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應用指南規定,長期股權投資適用于以下幾種類型的權益性投資:第一,企業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第二,企業持有的能夠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權益性投資;第三,企業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第四,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對于以上4種類型的權益性投資,企業在采用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時,符合第一和第四兩種類型的權益性投資,企業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權益法核算。
所謂成本法,就是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人賬,不隨被投資單位權益的增減而調整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投資企業接受的現金股利全部屬于投資以后被投資企業產生的累計凈利潤。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投資企業將其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因其核算簡單,不再贅述。
投資企業接受的現金股利不全部屬于其投資以后被投資企業產生的累計凈利潤。即接受的現金股利有屬于投資以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就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累計凈利應分得部分作為被始投資成本的收回。公式有四個:①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全年月份。②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單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③投資企業投資年度以后確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計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損益)*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④投資企業投資年度以后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股利-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對于初學者來說,成本法核算的上面兩段文字,無異于天書,很難理解。對于初始投資成本轉回金額的公式就更難理解。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四句話,上面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通常股利當年分上年,分得股利部分記應收股利,上年利潤應分得部分記投資收益,差額部分初始投資成本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