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現狀
目前的會計模擬實習實踐教學,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會計模擬實習室,作為校內實習基地,設施和條件與企業單位相差甚遠;模擬實習資料仿而不真,與實務操作存在較大的差距;實習過程中學生應遵循的行為規范不健全,未將走進實習室視為到單位上班;存在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況,學生抱有“模擬實習是作業”的觀念,學生怕出錯,使用鉛筆編制憑證、登記賬簿;學生實習成績考核沒有科學的指標體系,僅憑結束時遞交的實習報告給出學生實習成績;指導教師對學生疏于指導和管理,整個過程為粗放式的實習,“主要靠學生自己”,“按期完成即可”;學校對模擬實習的監督管理較松散,部門對指導教師缺乏指導和監督,指導教師自定一個實習方案,方案的合理與否無人問津;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不盡合理。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畢業學生到單位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動手能力低。
提高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提高學生手工會計處理能力
強化學生的專業基本功,要鍛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綜合分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求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手工會計模擬試驗。這一實踐教學環節為期四周,資料主要取材于一個生產性工業企業的150筆基本經濟業務。教師先對該會計主體的有關內部核算制度、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內容,以文字與流程圖相配合的形式進行介紹,有利于學生系統熟悉工業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然后進行模擬實驗,內容以某年12月份經濟業務和1-11月份有關賬戶記錄作為實驗資料,除了供產銷主營業務及成本計算外,還包括銀行結算、貸款、投資、捐贈、納稅、財產清查、固定資產購建與清理等業務,使學生系統掌握從填制會計憑證到編制、分析會計報表的全部會計核算程序,全面掌握現代企業會計實務的操作。在進行試驗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如購買憑證、賬簿、報表,安排試驗教室,對經濟業務進行分類,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組,為做好模擬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該模擬試驗可以采取兩種方法:其一,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全部經濟業務的核算工作;其二,根據經濟業務的情況將經濟業務分類、分崗位。學生還可進行角色模擬,這樣,便于學生對實際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加強學生對各種財務軟件應用能力
隨著會計軟件商品化、服務社會化的發展,應用商品化的財務軟件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企事業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的途徑。會計電算化實習一般安排的時間為六周,主要針對企業某一特定時期的經濟業務進行實習。這一模塊的實踐教學主要練習以下內容:安裝會計核算軟件;按所給資料完成帳務處理工作和其他會計核算工作。包括:系統軟件初始化、記賬憑證處理、登記賬簿、憑證及賬簿查詢、期末賬務處理、賬務數據管理;設計、編制、輸出有關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其它財務報表。另外,要求學生熟悉了解固定資產子系統、存貨子系統、工資子系統、成本子系統、銷售子系統,并能運用Excel進行簡單的會計決策。這樣,學生對財務軟件的使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增強了財務軟件應用的基本技能。
(三)課堂教學中始終穿插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
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報表分析》、《審計》等課程。每學期在這些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都加入了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一般達到該課程教學總時數的三分之一。在《基礎會計》教學中融入簡單的會計核算的練習,利用十學時時間讓學生練習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報表,對基本業務處理進行簡單了解。使學生對每門課程所講知識有了一定感性認識,再通過以后的綜合實習進行全面了解。通過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會計業務的工作流程,加深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對所學書本知識進行了鞏固,也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為將來學生能夠勝任會計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如何對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開展質量控制
(一)學校的全面質量控制
學校的全面質量控制,即學校為合理地確保實踐教學,能夠達到目標要求而采取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1.建立會計模擬實習室。為了滿足會計專業開設會計模擬實習課和進行直觀教學的需要,要建立學校會計模擬實習室。由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員協助,按照大、中型工業企業財務部門設置布局,設置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建立模擬財務科;把工業企業財務部門的業務活動濃縮于事先設計好的會計模擬實習資料之中,使之“再現”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學生到這里,如同來到企業財務部門,身臨其境而成為企業職員,進行情境操作。
2.專業勝任能力。師資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高校教師不僅應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學校應構建教師后續教育培訓制度,努力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資格考試,鼓勵其走出去“打工”;在對其進行理論知識培訓的同時,進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訓。
3.完善教學計劃。依據技術性、技能性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增設實踐教學及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課程。策劃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將會計模擬實習分為分步模擬實習和綜合模擬實習,并將綜合模擬實習分為單學科綜合模擬實習和多學科綜合會計模擬實習;做到綜合實習與分崗實習相結合、手工實習與會計電算實習相結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從學習《基礎會計》課起,就進行會計基本技能的訓練以配合專業會計課的教學,進行各專業核算的模擬實習;畢業前夕,進行多學科綜合會計模擬實習。
4.制定會計模擬實習規范。會計模擬實習規范,具體規范學生的實習行為。規范的制定,應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以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主動思維的習慣。規范的制定,還應規定每個會計模擬實習項目應達到的標準。
5.制定技能量化考核標準。將會計模擬實習規范進行指標量化,實現對每個學生實習運作全過程的成績考核,實現學校、部門、教師和學生對實習成績的多層次考核,包括職業道德、動手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實習結果等多方面內容。
6.工作委派。選擇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明確其責任和任務,明確對其工作考核標準,制定對其獎勵和懲罰制度。
7.監控。監控人員包括學校領導、教學督導、部門負責人和負直接責任的人員。構建事前審核、事中輔導與事后檢查相結合的監控體系,確保會計模擬實習內部質量控制的有效實施。
(二)實習項目的質量控制
實習項目的質量控制,即會計模擬實習指導教師,應當執行全面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適用于實習項目的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學生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1.指導。指導教師現場指導學生,幫助其理解實習方案和業務內容,解決疑難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進行真正的實踐活動。
2.監督。指導教師在實習過程中履行監控職責,及時發現問題,督促學生按照實習規范和要求來進行。
3.復核。指導教師經常性檢查,組織學生自評,給學生做出正確考評;提出糾偏要求,確保實習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陳銘.企業會計模擬實驗多媒體教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張功富.關于大學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