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環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在傳統會計核算中,資產負債表對部分環境負債未作確認,利潤表中同樣未確認企業采取環境治理措施發生的支出,最終導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觀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此,現代會計應增加環境信息的披露內容。雖然目前我國企業和會計實務界對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尚未行動,但我國會計學會已經把環境會計問題列入九五規劃。2001年1月中國會計學會又成立了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宗旨是宣傳環境政策法規,開展環境理論研究,總結環境會計工作經驗,介紹國外研究與實務動態,推動我國環境會計實務工作的展開,進一步增強全民環境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成立之后,于2001年11月召開了首次學術研討會。該次會議從宏觀和微觀、國內與國外、核算與控制、會計與統計、規范與實證的結合上,對環境會計的理論與實務問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討論,提出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該委員會的成立,必將推動、加速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也表明了政府實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決心。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上,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在介紹日本《環境會計指南2005》的基礎上,對其在我國鋼鐵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的實用性進行了實證研究,并提出建立我國的《環境會計制度》內容框架應著重對環境支出的界定和規范等建議。我國政府代表也已經多次參加了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組的討論,財政部會計司在答復聯合國財務國際環境會計法律法規情況的調查時,也認為企業對為減少和防治污染及恢復環境而發生的成本費用、因污染而發生的費用損失、因污染而發生的社會成本進行披露是很重要的。
二、我國實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難點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實務不夠成熟
我國現行用于指導企業會計和報告實務的法規主要是由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制定的,包括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準則、財務通則、行業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以及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執行的信息披露規則和準則??傮w來說,這些法規、制度和相應的企業會計與報告實務對于環境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雖然少數企業有自愿披露的跡象,但是,從環境會計涉及業務的處理、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形式上,企業間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可比性。另外,我國目前的稅法中也有對某些企業減免稅的規定,這些規定雖從減免稅的正面鼓勵企業防治污染,但缺乏進行信息披露的明確規定。除此之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關規定中,也缺乏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內容,而且缺乏與其他環境法規的協調性。盡管1999年以來,中國證監會重視環境保護,強調對重污染行業的企業在上市前進行環境審核,但目前對環境的審核僅是內部掌握,并未向廣大股民公開披露。這樣由于信息披露不全面,有可能使投資者將其資金投向污染嚴重的企業,從而加劇環境污染和破壞。廣大股民在不了解企業環保真相的情況下,必然承擔著上市企業因不符合環保要求而倒閉或被取締、責令停產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不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
?。ǘ┉h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我國目前有些企業仍存在著“重經濟輕環境”的思想,“先污染,后治理”等非持續的行為仍大有市場,公眾的整體環境意識比較低下。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企業可能就不愿對外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會計界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大多數局限于微觀層面,將環境會計局限于企業環境會計,而忽略了宏觀層面的環境會計;或者將宏觀環境會計看作是統計學家的事,對宏觀環境會計研究參與不足。這種研究現狀的缺陷有兩個方面:首先,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其次,沒有認識到環境作為一項公共產品,對環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個宏觀與微觀銜接的核算體系,從而不利于在會計體系中實現宏觀環境核算與微觀環境核算的銜接。
?。ㄈ┉h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
建立環境會計是一個系統工程,環境會計理論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需要考慮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影響。從已經具有的成果看,大多數論文只注重環境會計理論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將環境會計理論作為一個系統和一個整體來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較少。相當一部分學者在對環境會計進行研究時,寫一兩篇文章以后就不再探討,不能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或系統研究,因而難有一定深度的力作問世。在研究方法上,屬于規范性研究的文章較多,實證性研究的文章較少。我國企業目前對于這些問題不作披露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這勢必影響有關各方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企業環境狀況和環境業績等問題的了解,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性。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和報告中對環境問題忽視的原因主要表現為:現行企業執行的環境管理法規和監督方式只考慮國家的信息需要;現行企業會計和報告的管理機關,缺乏關于環境信息披露及其相關信息披露的原則規定;現行企業和會計人員長期以來慣于執行國家規定,沒有主動、自愿披露的習慣;會計理論界缺乏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十幾年來,我國會計界一直忙于傳統財務會計的模式性轉換,而對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工作重視不夠。
?。ㄋ模┉h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缺乏配套的環境會計準則
盡管我國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環境會計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環境信息的動機,但遺憾的是,由于尚未形成具備可操作性的會計準則,使得當前環境會計缺乏與實務相結合的理論支點,導致環境會計實務還沒有相應的理論指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出現盲點;由于環境會計準則是一部操作性很強的會計準則,目前又沒有可借鑒的、現成的環境會計準則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定,而制定這一準則所需的調研、咨詢工作將是非常復雜的,出臺需要時間。
