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度全國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評結合試點考試
高級會計實務模擬試題(二)
(本試題卷共九道案例分析題,其中第八題、第九題任選一題,其余各題為必答題,滿分100分)
答題要求:
1.請在答題紙中指定位置答題,否則按無效答題處理;
2.請使用黑色、藍色墨水或圓珠筆答題,不得使用鉛筆、紅色墨水筆或紅色圓珠筆答題,否則按無效答題處理;
3.字跡工整、清楚;
4.計算出現小數的,保留兩位小數。
案例分析題一
A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2005年度發生以下事項:
(1)1月21日公司接到市財政局通知,市財政局要來公司檢查會計工作情況。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某提出,公司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且系市委、市政府掛牌重點保護企業,不應受《會計法》的約束,財政部門無權來檢查。
(2)3月5日公司會計科一名檔案管理人員生病臨時交接工作,董事長胡某指定單位出納員李某臨時保管會計檔案。
(3)該公司為擴大生產建造新廠房,貸款100萬元。建造中使用了本公司自產建材作為主要材料,還用自產建材換取一批鋼材用于廠房建設。9月該廠房尚未結束油漆粉刷就開始試運行。10月該廠房達到預計使用狀態,但沒有辦理竣工決算。該企業財務經理對于建造中使用本企業建材按賬面成本轉出了增值稅進項稅;用自產建材換取鋼材用于廠房建設,由于雙方都沒有開發票,已直接將建材成本轉入了在建工程;取得試運行收入10萬元沖減了該廠房的在建成本;把第四季度的建筑借款利息計入了在建工程成本。
(4)12月1日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董事長不懂財務,簽發報表具有一定的風險,公司以后對外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由財務部經理簽字、蓋章后直接報出。
要求:
根據會計、稅收法律制度規定,解答下列問題:
(1)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某認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不受《會計法》約束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2)該公司由出納員臨時保管會計檔案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簡要說明理由。
(3)該公司董事會做出的關于對外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的決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簡要說明理由。
(4)該公司廠房建造相關費用的會計處理是否符合規定?簡要說明理由。
案例分析題二
甲公司為大型國有企業,下設A、B、C三個全資子公司。2003年至2005年公司連續虧損,銀行貸款大幅增加,已有部分貸款逾期,公司面臨巨大財務風險,持續經營能力受到威脅。為此,甲公司上級主管部門成立工作組進駐甲公司進行清理整頓,追查其巨額虧損和銀行貸款大幅度增加且逾期無法還貸的原因。清理過程中,工作組對甲公司及其子公司近年工程項目的建設情況進行了重點審查,發現2003-2005年間甲公司及其子公司進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這些建設項目占用了大量資金,導致銀行貸款大幅增加,且普遍存在決策超預算、項目建設進度超期、項目投資決策失敗等問題。
(1)甲公司于2003年底至2004年底完工,委托乙公司對其辦公大樓進行裝修。原裝修工程概算為600萬元,實際決算金額為1 000萬元。根據乙公司提供的核算資料仔細審查并重新核定后發現,原概算600萬元和決算金額1 000萬元均存在錯誤。概算金額的錯誤,主要是工程量核定超過設計圖面積以及某項工程用料套算定額錯誤而多列支概算210萬元;決算金額的錯誤,主要是實際施工面積少于核算面積、未施工工程計入決算價格中、概算中部分材料的暫估價在決算時未按實際價格進行調整等原因,導致決策價格虛增260萬元。另外,甲公司僅責成基建部同乙公司商談裝修事宜,未組織包括財會人員在內的相關專業人員對乙公司會同甲公司基建部編制的概算和決算進行審核,竣工決算階段也未組織竣工決算審計就匆匆辦理了驗收手續。
(2)2003年2月,A公司董事會沒有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即批準投產建設D型機器生產線,預計總投資4 000萬元。2004年3月A公司董事會發現D型機器沒有市場前景,即停止了該項目建設。截至停建時,該項目已發生實際投資額3 500萬元。
(3)B公司于2004年2月至2003年9月期間,開工建設了職工活動中心。職工活動中心項目工程預計總投資3 600萬元,實際決算金額5 200萬元。經調查發現,該工程由B公司福利部門提出建議,B公司董事會授權王總經理組織公司福利部門有關人員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并由王總經理對項目作出決策。隨后B公司董事會授權該公司李副總經理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管理并對工程各項價款的支付進行審批。李副總經理通過私定施工單位撈取了巨額回扣,并利用工程價款支付“一支筆”審批權從中侵占公司巨額財產和資金。
(4)2004年8月,C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認為,E型建材目前訂單很多,需擴大生產規模,隨即責成財務部門做好預算,并成立了項目管理小組。董事會會議召開時,董事長表達了要擴建E型建材生產規模的項目意向,并介紹了籌備情況。部分董事出于該項目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公司資金緊張等原因,就該擴建項目提出了反對意見,但董事長堅持上馬上這個項目。考慮到該項目已經在籌備之中,其他董事也沒有極力反對。2005年2月,該項目因資金缺口而暫時中止,此前已投入資金3 200萬元。
要求:
針對甲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工程項目建設的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其會計內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并簡要說明理由。
案例分析題三:
