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島采油廠作為老油田,已進入特高含水開發期,為了增加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是油田開發的重中之重。區塊效益評價體系能夠帶來管理上的創新及更有效管理方法的運用,區塊效益評價體系將成本管理的對象從單純的在生產過程中直接發生的成本一直延伸到影響經濟效益的地面、地質、人的因素等,通過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細致的分類和剖析,制定出促使事物向有力的方面發展以最終達到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一、構建區塊效益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一)油田探索先進成本管理模式的需要
2009年分公司要求以區塊儲量作為管理對象、以儲量壽命作為管理周期、以單位生產成本作為評判標準,科學部署,平衡產量和工作量,逐步建立“分公司、采油廠、區塊”三級成本核算體系,力爭實現“五個到區塊”:預算分解到區塊、決策優化到區塊、核算管理到區塊、分析考核到區塊、效益評價到區塊。
(二)孤島采油廠不斷完善區塊成本管理的需要
2007年7月孤島采油廠實施了油藏經營改革,管理范圍按照“地面服從地下、地下兼顧地面、利用現有設施、提高系統效率”的原則,重新劃分了7個油藏經營管理區53個開發單元。在體制上實現了管理層次扁平化、職能結構專業化,在管理上實現了由地面管理服從地下管理的轉變,由原來單純注重注采管理向注重投入產出比的開發模式轉變。在油田開發方面更多的蘊藏了經營的理念,將現代油藏管理思想和技術深入于基層,強調多學科協作,倡導集約化經營,要求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和手段,獲得盡可能好的經濟效益。
如何進一步將采油廠油藏經營管理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如何實現油田的科學有效開發,推動油田開發的良性循環,最終達到投入產出合理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是近年來采油廠不斷努力探索的發展方向。為將產量、成本、和效益三者有效結合起來,采油廠逐步探索實施區塊預算管理模式,建立區塊投入產出評價機制,以區塊為單元實現產量、成本、投資、效益綜合評價管理,全面實施分因素管理,努力提高區塊效益,改善區塊開發形勢,細化經營管理體制,實現對區塊效益提升的全方位管理、全過程監控的目標。
二、構建區塊效益評價的基礎條件
(一)區塊預算
開發管理單元預算的編制按照不同的層次進行,測算的重點是開發管理單元的直接性生產投入,測算時以業務工作量、工藝流程為基礎,采用零基預算和滾動預算法,確定不同特點開發管理單元主要開發參數、生產指標和重點工作量,建立主要生產成本定額、單位生產成本評判標準,體現不同油藏類型的開發特點和開發方式的成本投入差異,反映出單元相應的單耗水平和重點投向;對于公共費用和輔助費用按照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最終反映開發管理單元的完全開發成本。
(二)區塊核算
為滿足油藏經營管理模式下財務核算與管理、分析評價的需要,經過多方討論和分析評估,最終確定了目前的核算模式:ERP成本中心按新成立的油藏經營管理區行政架構設置,按53個開發管理單元建立統計型訂單。各油藏經營管理單元實現了成本費用的獨立核算。
在ERP系統中,通過成本中心組直接統計油藏經營管理單元成本,能夠滿足按照油藏經營管理單元進行區塊成本投入產出核算的要求,初步完成了區塊成本管理的財務核算架構。
(三)區塊分析
由財務部門牽頭,各級單位按照油藏經營管理理念,結合油藏經營單元和開發管理單元的特點和實際,按要素建立起自下而上的分析模板,真實反映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以針對性提出控制和優化措施,發揮經濟活動分析的指導作用。綜合運用多種分析方法,規范月度、季度、年度分析,加強日常的動態分析,更加注重從深層次上揭示成本變化的內在動因及其合理性,從而為提高降本增效措施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效益性奠定基礎。
(四)區塊考核
圍繞成本進行生產經營的綜合考評。考核評價分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兩部分,年度考核側重于任務指標完成情況,月度考核側重于過程的優化控制,以保障年度指標的完成。考核指標主要包括:油水井綜合利用率、方案優化實施率、作業成功率、維護系數、作業成本和電費。
三、區塊效益評價體系建立的探索
