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會計教育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于會計教學模式。作為高校多年來從事會計教育的教師,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傳統的高校會計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雙方的積極性都不高,學生普遍存在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性、適應能力差、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除了人才培養模式錯位、課程安排不合理、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手段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因素外,與教學方式和方法刻板、傳統的教學模式盛行不衰也有著直接的重要關系。由于我們一直把高校會計的培養目標定位于知識精英,強調高等會計教育傳授知識的科學性、理論性和系統性,從而導致了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際,重考試、輕應用,重繼承、輕創新,以記憶書本知識的數量與質量、掌握標準技藝的準確與熟練為標準評量和選拔人才的傾向,因而會計教學模式也基本上是以傳統的“傳遞一接受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教師至始至終完全控制著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通過“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傳遞一接受的單向過程完成知識傳授。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在課堂上,“教師念教材,學生記筆記”,實行“填鴨式”的滿堂灌;在課堂外,“教師備教材,學生看筆記”,對學生在學習、科研和實踐能力的自我發展方面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導;在考試時,“教師考教材,學生背筆記”,一張考卷定全局。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使學習者較為迅速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信息,比較突出地體現了教學作為一種簡約的認識過程的特性,但卻使學生客觀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進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潛能,而且使學生得到的大多是一些未經消化的、沒有理解的知識,無助于學生應用知識、獲取新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二、會計教學模式構建及其理論基礎
(一)教學模式理論基礎自從美國學者喬以斯(B·Joyce)和韋爾(M·weil)1972年出版《教學模式》一書以來,國內外有關教學模式的研究方興未艾。教學模式是關于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和活動程序,包括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F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建構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不應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而應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著名教育學家謝菲爾德(shellield)曾指出:講授的重要性在于“激勵學生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積極的學習者?!焙商m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每個學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導下,通過實踐獲得這些知識。根據這一觀點,把課堂教育作為一個活動過程來加以分析,就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創造的狀態,要參與和親身經歷這個活動,感覺到創造的需要,于是才有可能進行“再創造”。葉瀾認為,“一個真實的教育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梢姡滦屠硐牖慕虒W模式是通過教學中教師、學生和環境的立體多向互動,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參與,使課堂成為積極互動的、高質高效的課堂,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使教師動態地掌握學生的疑難點和思路,有的放矢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立體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正是上述思想的最好體現?!岸嘞颉敝附處熍c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一學生與媒體、教師一學生與環境,“立體”是指教師與學生的各方面、全方位的信息交流與溝通,“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思維和認知等互感、互動,進而達到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傲Ⅲw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把教學活動看作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媒介—環境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交互活動過程,通過深化和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與學習有關的教學要素,調節它們之間的關系及其內在相互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與發展,形成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多主體的和諧互動,以產生教學共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新型教學結構形式。“立體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一改傳統教學中單一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確立了以和諧教學和創新教學為指導,以相互啟發性教學為主線,導學、助學、促學和自學相支撐,課堂內外相互依托,通過師生多種感官的全方位參與,促進課堂教學多向交流,充分體現了一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及學生自身的多向互動反饋過程,充分展示出教學過程的情境性、創造性、和諧性和交互性。因此,這一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立體多向互動式”會計教學模式建構“立體多向互動式”會計教學模式,強調以人為本、導入和諧創新教學理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強化學生間、教師問、師生間、師生與媒介一環境間的多維交互,完成“自學、導學、助學和促學”相互聯系的教學過程。該模式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圍繞教學和科研建立并應用網絡化的動力傳輸渠道,在教師、學生、學校、社會、教學、科研之間搭建縱橫交錯的互動式動力驅動網絡,使教師既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動力,又有需要努力進取的壓力;使學生既有來自教師的激勵,又有為適應社會需要、滿足其他個體要求以及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學習的動力和壓力。從教的角度來看,教師要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從學的角度來看,通過構建“立體多向互動式”的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利用一切機會、時間,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教學之中;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到主動、多動、全動,不僅學會,而且會學,達到自主創新學習的境界;使學生能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使學生做到動腦、動眼、動嘴、動手、動耳,在“五動”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各方面的素質和諧全面地發展。該模式的基本構架如(圖1)所示。
