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中,因企業內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實際財務結果與預期財務結果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貫穿于企業各個財務環節,是各種風險因素在企業財務上的集中體現,具體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量風險等。
二、形成并購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
1.財務狀況調查
企業間的并購活動是一項復雜而又對企業發展影響重大的經營活動。企業在并購前對目標企業進行調查并充分了解目標企業信息是非常必要的,財務狀況調查是并購前調查的重中之重。企業作為一個多種生產要素、多種關系交織構成的綜合系統,極具復雜性,并購方很難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全面了解、逐一辨別真偽。一些并購活動因為事先對被并購對象的盈利狀況、資產質量、或有事項等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沒有發現隱瞞著的債務、訴訟糾紛、資產潛在問題等關鍵情況,而在實施后落入陷阱,難以自拔。 企業價值評估
在企業并購中,收購價格評定包含兩個基本步驟:一是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二是在評估價值基礎上進行談判。由于評估價值是價格談判的主要依據,因此,能否客觀、公正地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在通常情況下,目標企業價值評估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因為中介機構專業化的評估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能夠提供相對較為客觀的價值判斷,不過,其前提是中介機構本身要客觀公正,具有中間立場。即便如此,在目標企業價值評估中仍然存在兩個方面的風險來源:一是來自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二是來自評估過程和評估方法的采用。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之所以存在風險,如前所述;評估過程和評估方法之所以存在風險,是因為中介機構可能在利益驅動下進行虛假評估,或者采用了不恰當的評估方法和技術路徑導致評估結果失真。 并購融資
企業并購方式的選擇,一方面取決于企業對并購成本與預期收益的比較,另一方面受制于外部市場環境。在并購支付上我國主要有承擔債務式、現金購買式和股票交易式,每種支付方式都有它特有的風險程度。企業并購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所以并購決策會對企業資金規模產生重大影響。在實踐中,并購動機以及目標企業并購資本結構的不同,會造成企業并購所需的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自有資金與債務資金投入比率的種種差異。與并購相關的融資風險還包括是否可以保證資金需要,融資方式是否適應并購動機,現金支付是否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杠桿收購的償債鳳險等。正因為每種支付方式對企業的現金流量及對未來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不盡相同,因而如果企業不能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選擇并購方式和支付方式,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