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2009年4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推進會計信息化的意義、目的、任務、措施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國關于會計信息化的認識還存在研究論題多樣化、觀點多元化、階段劃分多重化等問題,因此容易照成教學概念模糊,會計信息化進程定位不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界定會計信息化發展階段以及發展趨勢對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研究和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會計信息化發展階段
諾蘭模型是美國管理信息系統專家諾蘭(NOLAN)1973-1980年,通過對200多個公司、部門發展信息系統的實踐和經驗的總結的MIS管理信息系統。該模型分起步、擴展、控制、集中、數據管理以及成熟的六階段模型。后人在此模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認為在此過程中IT技術在MIS的應用包括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主要表現為從局部應用、內部集成應用、經營網絡重組到經營范圍重組的應用過程;同時IT的應用對組織變革的影響使得組織變革從自動化、合理化、流程重組向立足點變革發展;同理信息在MIS中的作用越來重要,信息的利用主要從以計算機應用于數據加工處理為主向信息提供、信息利用以及信息戰略為主發展,同時帶來的回報和風險也越來越大。
謝詩芬教授指出會計信息化就是建立技術與會計高度融合的、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AIS),以提高會計信息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AIS作為MIS的子系統,其發展亦存在從低級到高級、IT在AIS中應用深度和廣度的發展過程、組織變革以及信息利用的規律。基于諾蘭模型,筆者在前人劃分的基礎上把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分成以下幾個階段:萌芽階段(1981-1983年)、緩慢發展階段(1983-1989年)、有計劃有組織發展階段(1989-1999年)、業務會計一體化階段(1999-?)、內外一體化階段、成熟階段等六階段,其中前三個階段屬于會計核算的信息化階段,簡稱會計電算化階段。
三、當前我國會計信息系統優劣勢分析
當前我國會計信息系統屬于企業級會計信息化發展階段,即以組織為整體的信息化環境下開展的會計信息化工作。
(一)AIS的優勢分析
1.業務和會計經營網絡重組
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使得會計流程遠離業務流程,降低了業務系統和會計系統的協調性,但組織的價值活動并不是獨立的集合,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有機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流程應是相互協調的,本階段將以組織戰略目標為依據設計AIS的IT戰略目標,AIS的設計以符合組織整體管理和決策的需要為目的,全面改造組織的業務流程,實現組織業務流程、會計流程、信息流程以及控制流程的集成,從而實現組織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為一體,并對組織各部門之間的經營網絡重組,因此AIS逐漸融入到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當中。
2.AIS的內部控制由局部控制向以企業為整體的內部控制發展
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AIS的內部控制逐漸趨于以組織為整體的集中管理,即AIS的規劃、設計、實施同企業的整體戰略整合在一起,構建戰略一體化的IS,戰略性的信息系統突破單純的AIS擴展到經營活動一體化的信息系統,使用IS對業務流程控制和實施跟蹤,因此不再區分會計、業務和管理控制,會計、業務和管理控制已經嵌入AIS中;隨著AIS的與企業MIS集中的整體化,使得原來基于權利制約和崗位分置的內部控制逐步發展為以信息流、業務流、控制流等為基礎的控制,控制內容上增加了信息系統的控制、風險控制、信息安全訪問控制、信息初始化控制以及軟硬件資源控制等。
3.AIS功能由提供會計信息為主向利用會計信息為主發展
隨著會計信息化發展,核算層AIS功能更加完善,提供的會計信息突破了歷史的、滯后的、貨幣計量等限制,還提供實時的、對內的、非貨幣、相關度高的會計信息,AIS能夠完成對相關的會計信息進行匯總、統計、分析、對比,進一步深入透視組織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因此AIS對會計信息的利用深度由提供信息為主向利用信息為主發展。AIS的主要功能也以核算為向管理為主發展,其以財務會計為中心,在完成基本財務核算的基礎上,輔助企業進行管理分析,包括完成資金管理、成本價格管理、收入利潤管理、項目管理、投資分析等管理型財務工作。
(二)劣勢分析
1.組織內外信息孤島
當前的AIS只能提供若干財務指標,初步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無法自動獲取、提供高度相關的同行業、上下游企業、國內外經營環境等數據以綜合全面反映AIS管理功能。因此AIS雖然實現了企業內部價值鏈的信息化構建,但組織內外之間價值鏈的信息化仍處于斷裂狀態。即企業當中各種業務數據的來源根點不是銷售和采購部門而是上下游企業、同行業競爭者、銀行等,企業數據的終點(信息的利用者)不僅僅指內部管理人員、員工以及會計人員,還包括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而組織內外信息孤島的存在使的企業產生了內外價值鏈信息化的斷裂帶,因此當前AIS無法自動獲取高度相關的內外信息以及通過標準化的模式向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使其進一步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控制受到限制。
