經濟形勢了解少,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和有效利用,只局限于賬平表對,資金不出問題,原始憑證向核算中心報銷時不退回就好,甚至還有少數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和會計基礎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對日常發生的經濟業務了解得不深不細。沒有將以記賬、算賬、報表為中心的會計核算體系轉到以加強監督管理、執行財經政策、提高會計分析水平為主要任務的會計核算管理體系。缺乏計算機等知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不高。
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競爭激勵機制,財會隊伍不穩定。普教系統中仍存在著會汁人員干好干壞一個樣,有證無證都可以上崗的現象,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競爭激勵機制,學校財務人員一般只有一兩個,工作業績沒有可比性,一般不參與考核,教育局和核算中心對財會人員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對會計人員的激勵更是少至又少,財會人員更換比較頻繁。
第二,加強普教系統會計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是建立科學的會計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會計人員作為特殊從業人員,其道德水平的優劣、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的質量。因此建立科學的會計人才評價選拔機制,完善會計管理體制,選賢任能,是全面加強會計隊伍建設的關鍵措施。加強新任會計人員的選拔任用。會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普教系統會計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建立會計人才庫。應在普教系統內形成重視會計工作、重視會計人才的環境,加強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引導會計人員積極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考試,提高會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教育局應建立會計人才庫,完善建設管理機制,將工作經驗豐富、會計理論水平高的會計人員納入人才庫,加強培訓和交流,培養更多的優秀會計人才。
二是加強教育和培訓,完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加強會計隊伍思想作風建設,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工作為領導的決策提供數據資料要求真實、準確、完整,否則會給單位和國家造成經濟損失,使管理混亂。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必須首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法制意識,大力提倡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加強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會計人員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和新技術,通過加強繼續教育和培訓,力求培養一批知識全面、業務精干、思路開闊、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財會隊伍,以便適應普教系統財務工作的需要和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要加強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這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途徑,要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斷完善法規制度,將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能。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實務技能。普教系統財會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不斷發展而發展。因此,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技能是當務之急。要從多方面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會計專業業務水平,使會計人員從“單純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轉變,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會計人員的計算機等業務水平,加強對財務工作中常用軟件的培訓,使其能熟練操作,減少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加強業務交流,開拓工作視野,取長補短,提高整體水平;倡導財會人員撰寫會計學術論文。
三是關心理解會計人員,多舉措穩定會計隊伍。堅持以人為本,適當提高會計人員的待遇;完善業績考核機制,提高會計人員的適應能力;加強管理,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只有切實解決普教系統財會隊伍建設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才能有效地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