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在會計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我國會計質量管理沿襲傳統的內部監控方式,會計質量往往取決于會計人員職業素質,各級政府會計主管部門、投資者和其他利益關聯者難以對會計過程及其結果進行監控。雖然各級政府會計主管部門加大會計監控力度,嚴肅查處會計違法違紀事件,致力于提高會計質量,但仍然存在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秩序混亂,會計監控不力,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達不到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的目標,這就使得改進會計質量管理方式成為一種客觀需要。
二是我國各級政府會計主管部門、企事業會計機構健全,會計崗位設置和職能分工清晰,已配備與會計工作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和會計人員,具有較為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規章制度,在較大程度上滿足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成為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在會計中應用的會計資源基礎。但這些并不能完全滿足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需要做出適當的充實和調整。
三是我國企事業會計機構稽核審查、審計機構審計檢查,財政部門會計質量檢查評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評價。這相當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內部審核和外部認證,它是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在會計中應用的審核檢查基礎。但是,由于審核認證機構和企事業之間往往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認證結果經常遭到質疑,社會可信度不高,需要做出適當的完善和改進。
四是我國企事業已經廣泛運用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生產經營管理,并能較好地運用其理念、原則和方法。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在會計工作已有試點單位,并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些是其在會計中應用的社會認證基礎。
第二,我國會計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一是推行系統管理方法,完善會計質量管理機制和制度。根據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將會計活動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管理。建立會計質量管理機構,確定會計質量管理責任。最高管理者任命總會計師為管理者代表,負責會計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運行、評審和改進;在總會計師領導下建立會計質量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會計質量方針和目標、分配會計質量職責和權限、提供人財物資源、確定考核指標及評價辦法;在會計質量領導小組下建立會計質量工作小組,負責會計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和維護;建立會計質量審核小組,負責會計質量管理體系和會計質量水平檢查評議。制定會計質量目標和指標,作為會計工作行為準則。在制定會計質量目標時,應當以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為依據,用可量化指標體現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管理、會計信息等方面的要求,使會計質量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測量性,并能體現持續改進會計工作、滿足顧客需求的精神。劃分會計質量職責和權限,層層分解會計質量目標。管理者代表組織全員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培訓,增強全員參與實現會計質量目標的能力;配置適當的設施設備和適量的會計人員,提供會計質量目標的保障條件;合理劃分各部門、各崗位的質量職責和權限,以及相互之間的接口和溝通方式;明確分解各部門、各崗位的質量目標和要求。清理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識別確認其適用性和有效性,充實和完善會計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或者管理者代表簽署發布,作為會計控制準則。
二是推行過程管理方法,強化會計質量監督和控制。根據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將會計活動作為一個過程進行管理。會計過程包括確認、記錄、計算、報告及其他相關聯的各項活動,通過會計過程管理,包括會計過程控制、會計產品控制、會計崗位控制和會計風險控制,確保會計過程及其結果的符合性。會計過程控制,就是嚴格執行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對會計及與會計相關的業務有效控制,對貨幣資金、采購與付款、工程項目、固定資產、成本費用、銷售與收款等業務處理過程重點控制,嚴格約束涉及會計業務的部門和工作人員,識別和杜絕各種舞弊現象,抑制和打擊各種造假行為,確保會計過程的符合性。會計產品控制,是以實際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會計核算,真實反映企事業經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不提供虛假會計報表,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賬實相符,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會計崗位控制,就是按照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與經濟業務相關的工作崗位,明確規定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權限、操作規范、工作程序、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形成相互制衡機制,確保會計控制的有效性。會計風險控制,就是正確識別和界定會計過程風險,制定與風險程度相適應的防范措施,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各級人員的風險管理職責和權限,使會計風險在可預見和可控制的范圍內,確保會計過程及其結果的安全性。
三是推行目標管理方法,強化會計質量監測和評審。根據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對會計活動進行目標管理。目標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注重確立會計目標,更重要的是會計目標的監視和測量,包括過程監測、產品監測、內部審核、管理評審、認證審核,以證實會計過程及其結果的有效性。過程和產品監測,就是由會計質量工作小組,根據會計質量管理體系中制定的會計質量目標、質量體系文件、操作規程以及各種要求,觀測每一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否達到規定的要求,驗證和確認會計質量的符合性。內部審核,就是由會計質量審核小組,對會計質量管理體系和會計質量水平進行檢查評議,驗證和確認會計質量的有效性。管理評審,就是由最高管理層,對會計質量管理方針、目標、資源及管理措施、方法等的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驗證和確認會計質量體系的適宜性。認證審核,是由國家認證認可主管部門批準成立的質量認證機構,對會計質量管理體系和會計質量進行檢查評議,確認會計過程及其結果的質量水平,從而提升會計質量的社會認可度。
四是推行績效管理方法,強化會計質量分析和改進。根據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對會計活動進行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一個循環過程,不僅關注目標的結果,而且重視達成目標的過程,更強調評價和反饋,促成共同致力于目標的實現。績效評審,就是在監測和評審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監測、評審以及其他來源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做出會計質量績效評價。績效分析,是在完成統計分析工作后,向最高管理層提交會計質量報告,總結會計質量工作經驗,找出會計質量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與存在問題相適應的糾正措施。持續改進,是根據分析中發現的問題及其相適應的糾正措施。向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下達整改通知書,提出整改目的、任務和要求,促進消除影響質量的原因,防止問題的再度發生,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持續提高會計質量。預防措施,是對問題還未出現但已形成趨勢時做出事先反應,制定出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的預防措施,預防潛在問題的出現而影響會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