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成本是企業降低其他成本的有力保證,它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四部分組成。
1.1 預防成本 預防成標本是指為預防產品出現質量事故,保證達到質量標準及為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所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設計、制造及質量體系等方面的內容。
1.2 鑒定成本 鑒定成本是企業用于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付的各項費用。這些費用花在目前生產的評價、測量和控制上。即按標準規程檢查和測試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或工序的質量所發生的費用。包括檢驗策劃、質量審核、檢測設備及監視設備的維護和校正、破壞性實驗工件的耗材和勞務費用等與服務和設備有關的費用。
1.3 內部損失成本 內部損失成本是產品出廠前,因質量問題而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報廢品損失費、返修費用、復檢費用、停工損失費用、質量故障處理費用、產品質量降級損失費用等。
1.4 外部損失成本 外部損失成本是產品出廠后,由于產品部滿足顧客需要,導致產品修理、更換、索賠、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成本損失。主要包括索賠或退貨等售后服務費用、產品運輸費用、降價損失、企業信譽損失等。
2 質量成本控制與削減的意義
目前受經濟危機影響,產品生產進入微利化時代,沒有最低的質量成本,只有更低的質量成本。有人將質量成本形象地比喻為企業的“礦中金山”。意思是,若對不必要的質量成本損失進行有控制,將給企業帶來好比一座金山的經濟效益。
我國非常重視質量成本。早在1987年我國就引進日本全面管理和質量成本理論;1994年成立質量經濟成本分析研究會;1991年《質量成本管理》問世。
控制和削減質量成本對企業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只有一手抓顧客,一手抓質量,才能使自己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大的利潤。
3 質量成本控制與削減步驟
根據美國質量協會統計,除原材料成本外,企業總運營成本中至少有25%是顯性質量成本,隱性質量成本是顯性質量成本的3-4倍。我們若將降低成本比喻成企業的金礦,則降低質量成本就是企業的銀礦。
在降低質量成本過程中,企業常常會認為降低產品原材料成本就是降低質量成本,或者認為顧客的要求已經非常嚴格,企業無法進一步降低質量成本。實際上,只要按照合理的質量控制程序和步驟,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質量成本。
嚴格進行工序質量控制是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方面。工序質量包括工序活動條件和活動效果的質量。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包括人員、材料、機械、環境的質量,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是指每道工序完工的產品的相關質量是否達標。這兩個方面的質量互為關聯,要同時兼顧。
質量控制點分為新工藝、新技術或新材料的應用、人的行為、物的狀態、施工順序、技術間隙、常見質量通病、材料的質量和性能、關鍵操作。
工序質量的檢驗即采用預定的手段和方法測量、查看和檢查工序操作和成品的質量,同時將測得的結果與該工序的操作規程和質量特性的形成技術指標相比較,判斷工序是否達到標準。
4 質量成本控制與削減的方法
降低質量成本,就是從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和損失成本三個方面考慮來降低總體質量成本。
4.1 適度提高預防成本 “預防重于治療”,對產品的錯誤進行預防比重修、維護所花的費用少很多,預防成本僅占總質量成本的0.5%~5%。從我們之前對質量成本的分析看出,提高預防成本能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鑒定成本和損失成本,顯著提高總成本,因此很有必要適度提高預防成本。下面我們看在設計階段和產品生產過程中如何合理提高成本。 設計階段。在設計階段預防設計確實,能避免質量成本的增加。
生產階段。生產過程合理利用預防成本的重點是員工和管理層。管理人員可采用PDCA循環進行生產過程質量管理。
4.2 降低鑒定成本 鑒定成本占總質量成本的10%~50%。不少企業只重視成本的降低,缺忽視了鑒定成本的降低,企業因此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檢驗設備。時間上,降低鑒定成本也能控制失敗成本的產生。
4.3 防止損失成本發生 損失成本包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它的的出現不僅增加了質量成本,還會對企業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是企業的“隱性殺手”。
一旦損失成本發生,企業應盡快找出產生原因,盡快解決,防止其再次發生。
5 質量成本分析與考核
質量成本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企業的戰略目標息息相關,企業戰略目標決定了產品質量策略,而質量策略決定了企業質量成本的大小。
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及外部損失成本是質量成本的四個組成部分。我們以此對這四種質量成本進行分析。
5.1 預防成本分析 根據預防成本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若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和可靠性,一般會增加預防成本,因為只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設計費用、人員培訓費用等資金,才能提高預防成本。
5.2 鑒定成本分析 在產品服務質量可靠性提高時,一般會降低鑒定成本。管理人員通過質量鑒定可以發現質量問題并立即采取解決措施,使質量得到改善。日本很多企業就是采取這種方法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鑒定成本的。日企中每位員工對發現的質量問題都非常重視,從不會讓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進入后續生產線。這能讓企業快速發現并解決問題,有效降低鑒定成本。
5.3 內部損失成本分析 在產品質量提高時,會降低內部損失成本。企業可采用預防措施減少不合格產品的發生,這樣可以在降低材料報廢、再加工、識別故障、延期交貨等帶來的內部損失成本。
5.4 外部損失成本分析 同鑒定成本和內部損失成本一樣,增加產品服務質量和可靠性時,外部損失成本也會降低。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可減少產品售后的保修費用,同時還能為企業贏得良好的品牌效應,保持并擴大產品市場份額。
預防成本僅占總質量成本的0.5%~5%,鑒定成本占總質量成本的10%~50%,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各占總質量成本的25%~40%。可見預防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最小。所以只要降低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及外部損失成本,就能顯著降低總質量成本。由于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均能降低這三種成本,因此,提高產品質量是降低質量成本的根本措施。
提高產品質量實際上就是降低不良品率。降低不良品率對企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可以提高企業產品的品牌延伸力,為顧客提供更多購買該產品的理由,有了良好的質量作保障,企業適當提高產品價位不會影響產品的市場,降低不良品率還有利于企業對產品進行定位。
質量成本考核就是對質量成本責任單位和個人的質量成本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察和評價,以達到鼓勵和鞭策全體成員不斷提高質量成本管理績效的目的。質量成本考核是對質量成本實施閉環管理的必備環節。為了進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各部門、各單位直至班組和個人的簡明考核指標,并與經濟責任制、“質量否決權”等結合起來,制定相應的考核獎勵辦法,定期進行獎勵,保證質量成本管理的實施。
重視質量成本,把好產品質量成本這一關,對企業至關重要,質量成本管理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基。