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各大型企業均在調整發展戰略、完善體制機制、增強創新能力、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以此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工會經費在收繳、管理、使用上的難度和風險也在逐年加大,而企業工會經審組織的基本職責就是對工會經費、財產管理和相關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和監督。在新形勢下,工會作為“職工之家”,更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圍繞企業“發展與和諧”的主題,建立和完善工會內部監督機制,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因此,進一步加強工會經審工作成為企業工會組織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加強經審組織建設,夯實工會經審工作基礎
經審組織建設是新形勢下工會經審工作的重點,是開展好經審工作的保證,是工會經審工作扎實有效、穩步開展的關鍵環節,在工會全局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首先,要從組織建設、思想建設、理論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等方面入手,注意吸納作風正派、堅持原則、懂業務的人員進入經審會,切實配齊配強經審干部,健全經審組織。要本著“三同時”的原則切實做到經費審查委員會與工會組織: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產生。積極創造條件配備專職人員,達到“工會經審組織網絡化,開展活動經常化”,為工會經審工作的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其次,整合資源,形成審計合力。要采取工會經審人員與工會財務人員相結合、專職經審人員與兼職經審人員相結合、工會審計人員與社會聘請特約審計員相結合的辦法,提高審計廣度和深度。
二、加強經審制度建設,完善工會經審工作機制
近幾年來,全總非常重視工會經審工作的制度建設,先后頒發了《工會審計操作規程》(試行)、《工會審計工作底稿的規定》(試行)、《工會審計報告撰寫的規定》(試行)等經審工作細則。因此,企業必須要加強經審工作的領導,狠抓各項經審制度的落實,完善內部經審制度,以確保工會經審工作落到實處。
1.必須依法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
從“源頭”和“入口”上把關,在執行預算過程中,認真實行重大經濟事項計提討論、“一支筆”審批和定期分析、報告,從而保證工會財務預算編制、審批、調控和決算編制的嚴肅性。
2.嘗試交互審計制度
在各級工會組織中,理順工會組織結構中的內部管理關系、財務關系和審計監督關系,需要建立逐級內部審計制度,并形成交互審計機構,如集團公司的經審會負責審查直屬企業工會組織的經費收支和財產管理狀況,直屬企業的經審會負責自己下屬各單位的經費審查,而集團公司則由上級主管部門(地方工會組織的經審會)來審查。同級工會組織每年或每半年在上級組織的統一領導下,對內部審計業務質量進行交互審計,以交流審計資源,總結審計經驗,結合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審計工作評比,以推動審計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整個工會形成自審、互審、抽審的交互審計機制,有利于調動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積極性,增強各級工會組織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意識,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3.開展定期會議制度
上級工會定期召開下級組織的經審座談會,分析研究經審工作,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將經審工作納入工會全局工作安排,有利于工會經審工作的布置和經驗分享。
4.認真實踐“臺賬化”管理制度
在大型工會全面推行經審工作“臺賬化”管理制度,是企業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的需要。由于大型企業層級較多,資料共享困難,建立工會經費審計資料電子信息庫有利于實現統計匯總及資料共享等,便于上級和同級組織隨時掌握本級以下層級工會經費的入庫情況,增強了工會開展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審計提供了全面的信息資源。
5.建立經審工作檔案管理制度
實行經審項目檔案責任制,嚴格按照“誰審計、誰立卷”、“誰結卷成”、“定期歸檔”的規定進行檔案管理,并將檔案管理工作作為經審工作的重要考評內容,獎優罰劣,促進經審工作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
三、創新經審方式方法,拓展工會經審工作手段
1.變監督為服務,建立精益審計方式