A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彩電和空調等家用電器的企業。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股東權益總額為15億元,負債總額為15億元,資產總額為30億元。2002年至2005年,公司每年1月1日新增的負債,年利率為5%,期限為10年,每年年末支付當年利息。
2002年至2005年,公司實現的銷售收入、凈利潤以及每年年末的股東權益、負債和資產總額如下:
項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銷售收入 60 000 845 000 135 000 247 500
凈利潤 8 000 16 000 24 000 34 000
股東權益 150 000 154 000 160 000 170 000
負債 150 000 196 000 240 000 255 000
資產總額 300 000 350 000 400 000 425 000
2005年A公司擬橫向并購同行業的B公司,經過談判,B公司的股東同意以每股8元的價格成交。并購中發生的并購費用20 000萬元。
A公司共發行普通股10 000萬股股票,B公司共發行普通股5 000萬股股票,預計并購后新公司的價值為750 000萬元,B公司資產2 5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40%,標準市盈率為20。假設并購后B公司能夠獲得與A公司同樣的投資資本收益率。
假定:
(1)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40%;公司股東權益的資金成本為6%。
(2)公司負債借款利息(利率均為5%)自2002年起計入當期損益。
要求:
1.計算填寫下列表格中的資產負債率(年末)、總資產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增長率,并簡要分析公司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
項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資產負債率(%)
50
總資產周轉率(次)
0.8
凈資產收益率(%)
10.00
銷售增長率(%)
50
2.計算填寫下列表格中的息前稅后利潤投資資本收益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和經濟利潤指標(假定投資資本總額按年末數計算)。
項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息前稅后利潤
投資資本收益率(%)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經濟利潤(萬元)
3.分析評價公司以會計利潤最大化為核心的財務戰略目標和以經濟利潤最大化為核心的財務戰略目標的實現情況。
4.計算并購凈收益作出A公司是否并購B公司的決策。
案例分析題四
銀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2005年12月31日,公司的資產總額為25億元,負債總額為10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5億元,其中,股本為1億元(每股面值1元)。2005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4 000萬元。公司實行當年凈利潤全部分配的股利政策。
為了保持利潤較大幅度增長,并使股東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公司決定投資建設一套熱電聯產系統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建設期為1年。公司管理層要求財會部提出對該項目的融資方案。財會部以公司2005年相關數據為基礎,經過測算,提出了以下三個融資方案:
方案一:發行公司債券
公司發行公司債券5億元,期限為5年,年利率為6%,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還本。項目投產后至還款前,公司每年凈利潤將達到4 600萬元。
方案二: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
公司按照面值發行3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5億元,每張面值100元,共計500萬張,票面利率為6%,每年年末支付利息。項目投產后至轉股前,公司每年凈利潤將達到5 600萬元。
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價為25元。預計公司可轉換債券在2008年1月將會全部轉換為股權。轉股后,每年凈利潤將因利息及其他費用減少而增加880萬元。
方案三:發行公司股票
公司增發股票5 000萬股,每股發行價為10元。項目投產后,公司每年凈利潤將達到6 300萬元。
為便于分析起見,假設以下情況:
(1)不考慮稅收因素以及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的因素;
(2)不考慮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及股票發行費用;
(3)2006年初,融資方案已實施且資金到位,項目建設從2006年1月1日起實施并于年末完工,2007年1月1日正式投入生產。
要求:
1.分別分析項目投產后2年間(2007年至2008年)三個融資方案對公司資產負債率和每股收益的影響。
2.從公司股東獲得良好回報的角度,判斷選擇哪一個融資方案最佳,并簡要說明理由。
案例分析題五
甲為某事業單位,乙研究所為甲的下屬基層事業單位。2005年,在年終決算工作中,甲采取以下做法:
1.對乙研究所的撥款截止至12月25日,逾期不再下撥款。
2.為爭取當年決算工作及時、主動,在實際工作中,年終決算以12月25日為結賬日。
3.甲單位考慮到時間急迫,決定先辦理年度結賬,編報決算。決算之后再對各項收支賬目、往來款項、貨幣資金和財產物資進行全面的年終清理結算。
4.對于本年的各項收入都及時入賬。本年的各項應繳預算款和應繳財政專戶的預算外資金收入,應在年終前全部上繳。
5.年度單位支出決算,以基層用款單位截至12月25日的本年實際支出數為準,不得將年終前預撥下年的預算撥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級會計單位的撥款數代替基層會計單位的實際支出數。
6.事業單位的決算經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審批后,不再調整決算數字。
要求:
分析甲事業單位上述做法是否正確?并簡要說明理由。
