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逐漸成為較獨立的經濟主體,教育經費不斷多元化,給高校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向高校預算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與發展形勢相適應的預算管理體制,優化學校經費支出結構,改善財務狀況,以確保學校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當前高校預算存在以下問題:高校下一年度預算缺乏科學依據,預算流于形式;財政部門批復預算,未能完全考慮高校實際需要;預算執行力軟化;預算管理偏于手工化,難以實現預算執行過程的反饋控制。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建立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并結合“重點學科建設和配套經費”專項加以闡述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運行機制和控制過程,從而完善高校的預算管理。
一、高校預算管理PDCA循環控制思想
PDCA循環是美國管理專家戴明首先提出來的,稱為“戴明循環管理法”。其基本原理是做任何一項工作,首先有個設想,根據設想提出一個計劃;然后按照計劃規定去執行、檢查和總結;最后通過工作循環,一步一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
PDCA工作循環:一是制訂計劃(P),包括確定方針、目標和活動計劃等內容;二是執行(D),主要是組織力量去執行計劃,保證計劃的實施;三是檢查(C),主要是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四是總結處理(A),主要是對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或制定作業指導書,便于以后工作時遵循;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免重現。對于未解決的問題應提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如圖1所示:
圖1 PDCA循環
根據高校預算管理及控制的特點,提出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PDCA循環應用在高校預算管理及控制可分為四個階段:部門預算下達、預算執行、預算控制、預算執行分析。通過PDCA循環使高校預算執行達到柔性調整、實時監控、動態控制。
二、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
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是基于PDCA循環思想,以預算編制、預算控制、預算執行分析為主線,根據高校發展目標及規劃,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追蹤和業績評價,便于進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與事后分析,幫助高校建立起包括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分析在內的完整高效的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系統示意圖如圖2所示:
一是編報匯總。學校各個預算執行單位(二級學院等)的預算以本級可支配收入為來源,結合自身特點以及預測的執行條件,按照本單位范圍內的教學、科研、對外服務等經費支出提出詳細的本單位預算方案并上報學校財務管理部門。院級預算不包括專項資金的收支,各個院系的科研經費等專項資金,要求專款專用。
二是匯總制定學校總預算。預算必須要以戰略為導向才能對戰略起到支持作用,因此學校預算要根據事業發展規劃,在決策的基礎上,提出下一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學校財務管理部門對各預算執行單位上報的預算方案進行審查、匯總,提出綜合平衡的建議。在審查、平衡過程中,進行充分協調,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初步調整的意見,并反饋給有關預算執行單位予以修正。
三是財政部門審議批準。高校財務管理部門編制出全面預算方案,上報財政部門。高校取得經財政部門批復的預算后,即得到預算的執行依據。
四是分解批復后的預算。高校財務管理部門對批準的年度總預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標體系,逐級下達各預算執行單位執行。
五是下達執行。各二級預算執行單位按照分解后的預算控制年度收支。每個月編制月度計劃,控制當月的預算申請事宜;財務管理部門將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反饋給二級預算執行單位及時進行預算執行調整,進一步指導下個月的月度編制計劃,以達到預算執行過程中計劃、執行、反饋的閉環動態控制預算效果。
六是預算執行分析是對各級預算執行單位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和評價。年度終了,學校財務管理部門除了須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編制年度決算報告外,對各預算執行單位的預算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也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分析當年預算收支完成情況,分析預算數與執行結果差異的原因,總結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管理經驗和問題,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打下良好基礎。
圖2 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
總而言之,建立集成的高校預算體系正是擺脫現有預算編制過程中依據缺乏,減少游離在預算體系之外的專項資金的重要措施,使得高校預算與學校的規劃發展相結合,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以及集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分析一體化。
四、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應用
以A學院“b重點學科建設和配套經費”專項6月份預算執行全過程來介紹面向集成的高校預算控制管理系統的實施應用,如圖3所示。
圖3 高校預算控制管理過程(6月份“b重點學科建設和配套經費”專項為例)
A學院根據調整后的部門預算于5月份底編制6月份“b重點學科建設和配套經費”專項用款計劃表,送達財務處預算科。6月份A學院發生該專項相關支出,憑會計原始單據到財務處核算科報銷,如果該支出未超支6月份專項用款計劃則正常報銷,會計信息系統(AIS)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如果超支,首先會計信息系統禁止相關單據的報銷,其次A學院需向預算科提交追加預算申請。若申請未批復,則該單據本月無法報銷;若申請批復則A學院需調整6月份專項用款計劃,預算科調整預算,核算科按調整后預算標準進行報銷,根據預先設置的科目體系,轉入會計信息系統產生記賬憑證,預算科需調整6月份學校資金調度計劃。通過對“重點學科建設和配套經費”專項的預算編制及執行的控制,一方面學校可以監控專項資金流向的全過程,達到動態控制的目的,確保資金發揮應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通過對專項資金的觀察與監控,可以有效促進相關部門保證專項的實施進度。
五、結論
預算管理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應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指導性、監督性、可調節性及預見性作用。本文針對高校預算管理中的難點和問題,提出建立集成的高校預算體系,發揮信息化、系統化的優勢,并結合“重點學科建設和配套經費”專項的具體控制過程加以闡述,使得預算執行處于嚴密的監控之中,隨時掌握預算進度,實現學校整體辦學效益的最優化。
———————
參考文獻:
[1]蘇少輝:《高校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措施與對策》,《金融經濟》2009年第14期。
[2]徐瀟瀟:《高校體制改革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廈門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3]朱榮:《芻議高校預算管理》,《財會通訊》(理財)2008年第5期。
[4]杜炤、佟秋利、張文娟:《高校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11期。
[本文系2009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金號:09SJA630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