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不僅是上崗能力,更應是適應職業生涯發展變化的能力,新疆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通過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內涵的深入分析,在實踐中開發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雙軌三層四位一體”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為地方企業培養了大批優秀會計人才。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構建
(一)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
會計電算化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必須堅持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的原則,走校企合作之路。課程體系的構建既源于企業又要高于企業,將企業的工作過程提升為高職教育過程,而不僅僅是對企業工作過程的簡單重復。具體講,就是對會計電算化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進行篩選和歸納,再對典型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分析,歸納、提煉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術和操作能力,對技術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點進行梳理,確定需要開設的實踐課程,以及支撐課程和相關課程,構成實踐課程體系。見圖1。
(二)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由于新疆阿克蘇地處西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根據專業調研分析,社會對會計的需求主要為中小企業出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崗位,學院在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時,充分考慮會計工作任務特點,結合地方企業對會計人員需求與會計崗位分工情況,設計專業實訓項目,見圖2。構建了由手工會計處理和電算化會計處理“雙軌”并行;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崗位技能三個層次;課程實訓 崗位實訓 綜合實訓 頂崗實習的“雙軌三層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創新了“演、練、做”的實踐教學方法,實現了“做中學,做中教”。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的實施
(一)以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開展遞進式實踐教學
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即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三部分實訓內容并不是并列的,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呈階梯式上升,使學生逐步掌握適應崗位需求的職業技能,具備崗位要求的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
1.第一層次:基本技能實訓
主要包括手工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出納技能實訓和電算化會計基本技能實訓。手工會計基本技能實訓,主要根據課程內容,學一章練一章,包括憑證的審核與填制、記賬、對賬、結賬和報表的編制工作,通過分步模擬使學生掌握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和相互聯系,熟悉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簡單經濟業務的判斷、計量、記錄的工作能力。出納是最基礎的財會工作崗位,且實踐性較強,技能實訓主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珠算、點鈔、填開票據、小鍵盤錄入、數碼字書寫、真假幣鑒別的方法和技巧,能具備處理中小企業出納業務的能力。電算化會計基本技能實訓,主要包括電算化環境下的會計工作初始化;憑證的填制、審核;記賬、結賬等電算化會計基本技能的訓練與操作。
2.第二層次:專業技能實訓
專業技能實訓是學生在基本技能實訓基礎上的專業技能提高,主要包括手工會計專業技能實訓和電算化會計專業技能實訓。其中手工會計專業技能實訓內容主要為會計核算、成本會計、納稅申報等;電算化會計專業技能實訓主要是基于用友財務軟件的電算化各模塊的操作。
會計核算實訓主要是讓學生將財務會計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按照企業供應—生產—銷售的程序,完成存貨、資產、投資、工資、財務成果、往來、報表等企業全過程的會計核算業務;成本會計實訓主要是通過成本基本流程和方法,訓練學生成本計算和成本管理與分析的能力;納稅申報實訓主要鍛煉學生從事企業稅務核算,進行納稅申報的能力。電算化會計專業技能實訓主要以財務軟件為依托,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完成對小企業的會計工作實施電算化管理的全部過程。
3.第三層次:崗位技能實訓
崗位技能實訓是學生的“準就業實訓”,主要包括手工會計崗位實訓和電算化會計綜合技能實訓。實訓采取校內模擬 頂崗實習相結合的形式,主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不斷探索創新的能力。
手工會計崗位實訓在校內主要在專業實訓室進行。通過設立虛擬公司引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輔以豐富的業務資料進行,依據不相容職務合理分工原則進行崗位設置,將實習的學生按照每組4~6人,通過崗位輪換角色扮演,使學生真實地模擬會計崗位工作;如模擬阿克蘇多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的業務,設置出納崗、材料崗、成本崗、稽核崗、會計主管崗等崗位,各崗位分工清晰,責任明確,各小組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所有崗位每位學生必須輪換一次,完成并熟悉各個崗位工作任務。
頂崗實習也是實施手工會計崗位實訓的重要部分。我們主要安排學生進入相關實習基地的財務部門、倉庫、車間班組等真實會計環境,從基本的會計崗位做起,根據各單位會計部門的要求完成頂崗實習;并與實習單位一起對學生的職業操守、職業技能進行綜合考核。
電算化會計綜合技能實訓主要以阿克蘇地區使用廣泛的用友U8和金蝶K3為基礎,結合會計電算化初級合格證和用友RRP認證,完成企業全部電算化會計核算過程。實踐教學體系見圖3所示。
(二)根據會計崗位職業特點,創新“演、練、做”實踐教學方法
會計工作是一項理論知識與實踐要求都非常強的工作,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根據會計崗位職業特點創新了“演、練、做”實踐教學方法。即根據實踐教學的三個層次(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將實踐課程教學也分為“演、練、做”三個階段。通過教師的“真教”達到學生的“真做”,以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的培養目標。
“演”為第一階段,主要有課程實踐教學實現。由教師對各項技能的原理、流程、要求及步驟進行講解和演示來完成,學生通過“看 問”既掌握理性知識又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練”為第二階段,主要由各實訓課程組成,強調各會計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的訓練,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通過角色扮演 崗位輪換,崗位實訓 綜合實訓,模擬不同會計崗位,教師適當點評和指導,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理論到實踐的提升;“做”為第三階段,經過系統實訓后,學生到企業、公司進行頂崗實習,進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運用會計知識和會計技能,處理會計業務,完成學習到工作的轉變。
(三)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結合,實現“課證”融合
在實踐教學中,學院經管系積極落實“雙證書”制度,將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中,實現實踐教學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準入證——職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初級電算化合格證書、珠算等級證書、初級會計職稱資格證書、用友REP—U8應用資格證),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見圖4。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實施效果
自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來,學院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較為明顯出的成績。
1.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增強,畢業生珠算等級(普通5級)、初級電算化合格證的通過率均達到100%;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用友REP—U8應用資格證的通過率也已到達85%以上;畢業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93%。
2.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對教師自身的實踐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學生掌握經濟業務來龍去脈和相互聯系,獨立完成不同崗位的經濟業務,就要求教師必須先熟悉操作過程和操作方法。為此,我們每年派遣部分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更新知識,熟悉業務,通過與企業會計人員進行交流、合作,不僅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而且為企業建言獻策。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為培養合格的會計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EB/OL].[2] 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職業教育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3] 陳解放.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期待[J].中國高教研究,2006(8).
[4] 王茂莉.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6(11).
[5] 蘭自珍,徐文杰.就業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職業技術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