“立體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教與學、師生與媒體一環境等多方互動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方面都是活動主體,是活動的參與者和決定者,另一方面又互為主客體,在活動過程中互為對象;教學與學習都是活動過程的基本環節,共同構成完整的活動過程。師與生、教與學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不可或缺,無輕 重之分、主次之別。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種互動關系。應該正確認識、充分利用和盡力優化這種互動關系,在師生之間塑造一個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師生與環境互動,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產生教學共振,提高教學效果?!傲Ⅲw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原則包括:“多重立體原則”,“立體多向互動式”會計教學模式是一個有機、開放的系統,除了強化教師、學生、教學、科研、媒體、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驅動外,還要重視和強化上述主體內部各個個體之間的互動效應,有序地建立多重、立體的動力驅動機制,使各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互動原則”,“立體多向互動式”會計教學模式是一個動態系統。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強化激勵和競爭機制,使各主體互為動力源,相互滲透,形成相互促進和的動力網絡;“主體參與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發展中心原則”,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中心,始終圍繞這個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適應終身化學習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課內外結合原則”,即把課內課外的各種方式和手段有機結合起來,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勵原則”,在“立體多向互動式”會計教學模式中,無論是多重教學元素,還是多重科研元素,無論是多重教師管理機制,還是多重學生管理機制,無論是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還是實習基地的教學科研管理,都以激勵為核心,營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學科研平臺;“實踐性與創新性結合原則”,該模式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教學科研化和科研教學化以及多種教學實踐等為手段,使學生實現“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雙循環轉換過程;“適應性原則”,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科研與教學之間的互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互動等,增強教師和學生對職業和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使其能夠根據環境和角色的變化進行自我角色的轉換和重新定位?!傲Ⅲw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是綜合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模式改革和課外興趣活動等主要手段,通過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平時與考試相結合、檢測與督導相結合,變“教師講,學生聽”、注重課堂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為“教師學生輪流講,課內課外交替學”、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新型教學方式?!傲Ⅲw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是開放性的、靈活多樣的,即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只要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互動為原則,知識、能力和素質統一為中心的標準,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思考,無論是問題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目標教學法,還是討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都可以采用?!傲Ⅲw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手段是綜合性的,既有口授和板書,又有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學手段,通過有效的教學中介實現教學互動,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和發展環境。
三、“立體多向互動式”會計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樹立“教為導、學為主”的教育理念,構筑師生多維互動平臺教為導是發揮專業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學習途徑和方法的指導;學為主是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在注重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在會計學授課過程中,師生角色由主導型向伙伴型轉換,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充分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供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善問,敢于質疑爭論,促使學生動腦、動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把課堂變為學堂,把學生從一言堂中解放出來。在課堂內,借助教室、學校課程網絡、互聯網等平臺,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學資源,采取案例研討、課堂講授、習題考核、情境模擬、影像放映、實地參觀等多元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間的互動。在課堂外,借助課程網絡信息互動平臺、電子郵件、電話、QQ、博客等媒介,通過在線輔導、在線測試、文獻導讀、論文撰寫、預習復習、聽取講座等多維的課外教學方式,補充和延續師生問的交互。此外,還可以進行課程創新,通過師生參與式課程設計、聘請課程助理和課程信息員等多種途徑,激勵學生深人參與課程教學過程,實現師生、生生間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交互。
(二)構筑教學科研化與科研教學化平臺,強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立體交互運行機制
