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負債表是用以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一般是在月末、季末、年末)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是企業對外提供的主要會計報表之一,是格式化的會計信息,它表明企業在這一特定時日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現有及潛在的義務和所有者對凈資產的要求權。它是根據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的相互關系,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順序,將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各項目予以適當排列,并根據會計賬簿日常記錄的大量數據濃縮整理后編制而成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活動靜止后,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及其分布情況、需償付的債務及所有者權益的金額,它是一張靜態的時點報表。
通過對該表,可了解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的規模及構成、資產質量狀況、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所有者權益構成及財務穩健性和彈性、企業資本金保全及增值情況等。同時,通過資產負債表揭示的信息,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為企業的經濟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資產負債表反映的信息
1.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基本情況。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總計” 欄數據,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企業的資產總數的多少;同樣,可以通過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計”欄數據,可以知道企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數是多少。
2.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及其分布情況。企業擁有和控制的經濟資源,包括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企業擁有的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左邊“資產”項目中“流動資產合計”和“非流動資產合計”欄列示的數據了解到。其具體的有關項目的數據,可以查閱相關項目,詳細了解其具體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3.企業的資本來源的分布情況。企業的資本主要是來源于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合計”和“所有者權益合計”欄列示的數據,可以直接了解到企業未來需要用多少資產或勞務清償債務。其中流動負債有多少、長期負債有多少;長期負債中有多少需要用當期流動資金進行償還等,如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可以查閱相關項目,詳細了解其具體的數量和分布情況。同時了解到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的數量是多少。其中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等相關項目的數據,可以查閱相關項目,詳細了解其具體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4.企業資本的結構。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查閱,不但可以了解到企業資本的來源情況,還可以分析資本結構情況,可以識別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及企業財務穩定性。負債總額中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相對比例,所有者權益中投入資本與留存收益相對比例,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相對比例,直接關系到債權人和所有者的相對投資風險,以及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負債比重越大、債權人的風險也越大,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也越弱。相反,負債比重越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風險也越小,企業財務也越穩定。
5.企業資產與資本之間的對應關系。
(1)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關系。企業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流動資產約為流動負債的兩倍,資金占用結構相對就比較合理。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合計與流動負債合計數,可以判斷企業資金占用是否合理,資金的結構比例是否恰當。企業利用負債的水平的高低。
(2)資產與負債之間的關系。企業的資產與負債之間,同樣存在著內在的聯系。一般認為,企業總資產與負債之間的比例為1:0.5-0.6之間比較合理。因此,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總計欄的數據與負債合計欄的數據的對比,可以判斷企業的資產與負債之間的比例是否合理。
(3)資產與所有者權益的關系。企業總資產與所有者權益的關系,一般為2:1的關系。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總計和所有者權益合計數的對比,就可以判斷企業資金結構是否合理。
(4)企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企業的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一般認為,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例為6:4比較合理。因此,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合計欄的數據與所有者權益合計欄數據的對比,可以判斷企業的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例是否合理。
(5)非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負債的關系。企業的非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負債,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相關項目之間應相對應。如長期借款,指借款期超過一年或超過一個營業周期的借款,主要是用于固定資產的購建,應與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固定資產等相對應。
6.企業的財務彈性。財務彈性指企業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各種變化的能力,包括進攻性適應能力和防御性適應能力。所謂進攻性適應能力是指企業有財力去抓住突如其來的獲利機遇及時進行投資;防御性適應能力是指企業在經營危機中生存下來的能力。財務彈性強的企業不僅能從有利可圖的經營中獲取大量資金,而且可以借助債權人的長期資金和所有者的追加資本獲利,萬一需要償還巨額債務時,也不至于陷入財務困境,或遇到新的獲利能力更高的投資機會時,也能及時籌集所需資金。財務彈性來自于資產的流動性或變現能力;現金流入的能力;向投資者和債權人籌集資金的能力;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前提下變賣資產取得現金的能力。可見通過對資財分布狀況及資財權益分析、有助于識別企業財務彈性。
二、運用資產負債表信息分析企業財務狀況
閱讀資產負債表的過程,實際上是財務分析的過程。從資產負債表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財務狀況,為企業的經營管理作出正確的決策。
1.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它的計算公式如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表示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元流動資產作為償付擔保,反映了企業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這一比率越高,則債權人的安全程度也越高,但過高的流動比率卻降低了企業的資產利用率,表明企業過于保守。而流動比率過低,則表明企業短期負債償付能力較弱,財務風險較大。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 :1比較合適。
(2)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在流動比率的基礎上,將存貨從流動資產中剔除,使此財務比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更準確。速動比率一般為1:1比較合理。
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成現金,實際壞賬可能比計提的壞賬準備金要多。因此可以采用保守速動比率來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即:
保守速動比率=(庫存現金 交易性金融資產 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中除存貨存在不確定因素外,還有一些流動性較差,如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等。因此,將這些項目扣除后的速動比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更準確。
(3)營運資本。營運資本是指企業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差,其計算公式為: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營運資本是以絕對額來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顯然,流動比率大于1,才可能有“營運資本”。也可以用營運資本與流動負債或負債總額對比來反映償債能力。
2.企業長期償債能力
(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企業的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融資的。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判斷標準,該指標不論對企業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十分重要,適度的資產負債率既能表明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的投資風險較小,又能表明企業經營安全、穩健、有效,具有較強的籌資能力。資產負債率是公認的衡量企業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的重要指標,該指標一般在50%-60%比較好。實際分析時,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判定。
(2)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權益占企業資產總額的比例,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總額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其計算公式為:
股東權益比率=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償債安全性。該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該指標一般在50%左右比較恰當。
(3)負債股權比率。負債股權比率是負債總額與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也稱產權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負債股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這個比率實際上反映了債權人所提供的資金與股東所投入資金的對比關系。因此,它可以揭示企業的財務風險及股東權益對償還債務的保障程度。該指標一般在50%左右比較合理。
3.固定資產凈值率
固定資產凈值率是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凈值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
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生產能力,該指標一般應超過75%為好。該指標對于工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5.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 30號—財務報表列報2006.5.
[3]尹莉:《財務會計》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9.
[4]葛長銀:《領導者會計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
[5]劉天永:《企業會計準則深度解釋與企業應對》,法律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