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審計質量控制的內涵
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機關為實現審計目標,規范審計行為,明確審計責任,確保審計質量符合國家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建立和實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總稱,可分為全面質量控制和項目質量控制。審計質量控制問題是審計工作的核心,它決定著審計的未來和發展。
二、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
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著重從審計操作與實務角度進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我認為當前審計質量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淡薄。近年來,隨著審計監督領域的不斷拓展,審計覆蓋面越來越大,審計項目越來越多,完成審計任務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人員少,任務重,致使部分審計人員審計風險意識淡薄,質量意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審計質量要求,造成審計監督有死角,留下了風險隱患。
二是審計隊伍素質不適應工作需要。從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來看,現有人員中懂一般財務審計的多,掌握現代管理知識、科技知識,具有一定綜合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少,知識結構相對陳舊、比較單一,整體上應對復雜審計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較弱。其次,審計人員的開拓創新意識相對較弱,宏觀意識和現代審計意識不夠強。
三是審計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責任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工作力度不強。對于審計質量而言,明確控制標準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責任制度是保障,強化管理力度是手段。客觀地講,這些年我們在國家審計規范體系建設上,忽視了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建設,致使審計質量控制無章可循。審計責任追究制度是審計管理制度的核心,但往往也是現實中最薄弱的一環,其結果是審計人員責任意識不強,缺乏風險意識,導致行為不規范,隨意為之,而一旦出現審計過錯,責任也無法落實到人,結果不了了之,形成非良性循環。高質量來源于嚴格管理,審計質量管理不嚴格是造成審計質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四是審計人員缺乏獨立性。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導致其缺乏獨立性的原因是什么呢?經研究,可能損害會計師事務所及執業注冊會計師獨立性的主要因素有:
1. 委托代理關系的扭曲
曾有專家將注冊會計師比作“不吃皇糧的經濟警察”,但是會計師事務所畢竟是贏利機構,肯定是要追求最大的經濟收益。為了生存以及更好的發展,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都必須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系在現有委托關系下,注冊會計師的聘用與解聘通常都是由公司管理者決定,同時審計費用也是由被審計公司支付,于是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時常常不得不抉擇于遵守審計準則與失去客戶的兩難之中。市場的無序競爭的直接結果就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為了占有市場份額,保持客戶和獲取經濟利益,而不得不違反會計準則的規定,去迎合和滿足委托人無理的、甚至是違法的要求。
2. 財務報告審計和非審計業務的兼營
據統計: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這些年為上市公司提供咨詢、鑒證等服務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50%,而審計業務收入連20%都不到。巨額的非審計業務收入,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受制于人,間接影響到審計的公正性。這種執業環境,使得注定審計人員不能公正執行獨立審計原則。
3. 外界壓力影響獨立審計的獨立性
由于我國特殊國情,許多上市公司都與地方政府存在重大的利益關系。根據中注協1997年底所作的調查,54. 7%的被調查者反映了他們在審計實務中受到了政府干預,其形式包括對審計報告的出具進行直接干預等。國家會計學院誠信教育課題組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統計出來的形成假賬主要因素排位前兩位的是:政府領導要政績和企業領導要政績,所占比例分別為48% , 36%。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領導官員對注冊會計師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三、審計質量控制措施及對策
體高審計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體審計人員扎實工作,奮發進取,從每項基礎工作抓起,從每個審計項目做起。我認為圍繞提升審計成果質量這個核心,應著重抓好下述幾個方面:
1.加強審計基礎工作,全面貫徹審計準則
審計基礎工作是指審計從項目的立項、實施、總結等過程進行組織和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加強審計基礎工作,首先要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一般而言,健全的審計組織應該有明確的審計負責人,主審及審計人員,審計計劃中必須體現他們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明確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的職責與任務,不斷強化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以便建立審計項目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審計基礎工作其次要嚴格遵守審計工作底稿編制程序與編制要求,嚴格實施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
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優化審計人員群體結構
審計質量控制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是人,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是關鍵。具體來說,一要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審計人員德才兼備,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二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拓展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空間,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更新與業務活動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掌握其他相關專業技術知識。三要加強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學習,分清自己審計責任和被審單位的責任,明確在哪些情況下要承擔經濟或法律責任。
3.采用科學取證方法,確保審計證據充分正確
很大程度上,審計的過程就是取得、分析審計證據的過程。審計結論的恰當性要求其依據的資料和事實達到一定的要求,對其結論要有充分的證明力。合格的審計要求收集充分適當的證據,并恰當地加以評價。這要求制止審計取證中的主觀隨意性。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必須做到事實清楚、準確,要有法律法規依據,要有可以實際收集到的證據。
4.針對審計缺乏獨立性可從以下倆方面改善
(1)審計主體方面
要提高審計獨立性,就要做到:第一,由股東大會來決定會計師事務所的選聘和薪酬。同時事務所與委托人之間不應存在除了審計報酬之外的其他利益關系;第二,保證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三,改進立法,通過規范、監督、懲罰等途徑對注冊會計師的違規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制度性保護;第四,培養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和風險意識,加強事務所質量控制建設,及時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重視注冊會計師的后續培訓與再教育,保證其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更新。
(2)審計客體方面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建立健全的監事會和獨立董事制度,能夠大大降低審計方對管理當局的財務依賴性。內部控制應該由公司董事會、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人員共同制定并子以實施監督,注冊會計師必須加強對公司治理狀況的了解,對治理結構和內控系統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的研究與評價,有針對性地完成審計程序,從而確保審計的可靠程度。
5.重視后續審計工作及加強審計責任追究
跟蹤落實和整理檔案階段的工作是審計項目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審計成果的最終體現。應當按照審計檔案管理要求收集與審計項目有關材料,做好建立審計檔案工作,并做好被審單位資料庫的建立工作,為日后的審計監督打下良好的基礎。
加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要從完善制度入手,制定質量考核評價體系,給審計工作質量好壞予以量化。明確被追究對象和責任追究主體。一般性追究由審計機構負責實施,重大責任由紀委或司法機關追究。
四、結語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著審計報告使用者的利益,影響著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也影響著其自身的利益。所以,提高審計質量不僅有利于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也能維護自身的利益。審計質量有許多因素影響,構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利于促進我國會計的規范化進程,有利于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的實施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桂建平:強化審計管理,加強審計質量控制[J].中國審計,2005,(5).
[2]張彤杉:審計學[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袁 因 劉 駿:審計獨立性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