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一
情形(1)不合法處:
1.聘任趙某為總會計師不符規定。(0.5分)
理由:根據總會計師條例規定,擔任總會計師應取得會計師資格(0.5分),主管一個單位或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0.5分)。
2. 所有會計工作由副所長全權負責,所有財務收支和報送報告由副所長審批簽署不符合規定(0.5分)
理由: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簽名并蓋章(1分)
根據總會計師條例規定,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不得再設置與總會計師出現重疊的副職. (0.5分)
3.將受到打擊報復的原會計安置到后勤部門不符合規定(0.5分)
理由:根據會計法規定,應恢復名譽和原有職務(1分)
情形(2)不合法處:
研究所將工程結余資金80萬元轉到建筑公司賬上,將36萬元醫藥費單據轉到建筑公司報銷不符合規定(0.5分)
理由:1)根據預算法律制度規定,單位不得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工程建設資金(0.5分)
2)根據會計法規定,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應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記核算(0.5分)
情形(3)不合法處:
1. 房屋租金收入90萬元未納入統一財務核算,并作為年終獎金發給全體職工不符合規定(0.5分)
理由: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應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記核算,不得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1分)
2. 房屋租金收入未申報繳納任何稅費不符合規定(0.5分)
理由:出租房屋應繳納印花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土地使用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1.5分)
會計職業道德分析
研究所對財會部主任張某做出的鑒定意見不恰當。(0.5分)
理由:鑒定意見沒有如實反映張某在會計工作中存在的違反堅持準則、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會計職業道德問題。(1.5分)
案例二.
1. B公司存在下列薄弱環節:
1)未履行集體審議聯簽等決策審批程序(0.5分)
2) 未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論證(0.5分)
3)財會部 在資產投出環節把關控制不嚴(0.5分)
2. C公司存在下列薄弱環節:
1) 由不熟悉擔保業務的李某負責辦理擔保業務,不符合控制環境中有關員工勝任能力的要求(0.5分)
2) 由李某一人辦理擔保業務的全過程不符合崗位分工和不相容崗位分離的要求(0.5分)
3) 沒有制定擔保政策和授權批準制度(0.5分)
4) 未對乙公司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等進行必要的評估(0.5分)
3. D公司存在下列薄弱環節:
1) 不應僅由工會有關人員進行可行性研究(0.5分)
2) 公司董事會授權工會主席全權負責工程項目實施和工程價款支付的審批屬于授權批準不當(0.5分)
3) 工會主席私自決定施工單位表明公司授權批準程序存在缺陷(0.5分)
4) 工程變更追加預算應經董事會等決策機構批準不能由張某一人簽字批準(0.5分)
5) 竣工驗收控制不嚴,不應僅由工會人員進行(0.5分)
4. E公司存在下列薄弱環節:
1) 未對采購設備進行實地考察和技術測試(0.5分)
2) 未組織獨立的驗收部門或指定專人對所購設備進行驗收(0.5分)
5.發言不妥之處
1) A公司董事長王某認為只要搞好內部控制花多大代價都值得的觀點不當(0.5分)
理由:建立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應考慮成本效益原則(1分)
2) 總會計師趙某提出在財會部增設審計處并由財會部具體領導的建議不當(0.5分)
理由:內部審計應具有相對獨立性(1分)
3) 趙某提出上收審批權限由名子公司董事長一人審批所有財務開支的建議不當(0.5分)
理由:不符合授權批準控制的要求(0.5分)
4) 財會部經理孫某提出對超預算支出一律不予以批準的意見不當(0.5分)
理由:特殊情況下,根據業務工作需要,經履行審批手續后,可以調整工程項目預算(0.5分)
5) 孫某提出由各子公司技術部全權辦理固定資產采購業務的意見不當(0.5分)
理由:違背了不相容職務分離的要求(0.5分)
案例三
1.指標計算
資產負債率為71.77%,總資產周轉率為0.64,凈資產收益率7.02%,銷售增長率42.86%(每個1分)
2.財務分析:
1) 從資產負債率上,公司負債水平逐年提高(0.5分),且大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表明公司財務風險較大,償債能力較差(0.5分)
2) 從總資產周轉率上,公司總資產周轉速度盡管逐年提高(0.5分)但仍然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表明公司營運能力不強(0.5分)
3) 從凈資產收益率上,公司盈利能力逐年提高(0.5分) 但仍未達到行業平均水平,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不強(0.5分)
4) 從銷售增長率上,公司銷售增長速度逐年降低(0.5分),但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表明公司發展能力較強. (0.5分)
3. 投資資本收益率4.32%,資金成本5.85%或4.66%,經濟利潤-12790.8元或-2842.4元(每空1分)
分析:公司實現會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均穩步增長,公司盈利能力逐年增強(1分),說明公司初步實現了會計利潤最大化的目標(1分),公司歷年經濟利潤均為負數,雖虧損逐年降低,但金額仍然較大(1分),說明公司價值不增反降,沒有實現經濟利潤最大化目標(1分)
案例四