堅持從“審”字入手,做好“幫促”,要對重點項目、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進行跟蹤、延伸審計,“審深、審細、審透”,不留死角,對查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在督促整改上見成效,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限度的效益。長期以來,企業工會經審工作在工會主席領導下,監督同級工會組織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財經法紀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有必要把服務思想和精益思想納入工會經審工作,做到每審一次有一個重點,審一次解決一個問題,揭示損失浪費,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2.強化事中審計,當好“醫生”和“咨詢員”
經審工作不是單純的充當“消防員”的角色,而要將審計工作前移,由過去的事后審計轉向事中審計,防患于未然。工會在經費使用決策的執行過程中,經審會可以隨時進行監督,并參與判斷決策,還可在執行過程中及時進行修正,以確保決策和經營的合法性,對工會的經營活動發揮積極參謀作用。
3.堅持實務審計,作為審計監督工作的切入點
要求對工會經費的收、管、用和財務管理的民主監督與專業監督結合起來,普遍實施對本級經費預、決算的審查監督,并加大對經費收支、財產管理和相關經濟活動的審計力度。從具體的實務審計中發現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從管理制度、規章制度、工作程序、運作機制上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建立健全以審計為基礎的工會經審監督機制,實施“源頭”、“過程”、“結果”的全面審查監督,充分發揮工會經審工作監督效能。
4.嘗試審驗制審計方式,提高審計針對性
工審驗證制度的基本程序是:基層自查申報-上級審查驗證-開展專項審計。它是在基層單位對本級工會年度財務工作成果,尤其是工會經費撥繳情況進行自查申報,并提供相關佐證資料的基礎上,由上級工會進行審查驗證該單位工會經費是否足額撥繳以及工會財務工作狀況,然后作出正確評價,針對存在問題重點開展專項審計和監督整改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以書面形式簽發審計結果和審計意見,最后督促整改和落實審計意見,努力實現工會經費計撥工作規范化。在大型企業中,嘗試這種審計方式,既有利于實現層層監督,又有利于上級組織有針對性的對下級工會開展經審查監督工作。
5.強化工會主席離任審計,確保工會資產完整
這是工會獨立管理經費的客觀要求,是工會經審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型企業凡是工會主席因職務變動、工作調動、離退休等原因離開工作崗位的,都要進行離任審計。通過審計使離任者清清楚楚,接任者明明白白,防止交接的雙方底數不清,債權、債務責任不明,尤其是對工會資產進行徹底清查盤點,防止工會資產的流失,保證工會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6.將內部控制與經審工作相結合
一方面,工會經審人員通過對工會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運行的現狀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對照檢查,對內控制度的健全性進行審計,保護合法、抑制非法,加強防護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嚴格預算編制、細化預算項目和做實項目內容,確保預算的科學執行和資金合理使用,如制定并執行《工會預算項目審批單》和《工會經費收支預算表》。這樣有利于經審人員事前知曉和管控,發揮經審監督的防護作用。
7.充分利用計算機審計,提高經審科技含量
一方面,從審計方法入手,對審計線索電子化記錄經濟如何審計,是當前審計工作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之一;另一方面,從審計手段入手,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人類對信息的需要,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方式與途徑也正在發生重大變革,這都需要利用計算機高效處理信息,逐步推廣計算機輔助審查,以確保工會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這也是經審對象新技術手段的運用和變化對經審工作提出的客觀要求。
四、加強經審隊伍建設,提高經審人員素質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經審隊伍,是加強大型企業經審工作的根本。一是加大培訓力度,適應經審工作發展要求,運用多種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培訓工會經審干部,組織經審干部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財會審計知識,學習經審工作業務和必要的相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進行審計示范。針對經審工作新人,要開展“工會經費審計的內容”、“工會經費使用范圍”、“基層工會經審檢查方法和程序”、“基層工會固定資產管理”、“經費管理關注的問題”等方面的培訓,指導各基層經費審查委員會有效開展工作,進一步強化各基層經審委員責任意識,切實提升各基層經審委員會工作能力。通過層層培訓,不斷提高經審干部的素質,從根本上確保經審工作質量的提高。二是鼓勵經審干部自學,不斷增強法紀意識和提高政策水平、業務能力、審計操作能力。三是要弘揚先進,鞭策后進,對工作突出的優秀經審干部進行表彰和鼓勵,提高經審干部的積極性,促使大型企業工會經審工作更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