區塊效益評價體系主要是將區塊產量、成本和效益三者結合起來,以區塊效益的改善為出發點,建立效益評價體系,通過區塊效益的提高來實現采油廠經濟效益提高的目的。關于區塊效益評價體系的建立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建立效益評價圖版,實現對區塊效益的自我評價
以往日常管理過程中,只注重實施工作量,對工作量實施后的效果不關心,對于工作沒有價值概念。為了改變這一情況,使管理者能夠動態的分析和評價油井的貢獻情況,從而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整體效益,應分別根據各區塊間影響效益的地質、設備、人為、外部等因素的差異制定效益評價圖版。每月各區塊將本月區塊提升和降低情況直接在效益評價圖版中反映出來。該圖版是一個二維坐標圖。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區塊效益,圖中有兩條平行的直線分別為效益臨界線,分別為區塊平均效益線和零效益線。這兩條效益臨界線將圖版分為低效區、有效區和高效區三部分,每月根據區塊月效益標注在該圖版上,從而直觀反映出每個區塊貢獻情況,通過區塊效益的升降級情況進行考核。
(二)建立區塊效益提高建議卡,實現對區塊效益的自我提高
在通過效益評價圖版直觀反映出每個區塊貢獻情況之后,針對影響效益的不同因素提出相應的提升效益的措施,對區塊效益分因素分析評價,制定出提高油井貢獻率的下步措施,填寫區塊效益提高建議卡。在產量方面,應從地面、井筒、地質三個方面列出影響因素;在成本方面,著重從電費、材料費、作業費、運費、維修費入手,對于影響產量和成本的因素分別制定出措施辦法。
(三)加強成本的運行監控,實現對區塊效益自我管理
為了便于區塊效益的分析評價和加強對成本運作情況的監控,應在區塊建立效益評價記錄本,按照“日觀察記錄、旬對比分析、月檢查考核、季評價總結”的步驟運行。
“日觀察記錄”:就是每天觀察和記錄油水井的生產情況,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拿出相應的措施意見;同時,按采油廠成本管理辦法每天核算成本支出賬,堅持做到事前預算、事中監控、事后“心中有數”,認真填寫效益評價記錄本。
“旬對比分析”:就是每旬對區塊的生產和成本支出情況與上一旬進行對比,分析產量和費用的節超原因,制定下旬度成本管理控制的重點及措施。
“月檢查考核”:一是根據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每月的25日分別對各區塊成本資料填寫情況和月度效益提升情況進行考核,及時公布考核獎罰結果。二是采取量化考核和責任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每月考核一次。根據各區塊的實際成本控制能力,將成本分為量化成本和責任成本兩部分。對于量化成本,制定區塊成本指標,采取量化考核的辦法,按照節超額的30%從獎金中兌現;對于無法合理量化的作業費、設備維修費、運費和電費等責任成本采取責任考核,制定成本的管理職責,對責任制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季評價總結”:每季度末分區塊對生產經營工作中的做法和體會進行總結,找出差距和潛力,對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提出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步更好的做好降本增效工作總結經驗,制定措施,促進整體經營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區塊效益考核機制
采取量化考核和責任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每月考核一次,對于量化可控成本(材料費)采取量化考核,嚴格從獎金中兌現;對于無法合理量化的作業費、設備修理費、運費和電費采取責任考核,制定成本的管理職責,對責任制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四、關于區塊效益評價體系的進一步思考
(一)區塊效益評價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提高了采油廠產能建設質量,實現采油廠資源陣地的有效接替、增強了穩產基礎。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油藏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增儲穩產的良好局面。
(二)區塊效益評價體系的構建能更好地立足于整體經濟效益,達到速度與風險、質量與效益的綜合平衡,有助于油田勘探開發由單純生產向經營管理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