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環境管理會計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應用的必要性
(一)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東北老工業基地由眾多的老工業區組成,資源環境狀況較好,礦產與林木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生態環境良好。但由于在多年傳統經濟模式指導下大規模、低效率地開發資源,無節制地向自然界排污排廢,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林業資源開發的生態問題。原始森林的長期過渡性開采使得大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銳減、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濕地面積枯萎。第二,礦產資源開采引起的生態問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30多座資源型城市,長期積累形成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礦區地下采礦導致地面沉陷,資源開采產生的矸石、垃圾也造成了地表生態的破壞。第三,城市化地區的生態問題。主要表現在水污染、大氣污染等方面。2008年渤海人海河流水質為劣V類的有32個,占總數49個的65.3%。2008年吉林、黑龍江2省(自治區)60%以上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城市的生活污水未經二級處理且未達排放標準;遼寧、黑龍江50%以上參加“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城市生活垃圾未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第四,農業開發的生態問題。大規模的農業開發使得土地退化、黑土嚴重流失。第五,草原的生態退化問題。東北西部和內蒙古東部草原的退化面積在40%~80%之間,由于人為活動打破草原的生態平衡,草原的質量減退,喪失自我恢復功能。
環境管理會計是為了環境決策和管理而收集并整理各種信息的新型會計分支,其目標是在提高財務業績的同時實現組織的環境管理目標。它可促使整個社會更有效率及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地使用自然資源,減少與工業污染相關的外部社會成本,所以環境管理會計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緩解生態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宏觀層面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必定由企業的環境管理戰略的實現來支撐。我國目前實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等八項環境管理制度,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企業也必須遵守。同時為了適應國際上日益激烈的環保產品的競爭,企業也開始自愿地進行清潔生產或申請通過國際IS014000系列標準。在1S014031中出現了環境財務業績評價的指標,主要包括:(1)與產品或流程的環境方面有關的經營性資本或資本性成本;(2)環保項目的投資率;(3)滿足環保業績要求或設計目標而設計的新產品或副產品帶來的收入等。
環境管理會計是傳統會計信息管理與控制手段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對于企業的環境管理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環境管理的重要內容,如全面質量環境管理、環境業績評價、環境評審無不需要環境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撐。
第一,在戰略制定和預測環節,環境管理會計成本分析技術(如作業成本法、全部成本計算法等)的應用有利于企業正確認識其經濟活動的環境成本和收益、制定既符合國家環境法規又能降低資源成本的環境目標和戰略。 第二,在投資項目及產品定價等決策環節,環境管理會計可以將環境因素納入決策評價過程。它利用損害函數法、市場價值法等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結果,結合環境管理會計的決策技術方法.如環境全成本評估決策,面向多目標的項目環境投資評價的綜合模型——“利益關系人價值分析法”,對項目或備選方案進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評價,使企業的活動向著有利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而環境管理會計的決策活動同時也為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提供了項目的環境損益分析,有助于老工業基地環境管理制度有效執行。
第三,在環境預算及環境業績評價環節.環境管理會計可以將環境業績融人企業的業績評價系統之中。為了保證環境目標及環境決策的順利實施,必須將環境業績反映在企業、組織、個人的業績當中。這有利于提供企業環境目標實現的主要成績與障礙信息,利于糾正偏差,幫助企業控制環境管理活動。利用經濟增加值(EVA)和綜合平衡記分卡等手段可以實現環境管理會計的這一重要作用。
(三)政府環境管理目標、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的必然要求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之路,這也為宏觀層次的政府級環境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的環境發展戰略規劃、投資項目的審批、環境相關稅收的征收無不需要環境管理會計提供的環境成本與收益的相關信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環境管理會計還能夠在宏觀層面正確地評價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即通過綠色GDP的核算、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體系,正確認識發展的成果,而不是將環境成本與收益排除在外。只有這樣,才能經濟地削減整個社會的污染成本;增加公共政策信息并用以估計經濟和其他領域活動的環境影響及環境狀況的信息。這是連接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紐帶,在宏觀層次上實現經濟活動的環境友好特性,最終使經濟和環境得以統一協調的發展。
二、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廣環境管理會計的瓶頸分析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環境管理會計的推廣單靠企業自身的環境管理需要或者減少環境成本等是不現實的,企業需要外部的環境報告的壓力,也需要政府對于環境管理會計方面的財政、理論研究,相關法律、制度制定給予大力的支持。從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發展經驗來看,政府在此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聯合國改進政府在推進環境管理會計(EMA)中的作用專家工作組、美國環保局、英國公認特許會計師協會(ACCA)、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加拿大管理會計師協會(sCMA)、歐洲環境管理會計協會、臺灣環境管理會計協會等組織在推廣環境管理會計研究、應用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且都是在政府的大力幫助之下發展起來。我國雖在會計學會下分設了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但對于環境管理會計關注仍然不夠。
