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油田內控與財務稽核工作的成效與不足
油田內控和財務稽核工作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個認識由淺入深、工作由精到細、循序漸進的過程。內控基礎日趨牢固,內控制度不斷完善;油田財務稽核工作在規范財務管理、規避財務風險、糾正生產運行中的不當行為、監督檢查油田管理政策和有關規定的執行情況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了油田各項管理工作、各項經營活動的規范、高效運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兩者同步推進、共同發展。就目前運行狀況來講,相互融合、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實現雙盈方面尚是短板,主要問題如下:
(一)內控檢查結果不能滿足管理需求
幾年來,油田每年按照內控制度要求實施兩次大型內控自查和審計處組織的內控獨立評審,迎接股份公司一年一度的內控綜合評審,期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客觀的講,效果并不十分明顯。一是目前的內控檢查,由于受時間、人員等諸多因素限制,仍停留在按標準抽取樣本量,檢查定性、定量指標審批手續是否完備的復核性測試檢查階段。對相關流程控制點業務內容的實質性檢查方面基本未做涉及,因此很難發現內控重大缺陷和實質漏洞。二是片面追求檢查結果,互相攀比檢查分數的現象較為普遍,內控檢查的分數幾年來一路飆升,出現了內控檢查分數越來越高,外部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居高不下的怪圈。三是檢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由于目前油田還沒有形成一支專業化內控評審隊伍,檢查人員多數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檢查前僅僅通過短期培訓,對內控制度熟悉程度、對檢查評審辦法的把握程度不一,影響檢查質量。
(二)財務稽核覆蓋面窄,難以實現全過程、全覆蓋的監控目標
一是財務稽核覆蓋面過窄。目前二級單位財務稽核工作主要指對憑證、賬簿、報表的審核,做到賬實、賬證、賬表、表表相符,審核會計核算、會計基礎工作及財務收支數據的合規性與合理性。財務監控中心的財務稽核工作相對基層單位有了較大拓展,在規范財務管理、規避財務風險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存在著財務稽核覆蓋面窄,難以實現全過程、全覆蓋監控的問題。
二是財務稽核體系本身還不盡完善。油田財務稽核管理相關制度尚不完善,稽核管理權限,稽核工作程序,稽核報告的內容和格式等相應的管理制度還有缺失。
三是稽核隊伍人員素質亟待提高。財務稽核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業務,是對整個經濟業務流程的過程監控、動態監管,涉及面廣,要求財務稽核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發現問題及時找出根源,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對稽核人員不僅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還應具有對整體稽核工作的駕馭能力,目前稽核隊伍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二、實現內控與稽核工作有機結合
在現有的體制下,內控和財務稽核僅靠自身解決上述問題難度較大,只有通過實現內控與財務稽核的有機結合,創新財務稽核工作思路,以內控理念完善財務稽核制度,將內控檢查日常化的工作賦予財務稽核,實現財務稽核向“大稽核”方向發展,突破財務稽核工作現有的瓶頸,直至真正意義上實現財務監控的目標,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通過財務稽核實現內控檢查日常化
實施內控業務日常稽核,拓展財務稽核工作業務覆蓋面,將財務稽核向“大稽核”方向發展。通過分析和研究內控制度,按照業務流程控制點描述,對適用業務流程涉及的賬、冊、表、單、計劃、合同、招投標、報告等相關資料統一梳理,形成標準化模板,在此基礎上編制固定化審批格式,財務稽核將上述業務流程確定為日常業務稽核必檢內容,強化對經濟業務真實性的甄別,揭示虛假業務,發現管理漏洞的;參照日常稽核發現的問題,適時開展專項稽核工作,通過日常稽核和專項稽核相結合,達到內控檢查日常化的目的,借以解決內控檢查中無法實現實質性檢查的問題。如,對投資項目管理業務,可將項目審查論證、項目投資計劃、設計施工、監理檢查、竣工驗收、投產運行及后評估作為日常稽核業務的關鍵控制點。通過將內控日常檢查項目納入財務稽核。
一是實現了將事后控制變為事中、事前控制。通過規范、統一的稽核標準,經濟業務發生的事中和事前財務稽核工作就已經介入,資金沒有從企業流出,財務風險尚未最終形成,進一步創新了內控檢查的控制方法。