所謂教學科研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通過科研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科研熱情。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教師應循序漸進地誘發、引導學生而非灌輸,教師決不應將自己的觀點、理想、價值標準強加給學生。為發展學生個性,挖掘學生創新能力,實現其潛能,在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應努力探索教學方法改革,逐步摸索出教學科研化有效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學術觀點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敢于向權威挑戰,努力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結合會計學課程的特點,指定課外參考書,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讓學生了解會計理論的不同學術觀點,以便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培養學生自我識別能力和研究能力。所謂科研教學化是指圍繞教學開展科研活動,將科研課題與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并將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使教學和科研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教學科研化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可以通過學生自行確定論文選題,然后在導師的指導下收集資料,擬定寫作提綱,完成論文的寫作,最后向有關雜志投稿;也可以吸收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使學生直接受到科研熏陶與訓練。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前,一般都要讓學生先了解課題的基本情況,在明確目標與要求之后,首先安排學生查閱資料,掌握立項背景和研究現狀,然后與教師一起討論并制定研究方案以及具體的研究路線;隨后根據項目負責教師的分工,安排學生獨立進行子課題的研究,或作為助手協助項目負責教師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傳、幫、帶,使其盡量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課題研究之中,并得到科研能力與科研方法的基本訓練。
(三)實施多種教學方法,激發教學原動力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教學中,系統的理論講授和討論是必要的,但是,學生不動手,不去具體操作和實踐,是很難真正掌握好會計知識的,因此,采取靈活多樣的、互動式實踐會計教學方法,對提高會計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要堅持“少而精、啟發式”、“學為主、教為導”的原則,采取討論式、研究式、專題式、案例式、模擬實驗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雙向互動、校內與校外現場教學雙向互動及任課教師與學生和 指導教師(含實習單位指導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雙向溝通,增強學生參與實驗和實踐的積極性,訓練學生思維的多向性、聚焦性、發散性、遷移性和創見性,不斷提高會計教學質量。
(四)構建動態、有機、開放的實踐教學系統,強化實踐教學的多重動力交互激勵機制為了給學生創造真實情境。增強會計人員的角色意識,單元實習和綜合實習時,要為學生提供一套企業的經濟業務資料,要求學生在會計實驗室有如身臨其境般地進行實戰演習,并且采取手工操作和計算機操作兩套系統進行實驗,通過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報表,全面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增強對會計實務的理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還應該創造條件在校內建立包括企業、銀行、保險、稅務、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法院、證券等機構在內的模擬微型經濟環境系統,仿真企業會計和財務管理流程、企業業務流程、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企業資本運作過程等,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信息系統實驗室和財務信息集成演練實驗室來完成各種實驗,使學生成為教學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傳統的教師“單一動力驅動”方式變為教學系統的“多重動力交互激勵”方式。同時,還應該與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將其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和教師的調研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動教學模式。
(五)制定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教師考核學生,變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為綜合測評的評價方式,實行學生成績評定綜合化。把期末考試與平時成績、學習紀律按一定比例綜合記入學生成績,加大過程教學考核所占分數比例,壓縮期末考試所占的分數比例,引導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學生評價教師,加大評教指標體系中“互動式”教學項目的權數,引導教師積極探索“互動式”教學。將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編寫案例等列為考評項目,擴展“互動式”教學考核范圍,達到以制度為杠桿,引導教師和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互動式”教學中來。
實踐表明“立體多向互動式”教學具有顯著的成效:一是提高了教學質量,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是推行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其作用不僅在于創設了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教學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增強了學生對會計工作的適應能力;三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素質,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四是也有助于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促進了教師科研水平、業務素質的提高。由于“立體多向互動式”教學的多向交流,面對學生的提問和思維活躍的討論,教師必須不斷地補充前沿學科的知識,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地研究資料,引導學生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了師生互動雙贏、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谷春燕:《更新高校會計教學理念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財會通訊》2003第7期。
[2]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劉永澤、吳大軍、劉淑蓮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會計學專業中的應用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4第2期。
[4]孫克平:《現代教學設計綱要》,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時光等:《高校教學模式改革與“互動式”教學模式初探》,《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