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某廠合金分廠運用管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用科學的方法規劃和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最優途徑的選擇以求得整體的最優規劃,最優管理和最優控制,促使分廠內部各個班組和個人能服從分廠整體目標,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最經濟、最有效的成果。
2010年合金分廠整體經濟目標(如表1)
表1
1、完成產值80萬元、2、實現利潤4萬元,爭取4.5萬萬、3、廢品率不超過3.8%
一、建立各責任控制中心,將各項經濟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責任控制中心
建立各責任控制中心,目的是為了避免大家在具體工作中職責不明,功過難分的現象,最在限度地調動分廠內部的一切積極因素,使各個責任控制在其職責范圍內能克盡職守,齊心合力,嚴格控制分廠內部可以控制的各項經濟指標、促使各個責任控制中心能為分廠各項經濟指標的全面實現而共同努力并協調工作。
作為分廠可控制成本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各責任控制中心有辦法知道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耗費。
2.各責任控制中心有能力控制并能調節發生的耗費。
3.各責任控制中心有條件,有辦法計量發生的耗費。
凡不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一律可視為分廠不可控成本。
依據以上可控成本原則,計算出分廠可控成本=分廠目標成本—分廠不可控成本
分廠目標成本=總值產—固定成本—分廠目標利潤—分廠應交稅金
目標成本的控制是決定整個分廠經濟指標實現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當產品的價格和稅金一定時,目標成本的完成程度就決定了將要實現的利潤水平,因此,嚴格加強對目標成本的有效控制,努力減少生產中不必要的耗費。有效降低產品成本,這是實現和提高分廠利潤水平的主要途徑。
預測2010年分廠目標成本,首先要預測2010年分廠固定成本,它可由2009年10~12月份分廠的統計資料來進行預測(如表2)
表2
項目
月份 折舊 工資 管理費 合計 實際產值 產率值費用% 備注
10 5775.29 5018.93 10260 21054.22 76384 28.20 ①單位為元②產值費用率為
11 5796.67 4764.47 10260 20827.14 65194 31.95
12 5821.76 6380.78 10260 23022.54 60322 38.37
依據表二的統計資料,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將其距離預測期的遠近程度分別進行加權方法進行預測。
預測2010年固定成本率(K)=∑WX X=各月份產值費用率
=28.26%×0.2 31.95%0.3 38.37%×0.5=34.79%
(其中令W1=0.2 W2=0.3 W3=0.5 )
預測2010年固定成本=總產值×固定成本率=80萬×34.39%=275120
預測目標成本總值—固定成本—目標利潤—應交稅金=總產值×L1—固定成本率—目標利潤率—應交稅金率=80萬×(1-34.79%-5.63%-8%)=415830元
分廠不可控成本率也可由2009年10~12月份分廠不可控成本統計資料預測(如表3)
表4
項目
月份 原材料 熱處理 總計 總產值 費用產值比%
10 22792.37 2110 28902.37 76383.80 37.84
11 24572.21 3289 27861.21 65194 42.69
12 18819.93 1589 20408.93 60322 33.83
預測2010年分廠不可控成本率(K1)=n=3=(37.84% 42.69% 33.83%)÷3=38.12%
固定費用=80萬×38.12%=304960元
實際工作分廠可控成本可依據分廠歷史可控成本統計資料,預測各責任控制中心可控制成本率(見表4)
表4
各責任控制中心 2009年可控成本實際耗費 可控成本占產值比% 預測2010年計劃可控成本 按產值分解每月可控成本
車 4634.42 0.62 4720 393
銑 7793.87 1.04 3920 660
工具磨 3089.46 0.41 3120 260
外元磨 5898.07 0.78 5920 493
螺絲磨 11164.20 1.49 11360 947
鏟 磨 1755.38 0.23 1760 147
維 修 11304.54 1.50 11440 953
后 勤 8636.46 1.15 8720 727
總 計 5427.3 7.22 54960 4680
在2010年實際工作中只要能完成分廠目標可控成本的前提下,那么即使分廠不可控成本比預測上升10%即為38.12%×(1 10%)=41.93%則也可保證分廠目標利潤4萬元的實現,即80萬
(1-34.79%)-41.93%-6.86%-3.8%-8%)=40160元.
通過以上測算,2010年合金分廠可確保實現利潤4萬元,經努力期望可達7萬元,同時也保證了總廠考核分廠可變成本率54%的指標預測目標可變成本率為51.98%,較54%降低3.74個百分點.
廢品率指標各責任控制中心控制(如表5)
表5
各責任控制 中心 車 銑 工具磨 外元磨 螺絲磨 鏟磨 總計
廢品率% 0.3 0.3 0.4 0.5 2 0.2 3.8
嚴格控制廢品率,變耗費為效益,使全部耗費能在產品價值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補償,盡可能減少物化勞動和活動的無償耗費,盡可能多的增加產品的有效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二、各責任控制中心應定期作出業績工作報告,分析差異制定相應措施
根據各責任控制中心的業績工作報告,及時通過信息反饋,將實際數與控數加以較分析差異,找出影響差異的原因,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所造成,以便明確責任。以利潤采取相應措施,使差異的有利因素得以鞏固和擴大,使差異的不利因素得以克服和消除。
根據2010年元月份各責任控成本的業績工作經匯總(見表6)
由表六分析表明,2010年元月份廠可控成本實際耗費比目標可控成本超耗277元,超控制計劃5.93%屬不利差異,應分別對造成超耗的車、銑、維修和后勤四個責任控制中心進行調查,找出產生不利差異的因素和原因,分析影響不利差異的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以便分清責任、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整體分廠目標可控成本計劃的全面完成。
2010年元月份廢品率控制指標匯總(見表7)
由表七顯見,2010年元月份分廠廢品率外,其其余各責任控制中心均較目標控制廢品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具體分析計算如下。
有功利差異率=0.5%÷3.8%=13.16%
不利差異=0.7%÷3.8%=18.42%
綜合差異率=(0.7%-0.5%)÷3.8%=5.26%
從以上計算表明,分廠2010年元月份實際廢品率完成94.24%,尚差5.26%完成目標控制計劃.
顯然,分廠應重點對造成不利差異的螺絲磨責任控制中心進行調查和分析,找出影響差異的主要因素和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分廠目標廢品率的完成.
通過對上述各責任控制中心業績工作報告的分析,目的在于分析影響差異的原因和因素,針對主要問題來制定相應的措施,從而實現分廠的整體務項經濟指標的全面完成.
綜上所述,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管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理論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所接受并加以應用,它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并在企業的產生經營中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只要應用得當,管理有效,它一定會為企業實現目標利潤創造有利條件,將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不斷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