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碩士論文 > 企業投融資決策中固定資產更新處理的探討

企業投融資決策中固定資產更新處理的探討

按照財務管理的傳統觀點,財務管理主要框架中有四大板塊,分別是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管理、分配管理。其中將投資管理作為重點章節是由于其計算量大、過程繁瑣、概念原理眾多顯得地位特殊,而投資管理中的基石是對投資現金流量的確定。此外,作為一項很重要的決策,固定資產更新從戰略上講具有長遠的意義。我國企業固定資產擁有量已形成不小的規模,但技術水平很低,老固定資產多,質量差,效率低,固定資產更新決策需要相應地改進,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在一些比較權威的教材中對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處理方式存在差異。由于每種教材分析既定的假設前提有所不同,也導致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處理存在疑點,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投資者混淆投資決策的判斷原則。下面以比較通用的注會教材和中級教材為例加以說明。

一、固定資產更新改造中現金流量確定的疑點

為便于比較兩種處理方式的不同,分別以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例1是中級會計資格考試(以下簡稱中級)試題,來自注會教材(以下簡稱注會)。

【例1】某企業打算變賣一套尚可使用5年的舊固定資產,另購置一套新固定資產來替換它。取得新固定資產的投資額為180 000元,舊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為95 000元,其變價凈收入為80 000元,到第5年末新固定資產與繼續使用舊固定資產屆時的預計凈殘值相等。新、舊固定資產的替換將在當年內完成(即更新固定資產的建設期為零)。使用新固定資產可使企業在第1年增加營業收入50 000元,增加經營成本25 000元;從第2~5年內每年增加營業收入60 000元,增加經營成本30 000元。固定資產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估算該更新固定資產項目的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ΔNCFt)。①該企業所在行業基準折現率8%;②該企業所在行業基準折現率12%。

解答:更新固定資產比繼續使用舊固定資產增加的投資額=新固定資產的投資-舊固定資產的變價凈收入=180 000

-80 000=10 0000(元);

運營期第1~5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舊=10 0000

÷5=20 000(元);

運營期第1年不包括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的變動額=該年增加的經營成本 該年增加的折舊=25 000 20 000=45 000(元);

運營期第2~5年每年不包括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的變動額=30 000 20 000=50 000(元)。

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為:

舊固定資產折余價值-變價凈收入=95 000-80 000=15 000(元);

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15 000×25%=3 750(元);

運營期第1年息稅前利潤的變動額=50 000-45 000=5 000(元);

運營期第2~5年每年息稅前利潤的變動額=60 000

-50 000=10 000(元)。

建設期差量凈現金流量為:

ΔNCF0=-(180 000-80 000)=-10 0000(元)。

運營期差量凈現金流量為:

ΔNCF1=5000×(1-25%) 20 000 3 750=27 500(元)

ΔNCF2~5=10 000×(1-25%) 20 000=27 500(元)

其中:

(1)固定資產提前報廢凈損失(凈收益)減稅(納稅),在沒有建設期時發生在第一年年末;

(2)“運營期第一年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的計算公式中,“該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稅前利潤”中不應包括“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的凈損失”;

(3)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舊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4)舊固定資產的年折舊不是按其原賬面價值確定的,而是按更新改造當時舊固定資產的變價凈收入扣除,假定可繼續使用若干年后的預計凈殘值,再除以預計可繼續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

舊固定資產的年折舊=(舊固定資產的變價凈收入-舊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尚可使用年限。

【例2 】某公司正考慮用一臺效率更高的新機器取代現有的舊機器。舊機器的賬面凈值為10萬元,市場價值為6萬元;預計尚可使用4年,預計4年后凈殘值為0;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尚有4年,稅法規定無殘值。購買和安裝新機器需要50萬元,預計可以使用5年,預計清理凈殘值為2萬元。按稅法規定可分4年折舊,并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法定殘值為原值的1/10。使用該機器每年可以節約付現成本16萬元。公司的所得稅稅率為25%。如果該項目在任何一年出現虧損,公司將會得到按虧損額的25%計算的所得稅抵免。假設公司的必要報酬率為10%,問公司作何決策(如表1、表2所示)。

其中:

(1)舊固定資產變現對所得稅的影響即變現損失減稅或變現收益納稅(抵稅相當于是按照稅法規定來減稅);

初始現金流量=-[舊固定資產變現價值 (稅法賬面價值-變現價值)×稅率]

(2)折舊與折舊抵稅的計算(一律按照稅法規定來做),按照稅法規定計提折舊,即按照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凈殘值等數據計算各年的折舊額,折舊抵稅的計算也按照稅法折舊計算;
(3)殘值相關現金流量的確定包括兩部分,實際殘值收入、實際殘值收入與稅法賬面價值不一致對所得稅的影響。

殘值相關現金流量=實際殘值收入 (稅法賬面價值-實際殘值)×稅率

根據兩道例題可以看出,兩種教材的處理方式有一些處理差異,但是都沒有給予完整合理的解釋。

(一)舊固定資產變現的處理

固定資產更新決策中如使用新固定資產替代舊固定資產,舊固定資產需要變賣,當變現凈收入與其賬面價值不等時,則會產生變現損失抵稅或變現收益納稅的問題。在兩種教材中,關于抵稅和納稅在何時處理是不相同的。

中級中,舊固定資產變現損失抵稅或變現收益納稅發生的時點,分為兩種情況:項目存在建設期時,發生在建設期期末(NCF S);不存在建設期則發生在經營期第 1年年末(NCF1)。