案例分析題六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其2004年度財務報告于2005年3月31日經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1月13日,甲公司獲知乙公司無法按期償還債務,被法院依法宣告破產,預計全部收回應收乙公司款項360萬元(含增值稅額)的可能性不大,甲公司應全額計提壞賬準備。甲公司在2004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乙公司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償還債務,因而按應收乙公司款項余額的60%計提了壞賬準備。
對應收乙公司款項補提壞賬準備一事,甲公司沒有調整2004年度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而是調整了2005年1月份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
(2)1月28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來函,要求對2004年12月10日所購商品在價格上給予2%的折讓(甲公司在該批商品售出時,已確認銷售收入300萬元、結轉銷售成本270萬元)。經核查,該批商品在出售時即存在外觀質量問題,基本不影響使用。甲公司同意了丙公司提出的折讓要求。當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交來的稅務機關開具的索取折讓證明單,并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支付折讓款項。
對銷售給丙公司的商品給予銷售折讓一事,甲公司沒有調整2004年度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而是調整了2005年2月份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
(3)2月18日,甲公司生產車間一臺關鍵機器設備發生嚴重損壞不能繼續使用,開始進行清理,發生清理費用10萬元、回收殘料價值15萬元,均以銀行存款收付。該機器設備的賬面原價為300萬元,已計提累計折舊1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
對機器設備清理一事,甲公司在2004年度會計報表附注中作相應披露。
(4)2月23日,經法院一審判決,甲公司需要賠償丁公司100萬元經濟損失。甲公司和丁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訴。當日,甲公司向丁公司支付賠償款。
甲公司賠償丁公司的損失,系甲公司于2004年12月26日銷售給丁公司的商品未按照合同發貨造成的。對此,丁公司通過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賠償部分經濟損失。2004年12月31日,該訴訟案件尚未判決,甲公司估計很可能賠償丁公司80萬元經濟損失,并確認了80萬元的預計負債。
對賠償丁公司100萬元經濟損失與已確認預計負債20萬元的差額,甲公司沒有調整2004年度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而是調整了2005年3月份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
(5)3月23日,甲公司收到戊公司退回的2004年12月1日從其購入的一批商品(該批商品設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以及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證明單,同時,甲公司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為400萬元,增值稅為68萬元,銷售成本為380萬元。至2004年12月31日,該批商品的款項尚未收到。
收到戊公司退回商品一事,甲公司沒有調整2004年度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而是調整了2005年3月份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
(6)3月28日,根據甲公司董事會提議的利潤分配方案,甲公司將發放現金股利40萬元。2004年度財務報告對外報出前,甲公司尚未召開股東大會審議董事會提議的利潤分配方案。
對董事會提議的利潤分配方案將發放的現金股利40萬元,甲公司將其確認為一項負債,并相應調整了2004年度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金額。
要求: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判斷甲公司對于上述事項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簡要說明理由(不要求編制會計分錄)。
案例分析題七
A公司是一家從事路橋經營的上市公司,其2003年度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是2004年3月31日。公司2001年至2003年發生下列事項(假設下列事項的影響金額均屬重大;除特別說明外,不考慮稅金的影響):
(1)2003年,因A公司擁有的某座橋梁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通過橋梁的車流量大幅增加,A公司決定將該橋梁的折舊方法從原采用的平均年限法,改為車流量法。2003年A公司將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追溯調整了2003年會計報表的年初留存收益和相關項目的年初數和上年數。
(2)在與(1)中的橋梁所處的同一地區,A公司擁有一條高速路的收費權,因(1)中的相同原因,A公司從2003年起,對該收費權的攤銷從分期平均攤銷,改為按車流量進行攤銷。A公司同樣將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了處理。
(3)2001年A公司發生道路大修費30 000萬元(該大修屬維護性修理),A公司將其在當年資本化,分攤計入各道路的原值。至2002年12月31日對該資本化部分已累計計提折舊900萬元,計入各年營業費用。2003年1月15日A公司發現,按會計制度規定,該種費用不應資本化,應在發生當期計入當期營業費用,因此,將其作為會計差錯予以更正,在2003年進行了會計處理:調減2003年固定資產30 000萬元、累計折舊900萬元和調增2003年當年的營業費用21 000萬元。
