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高校現階段資金籌集存在的問題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方案(試行)》中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指標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周濟部長說:“教學經費投入作為一項重要指標,教學經費投入不達標,學校的教學評估就不能通過。”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聚財、理財、及時地提供足額經費已成為高校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目前,高等學校教育經費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財政撥款;二是學費收入。教育資金來源的過于單一,教育資金的嚴重不足,嚴重阻礙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多渠道籌措資金,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已成為高校發展的一種趨勢。
二、多渠道籌集資金方式的實踐與探討
擴招以來,我國眾多高校結合自己實際和優勢,針對籌資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在此基礎上,對高校資金來源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與總結。
(一)不放松爭取國家財政對高校支持的同時,加強校企合作
高校、企業的合作能促進雙方的發展。高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學生實習場所、就業離不開政府、企業的支持,高校的科研項目要想產生經濟效益,必須通過企業轉化為適用型產品,轉化為生產力。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不斷地改進產品,提高生產技術,這就需要企業有創新意識、有專利產品生產,否則必將衰落。而高校擁有大批量的高科技的科研人員和科研項目,他們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許多技術難題,提高產品質量,研發專利產品等。企業利用這些技術和智力投資進行產品更新改造,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企業拿出一部分資金,投入高校,支持高校發展,彌補教學科研經費不足,使高校從一個新基點向前發展,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具有創造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人才。這樣既能解決高校的資金緊張,又能為企業解決創新問題,實現了校企的雙贏。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對校辦產業的管理與投入。以前學校向校辦企業投資了大量的資產,初衷是通過資產的有效利用,促進科研成果盡快轉換化為生產力,為高校教育事業籌集較多的資金,但由于校辦產業只是高校的一個附屬部門,沒有自主權,投資收益率低。因此必須加大校辦產業的改革,對校辦產業引進企業化管理機制,以利潤最大、成本最少化作為它的管理目標,通過民主化的決策(職代會)確定投資方式、投資額,提高校辦產業的投入產出額,提高收益率,為高校帶來較好的經濟收入,為解決高校資金緊張解燃眉之急。
(二)繼續加強學費收入的管理
高校的學費收入主要包括本專科生學費收入和成人教育學費收入。而學費收入的管理主要是指本專科生學費管理。按照國際慣例,學生所交學費一般可占教育成本的30%,我國的收費水平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見,學費收入是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事業順利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著學費收繳困難的問題,并且學費收繳壓力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學生拖欠學費達到一定數額的時候,會嚴重地影響著高等院校的正常運轉。要想有效地解決學生欠費問題,高校必須加強收費工作的制度建設管理,使其進一步規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一,對欠費學生有區分地對待。對屬于惡意欠費,拿著父母的血汗錢高消費的學生,我們要進行更細微的思想教育,要加大誠信教育,同時與他們的家長及時溝通,督促他們及時交費,而相當一部分屬于家庭貧困的學生,建立“綠色通道”,高校要積極拓展無償資助渠道,為貧困生提供校內勤工助學,假期和業余時間打工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學業,積極推進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進一步完善以生源地貸款為主要資助渠道的助學體系。第二,建立和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學費收繳工作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還需要各部門共同協作,建立財務處與相關職能部門、各院系的定期工作溝通機制,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一體化的學費收繳體制,將學生學費繳納情況與學生日常管理、年終評優、助學政策等方面掛鉤。第三,改進收費方法,高校可以與銀行合作,要求學生學費匯入指定卡內,由銀行批量代為處理;學校可以使用POS收取學費,避免了不同銀行、不同地區的銀行卡帶來的不便,減少了學生因交學費而耽擱時間的情況,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人教育的學費收入是高校辦學收入的一種有效補充。高校對成人教育收入制定合理的分配比例,促進各院、系辦學的積極性,擴大招生規模,以獲得更多的教育資金。
(三)社會捐贈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制訂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已經提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這是第一次把社會捐贈作為高教經費來源之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社會捐贈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辦學經費總體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并且是很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名校。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社會,社會捐贈已成為補充高校資金不足的一種有效方式,所占比例遠遠高于我國。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資金使用透明度不夠、對捐贈者的精神回報不夠、募捐的觀念和方式過于被動等。
為了提高社會對高校的捐贈力度,我們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如基金委員會等)管理捐贈資金,并且定期公布資金使用狀況、使用方向;增加對提高對捐贈者事跡的宣傳,給予應有的名譽、贊揚,努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作為對捐贈者的最佳回報;成立校友會等組織,主動加強與校友的長期聯系,吸引更多的捐贈;我們要積極倡導高校社會捐贈,以期引起蝴蝶效應,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捐贈者的行列,形成良性互動,營造社會和諧氛圍。
(四)繼續加強銀校合作,積極爭取銀行的貸款和投資
前些年,高校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的情形下,爭取到銀行資金的支持,確實促進了高校的發展。但由于貸款規模過大,資金使用不合理等原因,使得許多高校陷入了債務危機,談貸款而色變。
只要充分利用好貸款,繼續加強銀行業之間的合作,對高校的發展是有益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獲得、使用貸款的過程中,要堅決摒棄“銀行是國家的,貸款是銀行的”,貸款“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白用誰不用”等錯誤想法,要把貸款用到實處,用到有利于學校發展上來。第一,在貸款時要集思廣益,充分論證貸款項目,制定合理的貸款期限、還款方式、貸款利率,利用資產負債率,資金成本率,年還債能力等財務指標綜合考察,確定貸款額度,盡最大可能的減少財務風險。第二,正確使用貸款,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必須按照貸款預算進行,不能超項目、超金額運用資金,紀檢部門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及時解決。第三,制定科學合理的還款計劃,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企業以凈資產為其最大的財務管理目標,作為高校也應將其作為最大的財務管理目標,爭取凈資產最大化,加強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按期按計劃還款。總之,校銀合作畢竟是一種高風險高成本的融資方式,它只能作為高校籌集資金的一種有效地補充,不能作為籌資的主要渠道,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堅持合理利用,充分考慮資金使用效率,只有這樣,才能使有效的資金用到實處,才能使貸款資金真正做到促進高校積極發展。
(五)融資租賃引入高校
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可以轉移,也可以不轉移。其具體內容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并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高校采用融資租賃資產、實驗設備,增加了高校融資的靈活性,能在較短時間內解決資產、實驗設備的不足,可以將高校的現有資產轉變為現金,加速資金的流動,用以彌補高校教育資金的來源。融資租賃承租人只需定期支付租金,籌資成本低,不用擔心償還資金的風險,也不用擔心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
通過對以上各種籌資方式的探討與研究,可以得出,高校資金問題的解決,應當在爭取更多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上,加大其他渠道籌資力度,使各種方式達到適當的比例,最大程度地促進高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金芝.淺議高校學生學費的收繳與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2).
2、李炫林.高校捐贈:國外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彼得•T.埃爾格斯.租賃決策[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