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變革的技術手段和基礎性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06年制定并發布了《2006-2020 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辦發〔2006〕11 號),同時對各部門、各地區提出了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并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會計信息是國家重要的信息,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投資者利益和國家宏觀決策。
會計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會計工作與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對于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工作水平意義重大。財政部為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4月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2009〕6號),明確了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但是,會計信息化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才能逐步實現。
2 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歷程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過程,是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會計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傳輸、存儲等處理,使會計信息處理高度自動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動、實時報告會計信息,為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者、企業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的過程。我國的會計信息化經歷了以下3個階段:
2.1 計算機會計信息的產生階段
1979年,中國一汽財務試點工作的開始,標志著計算機技術開始運用到會計工作中來。這一時期主要是用計算機幫助進行會計數據的計算,數據不能獨立,不能離開相應的程序而被其他程序調用,數據庫技術尚未出現,僅是代替人工進行給定數據的計算??梢哉f,這是我國會計信息化的雛形。
2.2會計電算化普及應用階段
自1998年以來,財務軟件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會計電算化開始逐步得到普及。管理型財務軟件的出現,為現代會計信息化提供了技術層面物理層面的保證。在1999年召開的“會計信息化理論專家座談會”上,專家們認為,隨著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會計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會計電算化的功能不斷拓展和豐富,將會計電算化改為“會計信息化”更有利于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推進新形勢下會計的研究和發展。由會計電算化過渡到了會計信息化,標志著我國已進入會計信息化發展階段。
2.3基于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會計信息化發展階段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和經濟全球化,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對會計信息化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階段,會計信息化有其具體的內容和目標,會計信息化是作為國家全面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出的,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要求實現會計信息化。
3 實現我國會計信息化存在的制約因素分析
財政部指出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有六大主要任務。要完成這些任務最終實現會計信息化,就是要了解、分析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
3.1 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困難
?。ǎ保┲饔^方面。單位會計信息化首先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并在經費、人員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投入。但由于企業會計信息化帶來的效用短期內不明顯,而且投入又不小,導致領導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其次,大家對會計信息化的理解常常局限于會計基礎工作的信息化,而基礎工作的信息化對企業實質性影響不大,信息化與否意義也就不大。最后,不少會計人員由于自身素質不高也不愿意或不主動進行信息化建設,這些都使得企業會計信息化進程受到影響。
(2)客觀方面。會計信息化建設要求配套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還無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少企事業單位內控也流于形式,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會計信息化建設自然無法徹底。會計信息化軟件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財務數據不能與業務部門共享,致使單位信息化軟件只有財務部門和個別部門在使用,不僅與企業外部信息系統隔絕,而且與企業內部的業務部門也沒有實現很好的連接,甚至軟件無法按單位要求提供信息,使得有些重要信息還需手工完成等。
3.2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脫節影響實現會計信息化
?。ǎ保﹤鹘y的會計理論與手工操作是相融的,而隨著會計信息化發展,會計方法及實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會計理論已無法對會計實踐進行指導。如理論上很少考慮計算機及網絡進入會計領域所引起的變化,對于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理論支持相對不足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ǎ玻嬋瞬排囵B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導致“人”這個重要的角色在會計信息化中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會計教育是為培養社會所需的會計人才,會計信息化是網絡與會計相結合的高科技產物,對相應的會計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既要求他們精通計算機網絡知識、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計算機的基本維護技能,又要求他們具有很深的會計理論功底和嫻熟的會計業務技能。會計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這樣的“復合型”人才,但現實的教育卻無法提供這樣的人才。由于會計教學的定位不同、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和教師實踐經驗的缺乏等原因,培養的會計人才,有的較懂理論,不懂實務;有的較懂實務操作,理論卻薄弱。對于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也常流于形式,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培訓。因此,現實人才培養情況也是制約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