黑、吉、遼三省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政府在財力上的支持相對于發達國家政府是劣勢。另外,我國環境管理會汁發展的外部大環境落后也使得東北老工業基地政府部門對此領域重視不夠。如老工業基地環境管理制度、環境稅收制度、環境管理會計應用指南、環境會計相關法律制度等方面與環境管理會計的發展沒有實現對接.這不利于老工業基地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
(二)老工業基地企業推行環境管理會計的內在動力不足除丁外部的推動力不足之外,企業內部的推行意愿較弱。老工業基地的企業大多面臨技術落后、設備陳舊老化,發展脆弱、社會保障壓力大等問題。推行環境管理會計的初始成本較高,包括人員的培訓、環境成本的確認、相關信息系統的整合成本、會計系統的改革等.而企業以盈利為主要目標,環境管理會計帶來的收益通過企業產品的“綠色特質”、企業環境績效的提高、社會地位改變帶來的機遇等來實現,這些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反映,企業可能由于短視而不愿拿出更多的財力與精力去研究、推廣環境管理會計。
(三)科研方面的理論支撐不夠東北老工業基地有著眾多的大學與科研機構.但東北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國際化程度低,在理淪研究與應用上與環境管理會計發達的美國、加拿大等科研機構相對合作較少,阻礙了研究與推廣進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學與科研機構開設相關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課程與培訓的機構寥寥無幾。就研究的內容來看,研究環境成本的學者多,研究環境投資決策、業績評價、環境成本與收益預測的較少,而且研究的方式多以理論探討為主,案例與具體操作的應用研究較少。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企業無從獲知應用什么理論以及如何建立環境管理會計體系。
三、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管理會計應用的建議
(一)加強政府的作用我國政府相關機構應盡快制定《環境會計法》、《環境會計準則》.借鑒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環境管理會計指南.出臺“環境管理會計應用指南”。為老工業基地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會計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提供外部壓力。
老工業基地政府面臨較多的難題,其中生態問題相對突出。政府除了加大政策及資金的扶持力度外,還可以從企業因環境活動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和環境管理制度而繳納的罰款中提取部分資金作為發展環境管理會計、解決環境問題的基金,既懲治了污染者,義促進污染的減少。
老工業基地政府可以借鑒美國等國家的成功經驗,采取措施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管理會計協會”等相關研究機構和團體的成立,提升理論研究水平與熱情。如德國的聯邦環境部與聯邦環境局1996年頒布環境管理會計手冊;美國的環保局組織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等共同研究環境管理會計,并于1995年發表了《作為企業環境管理工具的環境會計入門:關鍵概念和術語》,這都是政府推動理論研究的典范。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等地的環保局、統計局等政府機構可以和東北各地的大學、科研機構合作,以理論研究、問卷調查等形式推動環境管理會計的發展,為理論研究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同時第一時間將理論研究成果運用于實踐。
老工業基地政府部門應強化環境法規的執行力度,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環境管理制度,并針對東北地區的重工業為主、資源型城市居多的特點摸索出新的環境管理方法.將其與環境管理會計掛鉤。如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要求在報告書中增加環境成本、收益、環境績效評價的管理會計指標,從外部給企業施加推行環境管理會計制度的壓力。同時完善環境方面的稅收制度,增加污染者稅負水平。
(二)增加企業推行環境管理會計的內在動力應對老工業基地的重污染企業相關管理者與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可參考:環境保護的基本理念;環境會計的內容;環境管理會計的內涵、方法、實施成本與效益的介紹;環境管理制度、企業的信息系統、原有會計系統等。分析如何為環境管理會計的實施做準備,如何與其對接等。讓企業人員真正了解環境管理會計的作用與實施步驟,樂于主動實施。 政府也可以組織進行環境管理會計實施試點,選擇條件成熟的企業,讓其他企業看到合規性效益、生態經濟效率和保持環境戰略的效益,然后再鼓勵其他企業應用,給與實施企業相關的貸款或者稅收優惠。目前.我國已有多家企業被授予“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稱號.這些企業在清潔生產、污染治理、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且成功地應用了環境管理會計的新方法,為老工業基地企業全面實施環境管理會汁提供了寶貴經驗。
(三)提供強有力的科研與教育支撐老工業基地政府、企業與科研教育機構應增加與美國、加拿大等環境管理會計發達國家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合作,學習其先進經驗。選派政府、企業、科研教育機構代表去國外進修、學習,或者由其幫助在石油、化工、機械、造紙等污染嚴重的行業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實施工作。由世界資源研究所發起的美國、加拿大等多家著名大學參與的國際環境教育項目——貝爾項目在2000年進人中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應多抓住這樣的機會,采取走出去的戰略。當然,也要根據老工業基地的情況消化吸收。國內的教育機構也應考慮開設環境經濟學、環境管理、環境會計或環境管理會計專業,培養更多相關的復合型人才,或對會計、企業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環境管理會計和財務技能,學習并掌握環境科學和環境經濟學,為老工業基地提供理論支持。
我國學者研究環境投資決策、業績評價、環境成本與收益預測較少.應增加這些方面的研究,且在研究環境管理會計問題時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進行案例研究及操作性研究,使理論研究的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有更多的針對老工業基地特點的研究成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