1、近三年平均凈利潤為[1.4+(1.6-0.6)+0.6]/3=1億元(1分)
B公司價值為1*11=11億元(1分)
2、A公司并B公司的并購凈收益=55-(40+11)-(12-11)-0.2=2.8億元(1分)
A公司應進行并購(1分)
3、改造前每股收益
甲方案:2.88/6=0.48元(0.5分)
乙方案:3.6/(6+4)=0.36元(0.5分)
丙方案3.12/6=0.52元(0.5分)
改造后每股收益
甲方案:5.28/6=0.88元(0.5分)
乙方案:6/(6+4)=0.6元(0.5分)
丙方案6/(6+4)=0.6元(0.5分)
甲方案能滿足股東要求,但不能滿足銀行要求(1分)
乙方案能滿足銀行要求,但不能滿足股東要求(1分)
丙方案能同時滿足銀行和股東要求,故可接受丙方案(1分)
案例五
1.事項(1)
該部門對所屬單位預算撥款截止日的規定正確(0.5分)
理由略(0.5分)
對所屬單位年終決算的結賬日規定不正確(0.5分),理由應為每年12月31日(1分)
2. 事項(2)
該部門做法不正確(1分)應將所屬單位專項經費全額及時撥付給所屬單位(1分)
3. 事項(3)
不正確(1分),罰沒收入應確認為應繳預算款(1分)
4. 事項(4)
無償劃出辦公樓會計處理正確(0.5分)有償轉讓小汽車處理不正確(0.5分)應確認為其他收入80萬元,并將原值100萬元轉銷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1分)
5. 事項(5)
會計處理不正確(1分)預撥下年度經費作為撥入經費,不予結轉(0.5分)
案例六
會計政策變更條件和方法略(2分)
會計估計變更條件和方法略(2分)
2004年屬于會計政策變更事項有1.2.4.5.6項(5分)
2005年屬于會計估計變更事項有1.2項(1分)
案例七
1. 甲公司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做法不正確(1分)因客戶及這些客戶的財務狀況信用等級沒有發生明顯變化(0.5分)
2. 對M型號電視機存貨跌價準備處理不正確(0.5分)因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沒有發生減值(1分)
將確認電視機存貨跌價損失從當期應納所得稅額中扣除的會計處理不正確(0.5分)只有在實際發生時才可扣除(0.5分)
3. 對N型電視機跌價準備會計處理正確(0.5分)可變現凈值低于碳酸的金額為40萬元(1分)
將跌價損失從應納所得額中扣除的會計處理不正確(0.5分)只在實際發生才準扣除(0.5分)
4. M型存貨金額是600萬元(0.5分)N型是260萬元(0.5分)
5. 固定資產永久性損害會計處理正確(0.5分)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0.5分),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固定資產永久性損害不正確(0.5分),只有經稅務部門確認方可扣除(1分)
案例八
1.將已確認無形資產的開發費用計入2004年當期損益不正確(1分)
應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1分)
應調減2004年期初留存收益460萬元,同時調整其他相關項目 (1分)
2.甲公司對資產委托業務于2004年度確認的其他業務收入不正確(1分)
應將不超過委托經營資產賬面價值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110%的部分確認為其他業務收入(1分)
應于2004年度確認其他業務收入29.7萬元(0.5分)
3.甲公司在2004年確認與A公司間的股權轉讓交易形成的損失不正確(0.5分)
該股權轉讓價格尚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審定(0.5)
甲公司在2004年確認與A公司間應收債權轉讓交易形成的損失不正確(0.5分)
應收債權轉讓手續尚未辦理完畢.(0.5分)
正確的會計處理:(1)不確認轉讓損失(0.5分)(2)將從A公司收到的部分價款確認為負債(0.5分)
(3)對B公司的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將B公司納入04年合并會計報表范圍。(1分)
4. 甲公司對銷售設備確認的收入金額不正確(1分)
應將銷售價格不超過商品賬面價值120%的部分確認為收入(1分)
應確認收入6000萬元(0.5分)
在2004年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應收C公司債權金額不正確(1分)
外幣賬戶的外幣余額應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0.5分)
應在2004年末增加應收C公司債權金額426萬元(0.5分)
5. 甲公司對該起訴訟只在附注中做出批露不正確(1分)
應符合預計負債(0.5分)
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預計負債9270萬元,并作相應批露(0.5分)
6. 甲公司提高產品保修費用計提比例不正確(1分)
產品質量穩定,以往計提的產品保修費用與實際發生額基本吻合(0.5分)
不應當提高產品保修費用的計提比例(0.5分)
甲公司不將全資子公司F公司納入2004年度合并會計報表范圍不正確(1分)
該公司股權轉讓手續尚未正式辦理(0.5分)
應將該公司納入合并范圍(0.5分)
案例九
1. 不正確(1分)應計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補助收入(1分)
2. 不正確(1分)工資支出確認為事業支出和財政補助收入(1分)
3. 正確(1分)
4. 正確(1分)
5. 不正確(1分)應減少應付賬款,增加固定基金55萬元(1分)
6. 不正確(1分)應增加現金并減少零余額賬戶5萬元(1分)
7. 正確(1分)
8. 正確(1分)
9. 正確(1分)
10. 不正確(1分)應確認事業支出減少零余額賬戶9萬元并增加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1分)
11. 年終結余不正確(1分)
財政直接支付結余為15萬元(0.5分)
財政授權支付結余為36萬元(0.5分)
會計處理不正確(1分)
應增加財政應返還額度和財政補助收入15萬元(1分),增加財政應返還額度36萬元,減少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36萬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