2.會計管理的職能局部實現
AIS管理職能主要是利用核算層提供的周期性、可比性、來源內部、表現貨幣和非貨幣化、形式結構化的會計信息對組織當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經營狀況進行初步的反映和控制,僅僅是會計管理職能的初步實現和會計信息的初步利用。因為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僅僅通過若干財務指標無法全面反映,還需要同行業數據、上下游企業、國內外經營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該種分析方法沒有固定程序、既定結果,屬于半結構化決策,實現信息化較為困難,鑒于以上特點筆者把該階段歸結為會計管理信息化初步階段,簡稱會計管理信息化初始階段。
3.內部控制問題突出
業務和會計流程的一體化以及經營范圍的重組,各部分之間協調機制的建立直接依賴于組織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組織管理的復雜化,容易造成權力與義務邊界模糊、管理責任難以界定、各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的現象,例如會計憑證的編制,在傳統時期如果出現錯誤一般由會計部門采用藍字補充登記或者紅字沖賬等方法進行修改,而現在隨著業務、會計一體化的發展,憑證生成主要由業務數據根據憑證觸發器自動生成,存在數據源點原則,憑證的錯誤主要由憑證觸發器或者業務的正確與否確定。同時企業原有的業務流程被改造,信息系統在組織內的范圍和重要性增加,知識和信息成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資源,企業的運行管理、戰略制定、授權和控制越來越依賴于信息系統,增加了信息資產和信息系統相關的風險,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脅,對信息依賴性越強,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道德風險以及逆向選擇風險越大。
四、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分析
(一)構造內外一體化的AIS
所謂內外一體化的AIS主要應用價值鏈管理理論,重組組織內外會計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流程,通過信息流實現內外協同運作,構建內部企業戰略聯盟,實現整個價值鏈增值的內外一體化模式。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組織和上下游組織、商業伙伴以及銀行等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他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數據處理和管理變成多個主體共同的職責,因此要求組織AIS的構建不再局限于本組織的范圍之內。因此未來的AIS一是能夠實現內外企業戰略聯盟關系支持下內外數據在一定授權基礎上的共享,同時組織內控的邊界逐漸模糊;二是是內外組織之間的數據接口標準化建設逐漸完善;三是會計流程、業務活動流程、控制規則、審計規則逐漸融合到AIS當中,成為AIS的一部分。
(二)突出AIS輔助決策職能
隨著內外一體化的發展,AIS的收集、加工、傳遞、報告變得越來越簡單,即AIS會計核算功能和提供信息的功能越來越完善。會計報告提供的標準化建設逐漸趨于成熟,對內不僅能提供內部業務和財務信息,還能提供同行業數據、上下游組織、國內外經營環境等綜合數據,將提高所有各聯盟企業內部會計管理、控制和決策能力。信息的利用已經成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AIS更加突出輔助決策能力,當然AIS的決策能力主要是輔助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而不是代替其進行決策。AIS能夠通過建模、仿真、模糊數學等對比、分析同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反映價值鏈企業聯盟整體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進行預測和決策,因此IT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范圍不僅是在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的應用,還包括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
(三)AIS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經濟的國界變得越來越不明顯,國家和國家經濟體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跨國公司和集團型企業,希望AIS能實現集團企業統一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和利用,也希望AIS能夠適應不同國家的會計準則、法律、制度。AIS應該具有支持多語言、多國會計準則、法律、制度、報告形式的要求,同時也將促進各國之間會計準則、制度、法律、報告形式國際化趨同。
(四)AIS立足點轉移
筆者認為會計信息化首先作為企業信息化的一部分應該真正實現融入到企業信息系統當中,隨著內外價值鏈信息化構架的建設,AIS的立足點逐漸發生轉移,AIS的目標一是要提高所有各聯盟企業內部會計管理、控制、決策的能力;二是從價值鏈企業聯盟整體價值管理出發,提升整個價值鏈會計管理工作、監管、分析、決策的能力。因此當前的AIS應適應提升整個價值鏈企業聯盟整體和長遠戰略策略發展的需求,實現組織間信息和過程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