注會中現金流量產生的時間也會比中級中的現金流量提前1年,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兩者的現值必然存在差異。

根據實務中對所得稅的處理習慣,應本著當期發生當期收益的當期處理原則,將舊固定資產變現損失抵稅或收益納稅的相關現金流量放在舊固定資產變賣當期期末考慮。當不存在建設期時,應按中級的處理方法將納稅影響放在第 1年年末考慮,當存在建設期時,應計入舊固定資產變現當年的年末的現金流量。

(二)新舊固定資產殘值的處理

當固定資產報廢時,會計凈殘值可能與稅法凈殘值存在差異,這也會對所得稅產生影響。注會中需要考慮凈殘值差異所引起的現金流量,而在中級上并未涉及,就分析問題的全面性而言,中級是存在缺陷的。因此為保證現金流量分析體系的完整性,應在中級中補充相關內容。如果中級為使問題簡化,不考慮這一點,則應在基本假設中加入會計殘值與稅法殘值相等的假設。

(三)新舊固定資產關于折舊的處理

中級中假設經營期與折舊年限相同,固定資產不存在提前或延遲報廢的情況。而注會需要考慮固定資產提前報廢對所得稅的影響,并且注會中無論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凈殘值率的選擇均按稅法規定進行處理。存在所得稅的情況下,折舊的抵稅數額應按稅法規定計算,如果按會計方法處理折舊,在計算所得稅時還必須進行復雜的納稅調整,將會計所得調整為應納稅所得。因此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對折舊相關問題的處理方法應采用注會的觀點,即凡是涉及到折舊問題,均應按稅法規定處理(詳見表3)。

二、固定資產合理更新時間確定的疑點

在注會教材中,對于投資壽命期相等時采用差額分析法,對于投資壽命期不等時則采用平均年成本法;而對于何時更新的時機最佳也是通過確定年平均成本最低的時刻即經濟壽命來確定。然而對于為何這樣確定及其具體更新的時間時刻并未作出解釋。而在實務中固定資產更新的決策要區分很多種情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相應采取不同的更新方法才更科學,可以根據技術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分類。

(一)同型固定資產更新

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重復更換同一型號的固定資產,稱為同型固定資產更新,這類固定資產叫原物更換型固定資產。這種更新的最佳時機完全取決于該種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當固定資產達到經濟壽命時,就應用同類型的固定資產去更換,以保證使用期內的每一年都以最低的年均費用使用固定資產。

一般來說,隨著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年均資產成本逐漸減少,而年均劣勢成本卻逐漸增加,因此,到一定時期,固定資產應予更新。固定資產經濟壽命的直觀意義應是從其開始使用,到經濟上最有利的更新固定資產使之恢復到初始狀態時刻的使用時間。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應是從固定資產開始使用,到更新固定資產恢復到初始狀態所追加的年均資產成本被年均劣成本抵銷時的使用時間。

然而在一般的財務管理教材中,都將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定義為固定資產年均成本最低的使用年限。這個方法暗含的前提是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與其年均成本有很強的相關度。但是教材中基本沒有涉及到這個假設是否成立,即沒有相應的過程解釋。

事實上,通過數學的推導可以得出:固定資產經濟壽命即固定資產年均成本最低的時刻,與更新固定資產恢復到初始狀態追加的年均資產成本和年均劣勢成本相抵銷的時刻是一致的。

假設在考慮資本成本和殘值變動因素情況下,假設劣勢成本隨時間連續變化,殘值也隨時間變化,且在連續無限期計息的情形下考慮資本成本,經過微分方程的推導可得出(具體過程略):

其中,I:固定資產原值;S:殘值;T:使用時間;K:資本成本;gt:t 時刻發生劣勢成本。

等式左邊:更新固定資產追加的年均資產成本恰好等于等式右邊的年均劣勢成本,即得固定資產年均成本最低的時刻,與更新固定資產追加的年均資產成本和年均劣勢成本相抵銷的時刻是一致的。所以,這樣才能證明固定資產經濟壽命即為年均成本的最低值的時刻。

(二)服務期一定情況下的固定資產更新時期安排

在企業生產中,有時需要固定資產服務的年限是一定的,這個年限大于正在使用固定資產的剩余壽命,而又小于現有固定資產和更新固定資產的壽命之和。此時,確定合理更新時機的依據是:在既定的固定資產需要服務期限內,兩固定資產的總使用成本最低的那一年即為合理更新期。
(三)壽命期內出現新固定資產情況下的更新方法

在技術不斷進步的條件下,由于第二種無形磨損的作用,很可能在固定資產運行成本尚未升高到用原形固定資產替代之前,就已出現工作效率更高和經濟效果更好的固定資產。這時,就要比較在繼續使用舊固定資產和購置新固定資產這兩種方案中,哪一種方案在經濟上更為有利。在有新型固定資產出現的情況下,常用的固定資產更新決策方法有年費用比較法。

年費用比較法是從原有舊固定資產的現狀出發,分析計算舊固定資產再使用一年的總費用和與被選新固定資產在其預計的經濟壽命內的年均總費用,并進行比較,根據年費用最小原則,決定是否應該更新固定資產。

此外,固定資產更新決策還涉及到更新方案的選擇。如:不同固定資產、租賃與購買的更新以及自制與外購等多種更新方案的選擇。這些在注會和中級中均未涉及,基于全面性的考慮應該有所提及,這樣才能保持教材的權威性、完整性和科學性。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