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審計監督是內部審計服務的基礎,內部審計服務又融于內部審計監督之中。離開內部審計監督,內部審計服務就會缺乏感染力、號召力,就沒有權威性,內部審計監督自然也就起不到應有的監督效果。相對而言,內部審計服務又為鞏固和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的成果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突出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同時,不能忽視內部審計服務職能,這是由二者相互依存關系所決定的。
一、充分認識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的統一性
內部審計監督是指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生產流程、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計監督,以促進單位部門加強經營管理、堵塞漏洞;最終目的是服務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增加企業價值。由此決定了內部審計的職責是一種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是制約與支持、手段和目的、過程與目標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是同一職能的兩個方面。內部審計既是本單位的審計監督者,也是根據單位管理要求提供專門咨詢的服務者。相對于外部審計來說,服務的內向性是內部審計的基本特征,是一種對內進行檢查和評價,并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提供意見的審計活動。內部審計監督查出問題后,處理、處罰只是一種手段,而通過審計工作促進被審計單位規范制度管理,更好地遵守財經法紀,減少違規違紀問題的發生,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才是內部審計的根本目的。因此,可以說審計與被審計對象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有建立在共同的目標取向、寓服務于審計監督之中的內部審計才是新形勢下的企業內部審計與被審計的關系。
二、有效履行好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的職能
2009年1月,IIA頒布了《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其中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企業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次定義將內部審計的監督與服務職能緊密結合起來。內部審計監督是內部審計的本質屬性,服務是監督的派生屬性,審計部門可以通過報告、決定、移交、公示、簡報、專報等多種途徑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然而現代內部審計要求審計機關要實現從單純監督型審計向監督與服務結合型審計轉變,要進一步增強全局意識、發展意識,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從體制、機制上作出客觀分析,為企業宏觀經濟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因此內部審計通過監督不僅要發現存在的隱患和問題,提醒企業關注并及時糾正,更要提出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幫助企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服務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讓企業真正能夠感受到審計服務的價值。
(一)把握好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職能的意義
內部審計監督和內部審計服務是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在企業的健康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有以下兩個作用:(1)防護性作用,通過審計監督,可以制約企業內部的違法亂紀現象、有效防范內控虛設、減少經營漏洞;(2)建設性作用,通過審計服務,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完善,對內控制度合規性、財務安全性、經營安全性進行預警,降低經營風險,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謀服務作用。內部審計監督只是形式和手段,內部審計服務是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保證,兩者的最終目標是增加企業生產價值。所以,兩者的關系既對立又統一,各有側重,缺一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內部審計服務是通過實施內部審計監督來實現的,內部審計監督是治標,內部審計服務是治本,標本兼治,才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
(二)正確把握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關系
由于審計與被審計在認識上存在分歧,各自的價值觀、利益觀不相一致,由此導致雙方不同的評價,被審計單位都不希望在審計中被查出問題。一方面,因為內部審計查出問題會影響被審計單位的工作成績,影響單位領導的政績,也會影響整個部門在組織內外的整體形象和信譽;另一方面,內部審計要求被審計單位糾正其工作上出現的一些錯誤,這就意味著令其改變一貫的工作作風和行為習慣,由此會導致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的排斥,一旦出現這種對立情緒,就將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的成效。為此,審計人員應努力保持與被審計部門的良好關系,獲得被審計單位的支持,以獲得充分有效的審計證據;審計人員應站在醫師、顧問、導師和朋友的立場,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建議、解答和釋疑。具體如何解決好審計與被審計的矛盾,把握好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的力度,關鍵在于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用科學的內部審計理念指導審計工作
由于內部審計范圍的日益擴展和審計內容的延伸,當前內部審計部門主要職責應當是幫助企業增進效能,提高價值。因而,內部審計人員需將以往的消極“監察管制”觀念轉變到“經營管理伙伴”的觀念上,共同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內部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是內部審計部門本職工作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是不可分開的。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當中,應轉變觀念,把內部審計監督和內部審計服務都作為分內工作,全面完成內部審計工作。
2.爭取被審計單位的理解與支持
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向被審計單位的人員講述內部審計的職責、工作范圍和工作目標,并不斷強調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以及被審計單位的目標之間的一致性,以取得被審計單位的理解與支持,及時獲得相關、可靠的信息,提高內部審計效率。
3.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與被審計單位內外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必要的溝通,盡量取得相關機構和人員的理解和配合,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促進彼此的交流與溝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實現組織的最終目標;內部審計人員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應主動、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以保證信息的快捷傳遞和充分交流。
4.注意審計技巧
在實施審計之前,內部審計人員可以與有關部門召開協調會議,對具體審計事項的相關內容進行說明和介紹;在審計過程中,不單純是為了檢查其問題,還要注意發現被審計單位的工作成就并及時給與肯定;對于發現的問題,應幫助被審計部門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產生的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5.加強審計結果溝通
內部審計機構應及時與被審計單位適當管理層就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進行溝通,在溝通時應注意溝通技巧,進行平等、誠懇、恰當、充分的交流。同時在編寫審計報告時注意用詞得當、表達清晰、實事求是;在上報之前應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對于差異再次進行研究、核實,以消除不必要的猜疑和誤會,確保內部審計意見得到有效貫徹,以實現內部審計目標。
三、正確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職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內部審計的性質已由原來的“獨立評價活動”轉變為現在的“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的宗旨已由原來的“檢查與評價組織活動”轉變為現在的“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可見,增加企業價值、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已成為內部審計發展的方向。
(一)嚴格執行審計監督,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原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指出:“內部審計的定位應該是四個字,就是管理、效益。內部審計也有監督,但監督的著眼點一定要放在促進部門加強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和提高經濟效益上。”內部審計由單純的監督職能向經濟監督、評價、鑒證職能發展,更加注重經營活動的事前預測和決策,已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據統計,英國公共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中,大部分的內部審計機構開展了對管理和業務經營系統的審計,他們對單位管理控制系統的審計,超出了對財務領域的關注程度。在高新技術的沖擊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面對企業日益增長的各種風險,將內部審計向風險管理審計和咨詢活動擴展的傾向日益增強。內部審計應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并使這種內審成果轉化為單位的生產力,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的“審、幫、促”作用。
(二)高效實施審計服務,增加企業生產價值
不管是內控審計、流程審計,還是經濟效益審計,都是增值審計。增值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方向和精髓,它為內部審計提供了無窮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要求內部審計人員除了要有財務控制的知識和能力以外,還需要有內部控制的經驗和知識及對生產流程的認知。內部審計人員應對現有的內部控制不完善和控制缺位的環節及風險性提出建議,并協助相關部門人員提出具體完善內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案。只有這樣,把審計監督轉化成審計成果,并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內部審計才能體現出為企業增加價值的作用,才能充分體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力,企業的管理層才會發自內心的需要內部審計。
四、總結
總之,內部審計要在監督中體現服務的原則,在服務中執行有效的監督,審計監督始終服從和服務于企業發展這個最終目標,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重要作用,將內部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緊密聯系在一起,是現代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內部審計部門要妥善處理好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正確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和增值審計職能,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促進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