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高校的辦學自主權越來越多,同時教育主管部門也積極鼓勵高校在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參與競爭。同時各個高校迫切希望能通過一個完善的績效評價系統幫助學校加強管理,提升教育質量,強化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而平衡計分卡作為戰略績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能以學校戰略為導向,尋找能夠驅動戰略成功的關鍵因素,并建立與關鍵因素密切聯系的關鍵績效指標體系,通過關鍵績效指標的跟蹤監測,衡量實施過程的狀態并采取必要的修正,以實現績效的持續增長。本文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構建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實際利用區間綜合評價法對高??冃нM行定量計算,探索一條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之路。
一、基于平衡計分卡環境下高??冃гu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評價的原理
平衡計分卡是美國著名管理會計學家,現任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 和復興方案國際咨詢公司創始人兼總裁David Norton首先提出。平衡計分卡從財務維度(financial perspective)、顧客維度(customer perspective)、內部經營過程維度(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 perspective)、學習與成長維度(learning and growth perspective) 四個方面的評價指標,構建成由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該方法主要是針對傳統評價方法單純采用財務指標的缺點,補充采用了一些非財務指標,并致力于組織的長遠戰略來評價組織的效績。利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動態地得到評價結果。
(二)高??冃гu價指標設計原則
1.科學性原則。根據學校內部與外部的環境變化以及學校自身條件,確定學校戰略目標。戰略目標要可以層層分解,使各學院(系)與教職工個人目標達成一致,并確保個人利益能服從學校整體利益,使分解的戰略目標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引導學校個體朝著目標努力。
2.關聯性原則。根據學校戰略目標建立客戶、財務、內部流程(經營過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各有側重又相互影響的維度,各維度之間應存在明確的因果關系。同時指標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便于與學校各個時期進行縱向比較。
3.導向性原則??冃гu價體系設計時,很容易使被評價者為追求眼前的效益而忽視長遠的發展。因此,指標體系構建時,應充分發揮導向作用,注重被評價高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4.精煉性原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反映學??傮w信息,而且績效指標要簡明、扼要、精練,以“少而精”的指標,反映學校全貌,體現學校的特征。
5.可操作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體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在高校中應用。因此,所有指標使用的數據均可在現有的財務報表和高校教學、科研等基本統計表中獲取或通過調研得到。以這些可驗證的資料為基礎,才能使評價客觀公正。
二、高??冃гu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首先,從學校實際出發,利用“平衡計分卡”原理,從“四個維度”剖析評價目標,得到備選評價指標庫。其關鍵問題從“指標庫”中科學地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評價目標的、“少而精”的指標構成可行的指標體系??山梃b統計學和最優化方法的原理作為解決這個關鍵問題的理論指導。
設X1,X2,… Xn是根據“平衡計分卡”原理提出的一組備選評價指標,且n較大,使反映評價對象的信息較完整。
為了使各指標量綱一致,要進行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則滿足(5)式的指標Xp 1,Xp 2,… Xn構成的指標體系比X1,X2,… Xn構成的指標體系要好;反之,則 Xp 1,Xp 2,… Xn構成的指標體系比X1,X2,… Xn構成的指標體系要差。
上述方法的實質是從含指標量較多的備選指標庫中優選出“少而精”的指標,且能同樣反映評價目標信息構成可行指標體系。當然該方法中要對n階方陣R分塊,雖然指標的排列順序會影響新指標體系的構建,但在計算機上計算是不難實現的,是可行的。
三、可行指標體系的優化
在高??冃гu價時,利用公式(3)、(4)、(5)從備選指標庫中構建了S個不同的可行指標體系,且它們都是對學校同一目標進行描述的指標體系,同時,還要對S個“體系”按照優良性的比較,優選出相對較好者作為采用的指標體系。
設已有S個“可行指標體系”Ai (i=1,2,… s )
體系Ai中含ki個指標,而體系Ai的相關系數矩陣RAi,這是ki階方陣,RAi 是RAi的廣義方差。
若RA t ·kt= Max{RA t ·ki,i=1,2,… s }
則指標體系At就是優良指標體系,即At就是集合{A1,A2,…,As}中相對最優的指標體系。
四、區間綜合評價法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當績效評價的優良指標體系建立后,就可根據指標體系的要求,進一步開展調研,采集數據,進行評價工作??冃гu價的對象往往是多因素、多目標、多層次的,復雜的大系統,而且有些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有些具有相對獨立的一面,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評價,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條理化、層次化、理論化,同時對那些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定量化,從而在已建指標體系的框架下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模型進行評價。而區間綜合評價法正適合上述要求。該方法的主要特點是:當評價對象是受多因素影響又具有層次性時,利用區間數學、層次分析思想將評估指標納入統一的、分層考慮的數學模型體系,可求得評價結果。
綜合評價數學模型可分為:單層次模型及多層次模型兩類。當評價對象是單層次的數學模型則稱為基礎模型,而多層次的模型是由多個基礎模塊拓展綜合而成。所以,當基礎模型建立后,多層次的模型就迎刃而解了。下面主要討論基礎模型的建立。其公式為:
B = A × G(6)
五、結束語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原理,對高??冃гu價工作導出優良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統計方法加以論證,再利用區間數學、層次分析法,最后引入綜合評價法,通過實例計算,可見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在實際運用中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編制程序,用戶直接輸入數據可得參考結果,故便于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曉梅.管理會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張巧良,牛成喆.管理會計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 財政部預算司.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4] 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 朱建平.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科學出版社,2006.
[6] 張靜.關于高校財務實行績效預算管理的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07(5).
[7] 張乃良.最優化方法[M].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
[8] 陳希暉.基于平衡卡的高校審計評價體系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