三、我國實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對策和建議
盡管我國目前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實施上存在很多問題,但這種制度的建立和最終的實現則是大勢所趨,環境會計既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作為環境與環境資源管理的信息系統,它又是確保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立法,強化執法,加強環境法制教育
加快包括產權制度在內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適應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法律體系和環境資源協調管理機制。
更新會計人員的傳統知識結構,普及環境科學和環境經濟學知識。加重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的處罰力度,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從制度上促使犧牲環境的不可持續行為負擔高額成本。
?。ǘW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
發達國家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實踐上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理論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無論從理論還是實務上,我國應該充分借鑒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外企業的實踐經驗,發展環境會計。但在借鑒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由于所處的政治、經濟等環境的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差異。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國外的做法不能完全適用于我國,我國擁有許多自己的特殊問題,因之,必須具體分析。只有在借鑒與創新相結合的基礎上,環境會計才能建立并得到逐步的完善。
(三)努力貫徹審時度勢的原則
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需要一個由萌芽、發展到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一下達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現實的,在不同階段,對環境會計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從形式到內容、從核算方式到推行范圍應逐步提高。從形式上看,不妨采用先“文字說明/補充資料或附注”,然后逐步過渡到“貨幣量化/正規報表”的方式;從內容上看,可先報告部分易操作的內容,如國家規定的環保標準是否達到,環保投資與支出、環境污染罰款損失、環保改進措施帶來的直接收益以及由于污染造成的損失的賠付和其他各種環境負債等,然后再逐步過渡到可以作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全部內容;從核算方式上看,可先不作正規的專門計量,只是從現有的會計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中獲取部分資料,形成環境報告,然后再逐步過渡到建立完善的環境會計確認、記錄和報告體系;從推行范圍上看,可先從污染嚴重和國家重點建設的企業或行業開始,然后逐步過渡到全部行業。
(四)積極采取自愿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
國外許多企業都能做到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凡是對環保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政府及社會公眾都給予支持和鼓勵。在缺少強制力和技術指導的情況下,一般企業并不愿意在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方面多做工作,由于環境污染對經濟效益造成影響的企業更是如此。因此,應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包括行政管理監督和專項環境審計。此外,政府還應大力宣傳環保的重要性,提高公眾對環境污染危害的認識,利用社會公眾的力量制約企業環境行為。通過企業充分及時地對外自愿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可以溝通企業與各方的關系,有助于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使其不僅在資本市場上而且在商品市場上都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這種披露還有助于讓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業的資金流向和支出途徑。但國外的經驗也暴露出完全自愿披露的缺陷,即使大家都對外報告,但標準不一、程度不同,外界也很難做出公正的評價和比較。
?。ㄎ澹┍M快制定環境會計和信息披露準則
由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包括環境問題的財務影響和環境績效兩個方面,環境會計和信息披露準則的制定不妨分兩步進行。首先制定專門解決環境問題的財務影響的具體會計準則,以囊括我國目前所能認識到的所有與環境有關的財務問題;然后制定環境績效信息披露的準則。對于環境績效信息的披露應認識到它可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把與環境績效有關的信息分散在年度報告中的各個部分披露,按照我國上市公司目前的做法,這些信息披露的要求就應該由中國證監會在其信息披露規則中做出規定,即重新修訂現有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或者是在現有準則之外,再制定補充性的新的準則。
?。┟鞔_宏觀環境會計未來的研究重點
我國宏觀環境會計未來的研究重點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一是自然資源耗減的進一步研究,使自然資源耗減建立在可靠的資料基礎之上,并使耗減成本落到實處;二是要促進環境成本估值的模型化、標準化。為了統一全國綠色會計核算工作,有必要形成模型化、標準化的評估方法,增強其普遍適用性;三是進一步開展生態破壞成本的研究,使其成果能夠應用于核算實踐領域之中;四是實現綠色GDP核算與企業會計核算的銜接問題;五是研究以綠色核算工作,推動循環經濟的開展,應當了解和借鑒國外環境會計的理論,結合我國國情,研究、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在我國企業中全面、科學地開展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工作。
環境會計既是一個會計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其最終目標是“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全面豐收”。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要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利益,而且要擔負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美.斯坦利.費希爾.經濟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2] 秦榮生.受托經濟責任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0.
[3] 葛家澍.九十年代西方會計理論的一個新思潮.會計研究,1992.5.
[4] United Nation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olicies and、linkages[Z].New York,2002.
[5] United Nation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procedures and Principles[Z].New York,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