二是內控日常檢查由財務稽核來完成,減輕了內控年度綜合自查的壓力,油田內控辦組織的年度自查可在對流程和控制點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按業務流程及控制點涉及風險的輕重程度,找出重點流程和關鍵控制點,有針對性的突出內控綜合自查以風險檢查為主的導向,及時發現重大風險,加大控制力度。財務稽核的日常內控檢查和內控管理部門的綜合自查實現了相互補充,強化了檢查控制環節,為深入實施內控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財務監控中心有一支近50人的專業化稽核隊伍,實施內控業務日常稽核既拓寬了財務稽核范圍,又為內控日常檢查提供了專業化隊伍保障,財務稽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油田內控管理部門,雙方互動,檢查結果納入內控年度綜合考評,既解決了片面追求檢查結果,以致內控檢查分數越來越高,外部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居高不下的問題,又解決了內控檢查時效性不強的問題。
(二)引入內控理念完善財務稽核制度
財務稽核做大做強,必須引入內控管理理念,進一步完善財務稽核管理制度。日常稽核過程中要明確不同級次稽核權限,統一授權,規范權限管理,建立逐級審批制度,在稽核系統中增加初審、審核、批準等控制節點,提高日常稽核業務的運營效率,最大限度規避稽核風險。在分析各業務板塊及各基層單位以前年度經濟業務發生的工作量的基礎上,本著兼顧全面、突出重點的原則,劃分為不同類別。通過對不同級次稽核權限設置,從運行機制上保障了日常稽核業務工作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是要符合內控制度的要求。內控制度制衡性原則規定:“在機構、崗位設置和權責分配上,應當科學合理并符合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確保不同部門、崗位之間權責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使單個人或單個部門對任何一項經濟業務沒有完全的處理權。任何人不得擁有凌駕于內部控制規定之上的特殊權利”;權責明確原則規定:“內部控制應根據單位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能與性質,明確各部門及人員應當承擔的責任并賦予相應的權限,使權有所屬,責有所歸,并依據所明確的權責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財務監控中心稽核業務以前的工作模式是中心領導和稽核站負責人不具體負責對二級單位日常業務的稽查工作,每位稽核崗位人員負責二、三家甚至是更多家單位的日常業務稽核,每筆業務的稽核均由該名同志獨立完成,未設置復核崗位,不符合油田內控制度“制衡性原則”和“權責明確原則”的要求。將內控權限控制引入日常業務稽核工作中,突出了一筆業務由多個崗位進行稽核,特別是大額業務由中心領導最終審批處理的制度,既符合了內控制度的要求,又提升了日常稽核工作質量。
二是提高了對二級單位生產經營薄弱環節的掌控程度。有助于提高稽核站負責人和稽核崗位人員對二級單位生產經營的掌控程度。前期在日常稽核過程中,采取的是稽核人員發現問題后報稽核站負責人進行處理,由于每位同志對于相關政策、制度及規定掌握程度不一,難免出現稽核質量水平高低不一,無法形成統一標準,往往出現就事論事、無法從這個單位的整體上進行宏觀把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出現個別人情稽核業務的現象。實施新辦法后,稽核人員在進行初審時為了向上一級次匯報準確初審意見,避免反復,就必須不斷提高稽核質量,從操作流程上推動了稽核水平的提升;稽核站負責人通過適時處理各單位的日常稽核業務,對各家的生產經營情況有了全面掌控,更易發現二級單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提出的專項稽核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實現有選擇性的突出以“三重一大”為主要稽核方向,以服務單位財務紀律執行、預算完成、內控制度推進、會計信息真實性為重點的稽核工作目標也更為貼切。從而達到了以一種先進的、創新型運行機制保障稽核隊伍整體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的目地。
將內控權限控制引入日常稽核業務中,方法創新,操作簡便直觀,成效顯著。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注意由于各單位的生產規模、類型、業務性質不同,因此在具體節點的設置上要做到科學合理,應在充分研究分析以前年度經濟業務發生數量和額度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節點。需稽核站負責人稽核的業務,由于稽核站是集中辦公,查閱資料或了解情況非常直觀,簡單易行,基本上不影響稽核速度。需上一級次領導稽核的業務,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妥善流轉模式。
【參考文獻】
[1]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手冊》.
[2] 美國《薩班斯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