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油氣田企業石油勘探開發進程的加快,新增及剩余的石油資源品質在逐漸變差,難動用油藏比例逐漸增大,一些老油田綜合含水和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均呈“雙高”特征,盡管開發總井數增多,但單井產量卻呈明顯下降趨勢,多井低產的時代已悄然到來,繼續高水平開發的難度日益增大,給后續的油田開發帶來了嚴峻挑戰。在國內外能源緊缺的形勢下,努力提高剩余難動用油藏的動用程度,努力降低難動用油藏的開發成本,構建難動用油藏成本管理體系,提高難動用油田開發的經濟效益,不僅是油氣田企業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也是面對資源現實的客觀要求。
二、難動用油藏的主要開發特點
難動用油藏是指現有的技術經濟條件下難以投入開發的探明儲量,通常為稠油、出砂嚴重油田,一般地處偏遠地區,地下、地面條件惡劣,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資源特性
難動用油藏開發自然遞減快,采油速度低,地層能量弱,單井產量下降快,采出程度不高。
(二)采油工藝
難動用油藏工藝技術不配套,產能陣地擴張慢,不能得到整體開發;同時油井負荷大,井口漏失嚴重,生產環節復雜,作業頻率高。
(三)開發成本
難動用油藏開采工藝復雜,維護費用較高;單井產量低,措施作業費用較大;投資規模大,固定費用比重高,造成噸油成本急劇上升。
三、難動用油藏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方案
針對難動用油藏的開發特點,抓住影響成本控制的關鍵要素,構建以“優選開發方式、優化開發要素、細化成本控制、推行綠色生產、開展經濟評價”為主要內容的成本管理體系,推動難動用油藏生產開發的經濟高效發展,實現油氣田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一)優選難動用油藏開發方式是前提
設計難動用油藏采油工藝方案時,必須根據油藏的地質特點、供液能力及油井的生產條件,選擇適合于油藏特點的最佳的采油工藝系統,才能達到油藏經濟開發的目的。目前開采難動用油藏主要有三種方式,通過長期對三種開采方式數據進行對比得知:空心桿摻水油井的噸油成本為263.18元/噸,電熱桿噸油成本為417.03元/噸,熱采噸油成本為1 104.7元/噸,成本遠遠高于常規開采。
在開發方式選擇上采用以下方法:
1.由空心桿方式開采替代電熱桿開采,產量上沒變化,但可以節省大量的電熱桿電費,噸油成本較低;油井采用熱采方式開采,單井產量有小幅度增加,但噸油成本太高,所以在保證正常工業油流情況下,一般選擇空心桿摻水工藝。
2.雖然空心桿開采成本低,但受地面條件的限制很多油井不能實施空心桿工藝。主要原因有:地面流程管網受工農關系等影響不能到位;部分單井拉油井管網不完善;外輸泵、摻水泵滿足不了擴大生產要求等影響。
3.部分難動用油藏原油粘度最高達10萬Mpa·s,凝固點最高達30℃,只能采用熱采工藝。熱采后需要空心桿摻水,電熱桿開采及摻水加熱伴輸生產,這些開采方式需要比普通油田投入更大的輔助生產設施和更高電費支出。
(二)優化難動用油藏開發要素是關鍵
1.優選防砂技術,減少作業頻次。難動用油藏稠油井儲層膠結疏松,油稠,出砂,生產參數低;生產中砂卡、桿斷、砂埋油層現象時常發生,躺井率不斷增長,作業頻次不斷增加,措施作業費用居高不下。通過實施高壓充填防砂技術,由于其施工簡單、占產周期短、防砂有效期長、采液強度高、后期處理難度低、具有一定的解堵作用,減少作業頻次,有效降低作業投入。
2.優選降粘技術,節能降耗效果明顯。稠油動力粘度大,需要采取地面加降粘劑方式生產。通過優化藥劑的選型、加藥周期及加藥量的井筒降粘,采取套管密閉加藥技術延長檢泵周期,減小抽油機電流負荷,有效降低作業和電費支出。
3.優選地面設備,進行科學減負。通過對油稠出砂區塊生產規律的摸索,從滿足排量、減少進泵阻力、滿足舉升設備和泵上摻水等條件要求,選用游梁式抽油機和皮帶式抽油機兩種節能抽油機,配合變頻調控柜、烯土永磁電機等節能設備生產,保證大泵徑、長沖程、慢沖次的科學開采。
4.優化生產運行,保證迅捷生產。依托GPRS技術,及時監測稠油井生產系統的動態數據,建立稠油經濟開發技術資料檢索程序,稠油井生產工程數據庫,油井數字信息監控系統。實現網上開發井生產動態綜合查詢、油田區塊綜合管理、采油維護方案編制及地質工藝措施方案編制的資源共享,縮短技術管理人員問題處理的決策過程。
(三)建立難動用油藏成本控制體系是保障
難動用油藏開發原油從地層到地面,再到油氣輸送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找出構成難動用油藏成本體系的關鍵點,加強節點責任成本管理,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體系,實現對難動用油藏高成本區塊的有效控制。
