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概述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事業單位提供的反映事業單位某一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書面文件。
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
會計報表是以日常會計核算資料為主要依據,按照一定的格式加以匯總、整理,用來總括地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文件。會計報表附注是為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財務情況說明書是為了解和評價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所提供的書面資料。
事業單位除完成國家預算計劃、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以外,其財務會計和核算體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大部分事業單位除財政撥款外,還有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性收支業務,事業單位除了完成國家計劃實現社會效益外,還有挖掘潛力為社會多作貢獻的一個側面,從而實現增收節支,改善自身的運營條件和職工待遇,體現資產保值增值和按勞分配的薪酬制度。
第二、事業單位雖然不提供物質產品直接生產,但向社會提供精神產品,具有服務性并產生服務價值,如科、教、文、衛等各種事業單位。這些部門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對第三產業的智力服務依賴就愈加顯著。
第三、多主體,多形式辦事業,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已成為事業發展的趨勢;收入分為預算內、外兩部分和經營收入,而事業支出難以區分預算內、預算外和經營性支出的情況尤顯突出;以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事業單位(如國立高等院校、廣播電視、報社、醫院等),經費來源主要系自身的事業性收費,重大建設項目資金不足依賴信貸資金。其會計核算辦法應當較多地運用企業核算辦法,從而保障會計報告對利益相關者的有用性。
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現狀和問題
隨著經濟時代的變遷,現有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息的不完整,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現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這是由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事業單位內外環境的變化,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除了事業單位直接投資者,債權人外,還有政府、顧客、社會伙伴、社會公眾等。
現行的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由于在向使用者提供時通常不會報告與交易無關卻于某方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因此對某方面信息的缺乏,即時不會影響與之相關的利益方,但是對事業單位日后的經營決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著消極影響,因此無法滿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第二、非實時性。現行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大多側重歷史數據的統計,因為是一種非實時性的記錄,因此其時效性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周期較長,時限過寬,年度報表要求年度末四個月報出,基于這樣的信息所做的決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第三、過分強調分析,忽略其他信息。正如我們所知道,現行財務會計報告側重于歷史數據的總結,大多只是各種報表,數字的羅列,雖然經過會計信息的處理和分析,但是這種基于歷史成本的會計報告無法具有對未來發展決策狀況的分析,缺乏預見性,無法預見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忽略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資產負債的分析,事業單位實際現金流量狀況等財務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事業單位的社會聲譽、社會責任,也就是說從現行報告上看,使用者無法通過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該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也是現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