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益驅使作假的動機
一些企業的管理層,在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下,失去了理性,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圖謀攫取不義之財,做假賬,編假報表,串通作弊,虛報利潤,制作虛幻的高速成長,來蒙蔽監管者,欺詐社會,嚴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有關當事人出于貪污公款、竊取資財的目的,通過虛開發票、虛列成本等手段作假。另一方面,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導致了經理人只注重短期利益,國有控股公司經理人的選任與業績無關,經理人不知道自己在位幾日,因此只注重短期利益,鋌而走險,急于套現,入袋為安。
(二)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會計信息的獲取、整理、加工和分析都離不開其會計人員的勞動,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很多企業中的會計人員道德素質不高,嚴格依法辦事的自覺性不強,抵御來自企業內外不正之風的意識和意志不強。同時,有些會計人員在業務方面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專業知識教育,完全憑有限的實踐經驗和主觀臆斷從事會計工作。另外,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和豐富,有些會計人員對此往往忽視,因此難以正確處理有關問題,致使會計信息難以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
(三)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
由于企業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而產生了契約的雙方,即作為委托人的資產所有者和作為代理人的資產使用者。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經濟人”,都會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標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是一致的,而代理人除了尋求以貨幣衡量的物質報酬以外,還追求一些非物質性因素以實現其效用最大化,如要求增加休閑時間,謀求政治資本等等,這一目標可能背離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經營者作為有限理性的“經濟人”,為追求契約利益或契約外自身最大利益即為實現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未必會提供所有者決策所需的全部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甚至制造虛假的會計信息以欺騙所有者。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了在經營業績考核中得到優異成績,謀求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或為了職務升遷,往往示意會計人員做假賬或直接粉飾會計報表。
(四)會計工作監督機制不完善
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是由企業經營者直接聘任的,這就意味著企業的財務工作在某種意義上隨著企業經營者的意志而改變,作為財務人員本身的內部財務監督職能就難以發揮。另外,我國雖然有國家財政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但由于管理體制不合理等原因,這些機構的權責缺乏約束,遠遠沒有形成組織嚴密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某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爭取客戶往往采取降低收費標準的手法,在進行驗資、審計、資產評估時常常敷衍了事,對某些客戶弄虛作假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但起不到監督作用,有時還起到掩護的作用。
二、防治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防治虛假會計信息是一項系統工程,筆者認為要以事前預防為主,下大力氣,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管理原始憑證
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對發票等原始憑證進行科學管理。如利用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匯總功能,開發發票管理軟件,用電子發票取代手工發票,并盡量實現全國性跨地區,跨部門聯網,建立電子計算機發票全國交叉審核網絡,使虛開、盜開發票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對會計信息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必須堅持會計人員的技術資格考試制度與持證上崗制度,使會計人員知識結構不斷更新,而提高其業務素質。同時,還必須加強會計隊伍的廉政建設,通過對會計人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與業務素質。此外,提高會計信息處理工具的質量,加強其安全性。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企業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得到資金、技術雄厚的計算機公司的支持和服務。這樣,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才能得到有力保證。
(三)建立和完善契約激勵約束機制
委托人應當充分論證考慮效用最大化的雙方可接受底線,合理設置契約目標,并建立科學的契約約束及激勵機制來保證契約目標的實現。首先,應在契約中明確責任目標,使經營者所得的利益和責任目標掛鉤。對經營者實行責任目標約束時,應注意使責任目標建立在公司未來發展和收益的較準確的估計基礎上;其次,應當建立基于經營者經營成果的有效契約激勵機制,使經營者的目標函數與委托人(所有者)趨于一致,從而改善雙方的激勵相容性。最后應在契約中規定違約責任,建立契約處罰條款,處罰條款的內容應能保證使經營者或代理方違規行為的預期成本遠高于違規行為的預期收益,從而有效地控制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
(四)完善社會監督體系
要建立以審計監督、稅務監督、銀行監督、行政監督為主的外部監督體系和內部審計為主的監督體系,完善內部控制機制。要積極推行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實行經常的、獨立的和負經濟、法律責任的外部會計監督,再輔以內部審計監督、建立起科學的約束和監督機制,完善社會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邱諒平.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M].鷺江職業大學學報,2000,(8)4:12-17
[2]王凌云.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及治理對策[M].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4,(24)7: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