1.構筑成本控制崗位責任體系,科學確定責任主體。通過清晰有效的崗位描述、完備的崗位責任定位、明確的崗位成本預算、準確的崗位考評制度,將成本控制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形成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任務的成本控制崗位責任體系。通過科學確定每一個成本節點的控制主體,形成班組、小隊、礦、廠四級成本消耗節點管理網絡。構筑全員參與成本管理的管理模式,確保成本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精細過程管理,確保成本投入效率最大化。參照采油行業標準和先進水平制訂難動用油藏的消耗定額,制訂切實可行易操作的節點控制措施工作標準,將預算的分解、控制范圍的確定、責任的承包、責任成本的核算、責任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六個環節實施全過程控制,使各項成本管理有章可循。針對各個節點責任控制主體的不同,在分級管理的基礎上,按照系統化管理的要求,針對各個費用項目制定相應的節點控制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應執行的工作規范,并制定詳細、具體的考核辦法,從而使責任主體在成本控制過程中有法可依,保證成本管理的規范化。
3.完善責任主體量化考評體系,增強考評實效。按照責任成本支出的性質和責任單位的責權范圍大小,確定可以衡量的責任目標和考核范圍,建立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相結合的綜合指標考核模式,獎節罰超,將成本管理與單位的效益收入直接掛鉤,激勵職工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
(四)推行難動用油藏綠色生產模式是提升
1.創建節能示范區,科學降本。難動用油藏開發的能源消耗主要是電,因此,節能工作主要是在降低電能消耗上做文章。按照綠色生產節能計劃標準,對整個采油系統進行綠色節能分析,劃分各設備節能等級,然后有針對性地對電器設備開展節能更新和改造,降低能耗。
2.創建環保生產示范區,環保增效。將綠色環保標準實行設備環保等級劃分,制定合理的環保管理制度,規范綠色生產操作步驟,減少生產操作制造污染的幾率。開展全員綠色環保分析,建設綠色環保示范點,促進綠色井站建設。
3.創建綠色文化園,管理減費。樹立職工安全、節能、環保意識,逐步形成稠油高效開發的綠色文化體系。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與參與,關心環境質量,監督環境執法,參與政策建議,共建綠色家園。用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油區內的工程建設、生產開發等工作的開展,盡可能減少對生產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五)開展難動用油藏經濟評價活動是支撐
1.建立難動用油藏經濟評價體系,減少投入風險,優化投入程序。難動用油藏資源品位差、開發難度大,如果在區塊評價和開發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大量成本損失。因此在油田開發初期要進行風險評估,在開發中后期要進行經濟評價。在防范與控制內容上,建立剩余可采儲量經營水平評價、開發管理水平評價、生產管理水平評價和財務指標管理水平四個評價體系,通過優化整理形成一整套最佳開發評價方案,保證費用的高效運行。
2.正確處理難動用油藏投入與效益的關系,做到有效投入。通過開發評價方案的優化,找出難動用油藏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平衡產量投入與成本支出的最佳結合點,確定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點,合理安排生產措施,因地制宜使用資金,保證難動用油藏壽命周期內的合理經濟開采。
四、難動用油藏成本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
1.通過對難動用油藏開發方式、開發要素的優化,促進了成本管理與生產經營的有效融合,成本管理對象除生產成本外,已逐步擴展到預測決策成本、技術成本、質量成本、安全生產成本、方案設計成本、體制機制成本、人才培養成本等,新的成本管理理念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構建起成本與方案、成本與工藝、成本與規模、成本與資源的自然聯系,使油藏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2.綜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職工素質明顯增強。職工的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變化,有效的管理機制促使職工自覺加壓、提高水平、改進方法、提高效率,營造你追我趕、奮發向上的局面,促進了企業質量、安全、環保等各項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管理能力和整體合力明顯增強。
3.建立健全成本節點控制措施,加強節點管理制度規范和技術指標的要求,側重于成本的過程控制和有效使用,對成本的管理、使用、現場監督、日常管理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確保了成本的有序化管理。
4.由于難動用油藏成本管理體系的實施,油氣田企業生產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難動用油藏比例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各項成本費用指標都做到嚴格控制和有效監控,各管理部門和責任單位、個人紛紛開展降本增效活動,實施的各類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工作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