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轉變內部審計目標定位,為企業戰略發展服務
國家審計署明確提出,內部審計工作的目標是促進組織加強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內部審計若只停滯在履行監督職能,而不能為組織創造價值或提升組織的價值,必將損害內部審計存在的根基。所以,內部審計應將目標定位轉向管理審計,以提高組織經濟效益為核心,將監督融于加強組織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為實現組織經營目標提供服務。從短期來看,內部審計是為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營效益服務,但從長遠來看企業內部審計是為企業戰略發展服務,隨著審計范圍的擴大,審計職能的提升,內部審計將逐步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二、提升內部審計組織地位,強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活動的開展是否受到干擾。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生命,只有當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具有相應的獨立性才能順利開展工作,才能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審計工作水平。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獨立的地位、適當的處罰處分權,更有利于工作的開展。一般而言,內部審計的領導層次越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就越有保障。我們應該改變內審部門的組織設置,成立獨立于各管理層級的審計部門,將其置于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對董事會負責,對直接領導負責。同時應賦予內審部門對所有職能部門和個人進行審計的權限,以確保內部審計的結論和建議能得以有效執行。
三、不斷擴展新的審計內容,由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延伸
內部審計應該開展績效審計,以評估組織的績效管理系統以及核心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一個有效的績效管理系統將成為支持組織目標的有利工具。內部審計活動還應協助組織識別和評價重大風險問題,應當運用風險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對組織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和報告,幫助組織改進風險管理與控制系統。另外,由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延伸。事前審計是指對計劃和預算、投資和更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成本預測等內容進行的審計,通過事前審計可以防患于未然,對于項目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不利因素、能事前提出糾正和剔除的建議,供決策部門考慮,避免決策失誤。事中審計把經濟業務的實施情況與計劃、預算及一定的標準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糾正。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修改計劃和預算,使之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合理有效。
四、改進內部審計工作方式,全面實行計算機審計
應加強計算機技術和風險分析方法在內審中的運用,提高內部審計的經濟效益性。應用計算機審計工具和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與效果,通過在線共享信息,在遠離審計業務客戶之外的地方實現遠距離接觸業務數據。在國外某些跨國公司已經開發了一些審計軟件,用以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并應用與整個企業管理系統中,它們提供了將貫穿于分散型組織中的各個控制、分析和信息儲存領域協調起來的方法,能更好的為實現集團戰略目標服務。其次通過將審計模塊嵌入審計業務客戶系統中,實現持續監督控制,審計人員可以在有問題事項發生的同時就可以得到警惕。另外,計算機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效率,通過計算機可以對總體進行全面檢查,從而降低了審計風險。
五、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加強內審人員后期教育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職業道德規范》規定內部審計師應運用并信守公正、客觀、保密、勝任原則。對于勝任原則,由于目前審計隊伍中大多屬于財務審計人員,不能滿足進行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審計的要求,因此要不斷充實審計隊伍,同時加強審計人員培訓,使審計人員知識不斷更新,實現審計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的提高,以適用新形式下高質量審計的要求。組織領導應對內部審計隊伍建設予以足夠重視,努力將高素質、跨專業的人才引入內部審計隊伍中。同時,要加快各地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建設,發揮協會在信息共享、經驗交流、人才培訓和后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高。應重視職業道德素質建設,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提倡和發揚堅守原則、勤勉敬業和銳意進取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陸蘭丹,當前企業內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J].《中國內部審計》2004.9.
[2] 沈建華,不斷提升內審工作功能 [J].《中國內部審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