(4)2004年2月10日,A公司接到主管稅務機關對公司2001—2003年稅務檢查的結論通知。通知表明2002年公司因計算錯誤漏計營業稅金1 000萬元,稅務機關處以罰款和滯納金100萬元。A公司將其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調整事項,調整了2003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調增營業稅金及附加1 000萬元,營業外支出100萬元,調增應交稅金1 000萬元,其他應付款100萬元。
(5)2001、2002年度A公司對融資租賃租入的甲型路面維護機械,采用將應付租賃款資本化的方法進行處理。2003年,A公司對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甲型路面維護機械,采用租賃費用進當期營業費用的方法進行處理。A公司將租賃會計的處理變化視為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調整了2003年會計報表年初留存收益和相關項目的年初數和上年數。
(6)2002年5月,A公司與某收費設備制造商B公司簽訂合同,訂制一套智能計費收費系統設備,價值1 000萬元。2002年10月A公司的臨時股東大會否決了該購置議案,故A公司立刻向B公司提出解除合同,B公司同意解除,但要求A公司賠償150萬元以抵償B公司為生產該設備已發生的費用,A公司不同意。B公司于2003年10月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A公司賠償150萬元。在編制2002年度會計報表時,A公司估計自己敗訴的可能性比較大,根據當時的各種資料,A公司合理地估計賠償額為60萬元,因此在2002年12月31日確認了一項60萬元的預計負債。2003年6月15日,該訴訟案件的終審判決下達,A公司應賠償B公司120萬元。A公司認為2002年預計負債的估計不準確,形成一項會計差錯,因此調整了2003年會計報表的期初留存收益和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7)A公司2003年以前的壞賬政策是:除對關聯方應收款項不計提壞賬準備外,其余應收款項按期末余額的5%計提壞賬準備。2003年1月新的財務負責人上任后,通過檢查以前年度會計資料,發現A公司對關聯方應收款項的收回并非沒有風險,有的關聯方長期拖欠,有的則已無力償還,綜合考察了各關聯方的情況后,A公司認為關聯方款項的可收回性與其他非關聯方款項的可收回性并無明顯差別,因此決定從2003年起,對全部應收款項按期末余額的5%計提壞賬準備。A公司認為關聯方壞賬損失的估計比例從0改為5%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未來適用法,未對2003年會計報表年初數和上年數作任何調整。
要求:
對上述各項業務,A公司所作的相應調整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給出正確的處理方法。
案例分析題八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是一家隸屬于國有控股集團公司H的制造類企業。根據市場競爭情況,甲公司將2007年確定為公司的戰略布局調整年,打算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業鏈,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和綜合實力。為此,甲公司2007年發生如下事項:
1.經H集團公司批準,2007年1月,甲公司以換股并購方式合并了H集團下屬的化工原料生產企業A公司。A公司生產的化工原料是甲公司產品生產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供給的穩定情況直接決定A公司生產經營的連續性。并購A公司以實施對其控制,有助于優化甲公司的上游產業鏈。
2.為進一步加大公司對外宣傳力度,塑造公司良好市場形象,將公司文化營銷穩定化、長期化,2007年3月,甲公司斥資3 000萬元購買了當地新成立的一家個體文化咨詢傳播企業B公司的全部股份,使其成為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全力為甲公司服務。
要求:
1.請分別說明上述兩項企業合并哪項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哪項屬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2.請說明甲公司對在合并A公司的交易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入賬價值確定的基礎、以及所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對價之間差額的會計處理原則。
3.請簡要說明購買法與權益聯營對企業合并當年及合并后年度的收益確定、資產計價產生重大的影響。
4.請說明甲公司在并購B公司的交易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入賬價值確定的基礎、以及所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其承擔的合并成本之間差額的會計處理原則。
案例分析題九
某學校尚未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2004年發生如下業務:
(1)與供貨商簽訂一項合同,購入一批固定資產,合同金額為55萬元,以財政部門撥入的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項目經費50萬元先行支付。合同規定余款于2003年付清。2002年,收到固定資產及供貨商提供的有關發票賬單時,借記事業支出550 000,貸記銀行存款500 000,應付賬款50 000;同時,借記固定資產550 000,貸記固定基金550 000。2003年支付余款時,借記應付賬款50 000,貸記銀行存款50 000。
(2)將本單位擁有的一項專利權對外投資,該專利權的賬面價值為10萬元,雙方協商價為8萬元,單位以10萬元作為對外投資的入賬價值。
(3)購買分期付息國庫券25萬元, 并支付手續費0.2萬元,增加應收票據,減少銀行存款25.2萬元;年末,取得國債收益0.5萬元,存入銀行,增加投資收益0.5萬元。
(4)一年期存款到期,本金20萬元,利率2%,收回本息,增加“其他收入——利息收入0.4萬元。
(5)當年固定資產核算改為采用提取折舊的方法,計提折舊3 000元。
(6)接受其他單位捐贈復印設備一套,價值8萬元,捐贈收入相應增加8萬元。
(7)發現以前年度賬務處理時漏記固定基金10萬元,收入少計5萬元,該單位將漏記固定基金直接增加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少計收入直接記入本年收入。
要求:
請判斷該事業單位對上述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